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形成情况的检测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测定,探讨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因胸痛、胸闷、疑诊冠心病而入院患者120例,入院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等情况,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再将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程度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以及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和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几个亚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hs-CRP,血脂等各项指标,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者90例,其中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6例,阴性者(对照组)30例。2.对照组和各分支病变组IMT在左侧与右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三支病变组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内径大于左侧,且左、右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支病变组右侧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左侧,且左、右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右颈动脉IMT在冠心病组中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双支,三支病变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颈动脉IMT在单支病变组与双支,三支病变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CCA内径在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CCA内径在单支病变组与双支、三支病变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血流速度在对照组中明显高于三支病变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左颈动脉IMT在对照组中低于冠心病组,且与双支,三支病变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颈动脉IMT在单支病变组中明显低于双支,三支病变组,且两者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颈动脉IMT在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CCA内径在对照组与三支病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CCA内径在三支病变组与双支,单支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血流速度在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5.平均IMT在单支病变组与双支,三支病变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CCA内径在对照组与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与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CCA内径在单支病变组与双支,三支病变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血流速度在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中明显高于三支病变组,且均与三支病变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冠心病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检出率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在AS分、Crouse积分、斑块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支病变组在AS分、Crouse积分、斑块数方面与单支组和双支病变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支病变组在Crouse积分方面与单支病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IMT在轻度、中度、重度增厚时,相应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78±14)%、(94±6)%和(96±4)%,中、重度增厚组与轻度增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MT增厚与冠状动脉狭窄呈高度正相关(r=0.775,P<0.01);IMT轻度增厚组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分别为18.75%、43.75%和37.50%,中度增厚组为12.50%、31.25%和56.25%,重度增厚组为10.53%、21.05%和68.42%。轻度增厚组冠状动脉以双支病变居多,而重度增厚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明显增多。8.冠心病轻、中、重度狭窄组IMT水平高于对照组水平,且对照组与中、重度狭窄组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在斑块积分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冠心病组,对照组与中,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在斑块积分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9.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或P<0.001)。但在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0.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浆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hs-CRP水平也升高。1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平均IMT以及斑块形成有明显的正相关(r=0.626,r=0.969,P<0.001)。12.颈动脉IMT与hs-CRP显著正相关(r=0.49,P<0.01)。【结论】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IMT和斑块发生率也增加,以及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也增加。2.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颈AS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3.冠心病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hs-CRP升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也增加。4.颈动脉IMT值和hs-CRP值显著相关。

论文目录

  •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方法
  • 2.1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定量评价
  • 2.2 颈动脉超声检查
  • 2.3 实验室检查
  • 2.4 既往史
  • 2.5 hs-CRP检测方法
  • 2.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 2一般资料比较
  • 3.颈动脉超声检测指标
  • 4.斑块检出率及超声分型
  • 5.不同冠状动脉造影组间积分情况以及斑块数比较
  • 6.IMT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比较
  • 8.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病变性质的关系
  • 9.冠心病组患者在各分支病变组分布情况
  • 10.对照组与心绞痛组以及心肌梗死组之间比较
  • 11.血浆hs-CRP水平、颈动脉平均IMT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
  • 12.等级相关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20(03)
    • [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合并冠脉三支病变高龄患者疗效观察[J]. 临床研究 2020(10)
    • [3].尼可地尔治疗非血运重建冠脉严重三支病变的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1)
    • [4].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J]. 中外医疗 2010(27)
    • [5].浅谈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便秘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33)
    • [6].尼可地尔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疗效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02)
    • [7].有多重危险因素中年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0(18)
    • [8].袁氏保元养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1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01)
    • [9].药物支架植入与搭桥术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远期疗效及费用对比[J]. 医药论坛杂志 2014(02)
    • [10].有多重危险因素青年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42例临床分析[J]. 临床内科杂志 2008(10)
    • [11].年龄≤35岁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32)
    • [12].黛立新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症1例[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34)
    • [13].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及一氧化氮与早发冠脉三支病变的关系[J]. 陕西医学杂志 2012(08)
    • [14].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快速康复及临床效果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2)
    • [15].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5)
    • [16].中年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9)
    • [17].早发严重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及聚集[J]. 天津医药 2011(05)
    • [18].冠心病三支病变不良预后患者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7)
    • [19].浅谈周立华用疏肝解郁法逆转冠脉三支病变的思路与经验[J]. 中国民间疗法 2018(01)
    • [20].半月节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28)
    • [21].降脂消斑片对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冠脉积分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1(03)
    • [22].冠心病三支病变不良预后患者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6)
    • [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心电图特征[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28)
    • [24].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路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及长期临床结果比较[J]. 中国循环杂志 2015(04)
    • [2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年龄与PCI或CABG的选择[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5)
    • [26].临床药师对1例冠脉三支病变伴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用药实践分析[J]. 药品评价 2012(35)
    • [27].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特征分析[J]. 河北医药 2011(09)
    • [28].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疗效[J]. 江苏医药 2010(15)
    • [29].三种治疗方式对早发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长期生存影响的差异性[J]. 安徽医药 2020(09)
    • [30].年轻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与介入治疗的中远期临床对比观察[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6(02)

    标签:;  ;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