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研究

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方法的测量准确性及影响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准确性的相关因素,以制定出一种较准确的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在以往大量相关研究及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根据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及反复咨询相关各方面的专家后,制定出21种PICC置入长度的体表标志测量方法,并初步确定出影响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准确性的8个可疑因素,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皮脂厚度、臂围、足长、锁骨头至心影右上缘的垂直距离、第二肋宽和第三肋宽。运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设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经肘部贵要静脉成功置入PICC的212例患者,按已制定好的测量方法获取各项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体表测量长度与最适置入长度间差异及差异稳定性;若21种测量方法测量差异的变异均大于1.0cm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8个可疑影响与测量差异间的相关关系,找出影响测量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得出其与测量差异间的回归方程式;将回归方程应用于样本来预测PICC最适置入长度,以检验其预测准确性;对比分析体表测量方法和回归方程式,制定出对PICC最适置入长度预测较准确且测量较简便的方法,并检验其预测准确性。[结果]1.在置入的212根PICC样本中,PICC头端实际置入上腔静脉(SVC)中下1/3的到位率左、右两侧分别为29.0%和31.3%。2.21种体表测量方法所测长度与PICC最适置入长度的差异变异S左为2.00cm~2.23cm和S右为2.17cm~2.45cm。3.锁骨头至心影右上缘的垂直距离与PICC体表测量长度和PICC最适置入长度间差异大小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分别可以解释体表测量左、右两侧46.7%~62.2%和57.3%~78.9%的差异。4.患者的身高、体重、皮脂厚度、足长、第二和第三肋间宽中分别有部分不同因素与21种PICC体表测量差异存在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弱,在回归分析时均未能进入回归方程。5.使用含自变量锁骨头至心影右上缘的垂直距离(L)的回归方程预测PICC最适置入长度,在允许误差δ=1.0cm时,PICC头端置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SVC-RA)交界处的到位率左、右两侧分别为46.2%~55.9%和55.5%~73.9%;其差异的变异S在为1.30cm~1.62cm和S右为0.95cm~1.37cm。6.21种体表测量方法相比,测量方法V的测量过程简便,且其定位标志颈静脉切迹易触及。7.使用方程B左=V+0.7L+1.5cm和B右=V+0.7L-1cm作为PICC置入长度测量方法预测PICC置入长度,在允许误差δ=1.0cm时,PICC头端置入SVC-RA交界处的到位率左、右两侧分别为51.6%和68.1%;其差异的变异分别为S左=1.34cm和S右=1.07cm。[结论]1.通过统计学分析认为,本研究中制定的21种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方法的测量准确性均较低。2.锁骨头至心影右上缘的垂直距离(L)是影响21种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方法测量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3.本研究最后得出便于临床应用且较准确的PICC置入长度体外测量预测方法,左侧为:患者平卧位,术侧上肢与躯干垂直(成900角),从穿刺点开始测量至颈静脉切迹,所测长度加上0.7倍锁骨头至心影右上缘的垂直距离,再加上1.5cm,即B左=V+0.7L+1.5cm;右侧为:患者平卧位,术侧上肢与躯干垂直(成90°角),从穿刺点开始测量至颈静脉切迹,所测长度加上0.7倍锁骨头至心影右上缘的垂直距离,再减去1cm,即B右=V+0.7L-1cm。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研究现状、成果
  • 2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样本量的估计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过程
  • 3.2 PICC置入长度的体表测量方法
  • 3.3 可疑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
  • 3.4 PICC头端定位标准
  • 3.5 研究材料及测量工具
  • 3.6 数据分析
  • 4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
  • 2 置入PICC的相关信息资料
  • 3 体外测量方法所测得的PICC置入长度
  • 4 PICC最适置入长度
  • 5 PICC体外测量方法测得长度与最适置入长度间差异
  • 6 可疑影响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 7 体外测量差异与可疑影响因素间回归分析
  • 7.1 测量差异与可疑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散点图
  • 7.2 变量正态性检验
  • 7.3 测量差异与可疑影响因素间线性回归分析
  • 7.4 线性回归模型适用条件检验
  • 7.5 强影响点的处理
  • 8 预测长度与最适置入长度间差异
  • 9 最佳测量方法的确定与分析
  • 讨论
  • 1 准确测量PICC置入长度的必要性
  • 2 传统PICC置入长度测量方法及准确性分析
  • 3 21种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方法及准确性分析
  • 4 影响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准确性的可疑因素分析
  • 4.1 可疑影响因素的确定
  • 4.2 PICC置入长度体表测量差异与可疑因素间关系
  • 5 最佳PICC置入长度体外测量方法分析
  • 结论
  • 1 主要结论
  • 2 研究不足
  • 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PICC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课不“微”——以“长度的测量”微课为例[J]. 物理教学探讨 2020(04)
    • [2].建立长度观念 培养估测能力[J]. 小学教学参考 2020(23)
    • [3].小学生长度观念建立方法的教学思考[J]. 教师博览 2020(24)
    • [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随堂练[J].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 2020(09)
    • [5].敬畏生命 扛起责任[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0(33)
    • [6].永恒的长度[J]. 教师博览 2008(11)
    • [7].长度学校里的故事[J]. 数学大王(低年级) 2016(03)
    • [8].近视的悲剧[J]. 小猕猴学习画刊 2016(11)
    • [9].自行车链条长度的计算[J]. 中学生数学 2015(02)
    • [10].我用身上的尺子量长度[J]. 读写算(小学低年级) 2015(10)
    • [11].活够了[J]. 喜剧世界(上半月) 2014(09)
    • [12].名言[J]. 作文 2014(10)
    • [13].身边的长度[J].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物理) 2013(Z1)
    • [14].长度家庭之间的转换[J]. 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 2009(12)
    • [15].遥望[J]. 绿风 2010(02)
    • [16].我学会量长度了[J]. 数学小灵通(1-2年级) 2010(09)
    • [17].无形的尺子[J]. 少年文艺(中旬版) 2010(10)
    • [18].第1号体会[J]. 小星星(作文100分) 2008(Z1)
    • [19].情感的长度[J]. 农家女 2008(01)
    • [20].视觉误差[J]. 阅读 2020(ZD)
    • [21].身边的长度[J]. 初中生学习(低) 2016(Z2)
    • [22].视频剪辑中镜头长度的确定方法[J]. 科技资讯 2012(28)
    • [23].生命的价格[J]. 冶金企业文化 2010(03)
    • [24].全国历年堤防长度、保护耕地、保护人口和达标长度[J]. 中国防汛抗旱 2009(S1)
    • [25].关于诗意的“长度”[J]. 写作 2009(13)
    • [26].视频剪辑中镜头长度的确定方法[J].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9)
    • [27].视频剪辑技术应用中镜头长度的确定方法[J]. 科技传播 2015(02)
    • [28].“见方”不能表示长度[J]. 咬文嚼字 2015(08)
    • [29].哪条线长[J]. 小学生学习指导 2016(Z6)
    • [30].首先统一单位“1”[J]. 读写算(小学高年级) 2015(Z2)

    标签:;  ;  ;  

    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