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壮丽:夏商周三代青铜艺术审美特质研究

辉煌壮丽:夏商周三代青铜艺术审美特质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的青铜时代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形成,经夏商周三代,是人类社会摆脱原始,超越野蛮,进入文明阶段的蒙醒期。夏商周青铜器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遗存,三代青铜文明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亮丽篇章。三代青铜艺术造型端庄凝重,浑厚古朴,制作精美,纹饰夸张而丰富,描绘了夏商周三代人的真实生活,体现了三代的文化与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三代青铜器庄严厚重,崇高壮美的审美情感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整体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三代青铜艺术充分体现了自身的特殊性文化内涵,显示出一种特有的辉煌壮丽的崇高之美,是华夏艺术文明一份宝贵遗产。第一章主要从生产力的发展与思想观念的推动、制器尚象造物原则以及青铜材料的发现与工艺的进步三个大的方面考查分析三代青铜艺术造型产生的条件背景,同时简要分析了三代青铜艺术造型特征的形成原因。并结合造型设计理论,依据制器尚象的造物原则对三代青铜艺术造型进行分析,了解其结构与造型所具有的象征意义,逐步揭示出其在造型与纹饰功能上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特质。三代青铜器的设计制作者为便于思想观念的表达而善于打破时空的局限,在中国文明史上率先开创性的创造了一个多维造型的艺术领域。三代青铜艺术已不仅仅是二维空间的平面形态,三维空间的立体构成,它更具有四维空间的时间性。第二章从三代青铜器纹饰图像功能演变,主要的装饰纹样以及三代青铜纹饰的内在意蕴这三个小节来分析研究三代青铜纹饰的审美特征。青铜器物形象的可读性、视觉的直观性以及表现的动态性,揭示了三代青铜艺术的“辉煌壮丽”特征。在文化多元化时代对三代青铜文明进行纹饰与造型文化角度的研究与分析,探析其造型动机、思维以及设计表现技巧,有利于梳理三代青铜文明的艺术脉络,对挖掘三代青铜艺术视觉造型的审美本源,深入理解三代青铜造型观和文化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三代青铜艺术纹饰中大量出现的兽面纹,龙纹和凤鸟纹,人物纹等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为脚本而进行地绘画艺术形式的处理和加工。其立意造象,以象尽意,把绝对空间和意度空间化为一体,是具象和抽象融为体的意象表现。如果说青铜器造型作用于人的感官是形式因素,那么纹饰则表现了神话与现实交织的具体形象,是形成青铜器精神内容的重要因素。第三章主要从三代青铜艺术“辉煌壮美”的审美特质及其文化渊源方面进行探讨。第节通过三代青铜礼器内涵与社会功能阐述三代青铜礼器所传达的礼仪思想,分析其沟通天地的功能与作用。从中推论出了中国古代礼仪美术的发展脉络和象征性的特征,论证了三代青铜艺术的“辉煌壮丽”的美审美特质,第二节主要从中国古典美学与哲学方面说明考证辉煌壮丽美这一概念的渊源,以及三代青铜文明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与其刚柔相济的哲学观等。中国古典美学中蕴藏的“优美与壮美”是由“阴阳学说”和中华民族对宇宙天刚地柔思想演化而来的。在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中,属于壮美的形象都表现出雄伟,健拔,是一种宏伟、瑰丽、雄壮之美。在艺术领域的范畴中,辉煌壮丽则是体现一种磅礴的气势雄浑的力量。而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青铜文明”是我国文明史上的一次高峰。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形式意味有力彰显了“辉煌壮丽”的崇高之美。对于三代青铜文明的研究,应该将其融入中国古代礼仪美术大的环境中进行分析。三·代青铜文明表达了夏商周三代人的生活和祭祀观念,传递了其“辉煌壮丽”的审美功能。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三代青铜的造型、纹饰艺术等的形式特征是意象性的。在外部形式上表象为一种来自于自然形式而又具主体幻觉、想象色彩的特征;在构型过程中,表现为既超于意义的自由形式构成又受意义制约的活动特点;在审美形态上,表现为造型纹饰符号虽具有自身审美品质但有和其他类型有着一定的联系;其符号的内在涵义上,审美情感并不是纯粹的,它包含了三代人宇宙观的认识特点,以及大量的实用功利价值观。毫无疑问,中国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审美特质是在其漫长的创造过程中形成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范围
  • (四) 研究方法与途径
  • 一、制器尚象:三代青铜艺术造型的庄重与端严
  • (一) 三代青铜器造型历史文化背景
  • 1. 上古生产力的相对发展
  • 2. 使民知神奸:神鬼信仰观念的艺术反映
  • (二) 青铜器造型造物遵循的制器尚象原则
  • 1. 庄重端严雄浑朴厚的量感与力之美
  • 2. 国之重器的象征和隐喻功能
  • (三) 三代青铜器造型材料与工艺
  • 1. 青铜材料的发现与使用
  • 2. 冶炼工艺的掌握与演进
  • 二、壮丽绚烂:三代青铜艺术纹饰的审美特征
  • (一) 三代青铜器纹饰图像功能及其演变
  • 1. 早、中期的青铜器纹饰图像
  • 2. 盛期的青铜器纹饰图像
  • (二) 三代青铜艺术的典型纹饰
  • 1. 以饕餮纹为代表的兽面纹(图2·3)
  • 2. 华夏文明特有的夔龙纹
  • 3. 优美浪漫的凤鸟纹
  • 4. 生动奇诡的人物纹
  • (三) 三代青铜器纹饰的内在意蕴
  • 1. 社会功利的艺术体现
  • 2. 宗教精神的物质载体
  • 三、辉煌壮丽:三代青铜艺术的审美特质及文化渊源
  • (一) 三代青铜礼器内涵与社会功能
  • 1. 青铜礼器的组合及其变迁
  • 2. 三代礼制的规范性与宗庙
  • (二) 三代青铜艺术之美的哲学观
  • 1.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 2. 刚柔相济的阴阳说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夏商周与古希腊时期桌案类家具装饰比较[J]. 艺术品鉴 2015(10)
    • [2].“三重证据论古史 一片赤诚为学人”——评《夏商周三代纪年》[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3].华夏系统国家群之诞生——讨论所谓“夏商周”时代之社会结构[J]. 三代考古 2009(00)
    • [4].理雅各《诗经》英译本所绘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J]. 齐鲁学刊 2009(06)
    • [5].神游夏商周[J]. 检察风云 2011(10)
    • [6].夏商周河洛先民的治水理念与实践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1)
    • [7].夏商周河洛先民治水理念与实践[J]. 管理工程师 2011(06)
    • [8].关于《从古文字角度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若干问题》的简要回应[J]. 历史研究 2016(01)
    • [9].夏商周服饰经济文化初探[J].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1(04)
    • [10].夏、商、周蚕桑丝织技术科技成就探测(二)——甲骨文揭开华夏蚕文化的崭新一页[J]. 中国蚕业 2012(04)
    • [11].夏商周青铜礼器艺术的发生模式[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9(01)
    • [12].彝—斝—爵:夏商周酒器—礼器演进的多重变奏[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3].《从古文字角度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若干问题》一文商榷[J]. 齐鲁学刊 2017(06)
    • [14].从神权至上到民为神主——论先秦鬼神观念的起源与发展[J]. 青海社会科学 2018(02)
    • [15].北京夏商周考古回顾与展望[J]. 北京文博文丛 2015(02)
    • [16].夏商周:贞节观念滥觞[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04)
    • [17].服之华韵[J]. 当代艺术 2011(01)
    • [18].井田制与贡、助、彻[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9].浅谈夏商周奴隶制法律思想的形成与演进[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3(04)
    • [20].对夏商周“隐性”职业教育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 2010(31)
    • [21].夏商周舞蹈对后世的影响[J]. 戏剧之家 2014(17)
    • [22].武王克商之年与夏商周断代年限之考证[J]. 沧桑 2013(01)
    • [23].中华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J]. 月读 2016(09)
    • [24].从不同文明产生的路径看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形态[J]. 文史哲 2014(05)
    • [25].古先羌族是夏商周时期的主体民族——羊人(羌)是华夏文明的历史发轫[J]. 劳动保障世界 2015(35)
    • [26].夏商周三代档案工作的特点[J]. 兰台世界 2013(22)
    • [27].夏、商、周蚕桑丝织技术科技成就探测(一)——《夏小正》开启蚕文化的金钥匙[J]. 中国蚕业 2012(03)
    • [28].掌中宝玉[J]. 视野 2016(05)
    • [29].长江中游是东亚稻作原生文明的发祥地——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 [30].金文述略[J]. 中医药文化 2008(03)

    标签:;  ;  ;  ;  ;  

    辉煌壮丽:夏商周三代青铜艺术审美特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