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堂中如何巧用教具突破重难点

浅谈美术课堂中如何巧用教具突破重难点

臧乐乐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中心小学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学校美术是学校美育的组成部分,而在有限的时间里上好一堂美术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教具的合理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具的合理使用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益,增大知识密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并且起到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但这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教具的使用不应是一种展示或欣赏,而是要充分利用教具,来达成教学目标。本文围绕“如何巧用教具突破重难点”这一中心问题进行了探究,其中就“教具演示要明确”、“出示时机要得当”、“展示形式要科学”等方面进行了思索,以期能够对课堂教学中把握重点、解决难点,达到教学应有目的,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等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具美术课堂突破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7-027-03

一、问题的提出

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前进使我们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术教育家尹少淳也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因此,做好美术教育对我们一线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怎样将我们的美术课堂开展的有意义,真正实现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我们这些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究的问题。

本人认为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解决重难点,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基础要求,而教具在美术课堂中实现这些教学效益的作用也非同小可。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用语言去讲解远不如用合适的教具来展示更直接明了,然而,“该怎样使用教具”、“何时使用教具”、“该展示怎样的教具”都是值得好好斟酌和选择,否则,将适得其反,非但不能使重难点的解决得到帮助,反而会有误导的作用,产生南辕北辙的的负面效果。

因此,笔者就“美术课堂中如何巧用教具突破重难点”这一问题进行了观察研究,以期能够对课堂教学中把握重点、解决难点,达到教学应有目的,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等方面有所帮助。

二、问题的分析

(一)、教具的定义、作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1中教具的基本解释为: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幻灯等;详细解释: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实物、图表等的总称。

在网络(百度百科)2中查找教具的解释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一样,而更为详细的指出了教具的特点,这对我们的实践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具体归纳如下3:

(1)直观性。直观性在教学活动中常用作演示用教具。直观教具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了条件。直观能促使学生的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帮助其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践性。实物媒介大多是可以触摸、立体的,这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

(3)典型性。直观教具的典型性,使它符合教学要求,能有效地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引导学生从展示的现象上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4)需要语言媒介、文字媒介配合。教师在运用教具时必须给予指导解说、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以及“百度百科”里的解释,具体到美术学科中,笔者认为教具包括各种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范作、以及一切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各类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大自然界的生物等等。而这一切称之为教具的东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教学服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能够让抽象的新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易于接受。而美术因其自身“表现性、审美性、视觉性、创新性、技术性”4特点,教具的的应用较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和常见。因此,“美术课堂中如何巧用教具突破重难点”的掌握对我们美术课堂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具使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具能够使抽象的新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易于接受。然而在课堂中的教具使用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是多多益善、是精美绝伦、是出其不意……

案例1:

浙美版第三册《奇妙的字母》

(执教为新教师:踏入教师队伍一个月左右)

本人在踏入教师队伍之初,上浙美版第三册《有趣的字母》一课,由于学校正好装修整理,条件有限,没有多媒体,没有挂图,为了上好每一堂课,笔者在前一天很认真的做了各种各样的字母创新的图案,第二天兴致勃勃的去上课:

以字母歌曲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师:同学们想不想把字母打扮的更漂亮呢?

生:想

师:那我们先来看一看变身后的“a“。

师出示字母变形图案1(如图一)

生:哇,好漂亮

师出示字母变形图案2(如图二)

生:哇,好漂亮

师出示字母变形图案3(如图三)

生:哇啊~

师继续出示了两三张范作,生依旧很兴奋的“哇啊~”

出示完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根据字母本身的特点来为他打扮打扮,可以戴上蝴蝶结,可以穿上裙子,还可以给可爱的字母们戴上眼镜,同学们开动脑筋

想想怎么打扮并动手做一做吧!

生操作。

师巡视指导,然而,巡视发现同学们基本上都是在模范教师出示在黑板上的范作,即使有不一样的,也是戴上蝴蝶结、戴上眼镜等等老师提示的方法来装饰,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创新。……

案例2浙美版第三册《瓶子大变样》2012年3月洞头县公开课

(执教老师自身美术功底较好,为公开课准备了很多精美的教具)

导入课题以后,师拿出自己用海绵纸、橡皮泥剪贴的小猪造型的瓶子,一一讲解自己的做法并示范

生在讲台下看,并认真听着老师说的剪、贴、捻等方法(课堂时间过去7分钟)

师又拿出一件非常精美海绵纸、橡皮泥剪贴装饰的的范作,说明这件作品的方法,剪、贴、捻等

生“哇”了一声后就开始继续听讲,有少数学生开始有些东张西望,大部分同学还是在看老师做的精美瓶子。

讲解好以后,师又拿出一个用彩纸包裹和竹夹子装饰而成的瓶子。

生:哇~

师讲解夹子的用法以后又出示自己做的手工花放在这个瓶子里,说明瓶子还可以当做花瓶。(课堂时间过去25分钟)

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瓶子,进行观察,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请同学说一说自己要做什么东西(用时2分钟)

……

操作评价只剩13分钟

27分钟里面,教师展示了很多,讲解很多,大概只有5分钟的时间是交给学生活动的,所剩时间也不多,学生作品无法完成,并且进入作业状态较慢,迟迟未能动手。

如上案例1如此多的教具的出示非但没有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反而还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反思课堂,明白教具的出示不是走秀,不是展示这么简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一件范作的展示都是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教学目标的达成,技能的形成而服务的,而不是引导学生单纯地参照临摹的对象。教具的出示有所指,并能让学生理解所指何物、何意,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才是有意义出现的教具。

案例2中出示的教具精美绝伦、出其不意,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激情,但第二例的时候学生就开始有些走神了,原因何在?

其一,因为教师出示的教具虽件件精美,但没有进行归类出示,每件的方法都一样,并且用同样的方法讲解,讲解过程却没有归纳重难点。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二年级的孩子自己的归纳能力还没有完全成型,没有办法在短时内把具象的动作归纳为抽象的文字或者说方法。

其二,三朵小花的出现也打乱了小孩的理解,花也是要做的么?能不能只做花呢?使作业更加模糊。

其三,教师出示的范作对美术造型功底有一定的要求,而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造型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画出具象的东西效果不好,与老师出示的范作相距千里,也是有一定的挫败感,本人认为这与美术教学的情感目标是有所相悖的。

因此,教具的使用要注意:

一、复杂的范画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过多教具的展示,则成了一种学生思维的包袱。

二、精美的教具,有时使用不当,会使学生失去创新的自信心。

三、范作的数量太多给学生带来一种心理压力,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他们顾虑重重。

四、过于频繁的展示教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减无增,禁锢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明白了这些问题以后,要怎样才能使教具的使用真正做到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益,增大知识密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呢?下面本人就个人的研究收获做一个总结,与大家共同分享,愿对美术课堂中如何巧用教具突破重难点有所帮助。

三、问题的解决

“我是不教的,让学生自己去注意,自己去画,自己去创造,儿童的思想是很宝贵的,我们不要把成人的见解注入他的脑海里。什么希腊雕刻,什么罗马名画,都不应给小孩看。”有位儿童美术教育先驱者曾这样说过。从这句话,我们也不难看出美术教师应该是引导,而非给予。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而在我们美术课堂中教具的使用也是一样,我们展示的是方法、是提示、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生动的理解方法后,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的一种手段,而非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教具数量繁多,制作精美,本是教师辛勤劳作的结晶,但未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有些美术课几乎成了教师范画的展示会,各种美术教具和范画铺天盖地占满了整个黑板,冲淡了教学的主题,让人眼花缭乱,反而适得其反。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使用教具,服务于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呢?本人认为“教具演示要明确”、“出示时机要得当”、“展示形式要科学”,下面我们结合两个教学案例来具体说一说以上的三方面内容。

案例1

2011年12月29日温州市版画社团展示课

教师:林芒地址:温州市南浦小学

课题《印的乐趣》

课前教师在每一组桌上放了一个工具袋,里面材料各有不同

……

师:请同学们打开工具袋看一看里面的材料,用几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探究这些材料能怎么用于吹塑版版画。

生研究讨论

几分钟过后,师:好,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告诉我,你们都研究了什么方法(示意举手)

生:这个钉子可以在吹塑板上画,也可以让吹塑纸弄出洞来,

师在课件中出示对应的图片(如图4、5)并讲解钉子的用法。

生:梳子可以一排划过来,

师在课件中出示对应的图片(如图6),并提示引导梳子还有其他的用法,如果是笔的话,可以画直线,那么也可以怎么画呢?

生:还可以拿起来一排排的压。

生:梳子可以一排划过来。

师在课件中出示对应的图片(如图6),并提示引导梳子还有其他的用法,如果是笔的话,可以画直线,那么也可以怎么画呢?

生:还可以拿起来一排排的压。

师在课件中出示对应的图片(如图7),并示意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发现。

生踊跃发言,交流了自己的小发现(如图8、9),很快,各组之间的知识实现了共享,更快的掌握了知识,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

生踊跃发言,交流了自己的小发现(如图8、9),很快,各组之间的知识实现了共享,更快的掌握了知识,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

案例2

课题:浙美版第三册《美丽的孔雀》

在课件图片有选择的展示后,经小组研究和老师引导以后,得出造型方面:重复、聚散、大小、叠加等组合方法,体验不同的美感。

在学生自己找出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图片教具巩固知识点(如图10、11、12)

为了突破难点(用孔雀羽毛花纹的特点设计花纹或花边),出示教具(如图13、14)

生:哇,是衣服

生:是裙子

师:对了,那我们看看我们身上的衣服是不是也有些漂亮的图案呢?

生互相观察:有

师:那我想用漂亮的花布来做衣服和裙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带来的花布。

师将图13、图14分别盖在图10、图11上(如图15、16、17)

生:这个图案可以做成花布呢!

师加强引导,孔雀花纹的特点在我们平常生活品中也都有应用到,今天我们还要运用孔雀花纹的这些特点来设计花边,花纹,为我们自己设计一块漂亮的花布!

生:这个图案可以做成花布呢!

师加强引导,孔雀花纹的特点在我们平常生活品中也都有应用到,今天我们还要运用孔雀花纹的这些特点来设计花边,花纹,为我们自己设计一块漂亮的花布!

创设情境,从具象的孔雀外形转化到孔雀身上抽象的图案特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第一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出示时机得当,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将大容量的技能方法,通过学生讨论分享,实现了在短时间内突破重难点,教具的作用非同小可。教具的出现使教师和学生都摆脱了满堂灌的痛苦模式,轻松突破重难点。

案例2中虽出示的教具不多,但却是为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而设计的,演示明确,无关的教具绝不在课堂中出现,混淆理解,做到了教具的科学展示。

教具的数量过多、过烦,在某种程度上,教具不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成了一种展示而炫耀的形式,忽视其本身的作用。欣赏性、演示性比较突出,但其作用甚少,教具数量繁多,制作精美,让人眼花缭乱,好像教具在表现教师的绘画技能,有时会让学生“误入歧途”。这些教具虽说在审美、演示、表现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若与主题相悖,或者说喧宾夺主,那么,教具的存在也只是花团锦簇,亦无用处。

美术教具首先为教学过程服务,通过教具演示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具的合理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不可轻视的,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在平时工作中的积累,理论学习,摸索了教具如何使用的点滴想法归纳如下:

一、教具的合理使用,教具的出示一定要切合实际,有针对性,不能只为了增彩课堂趣味效果去使用毫不相关的教具。教具使用的前提,应是针对一个新问题,新概念,技巧原理等等,让学生直观的领悟其奥妙所在,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教具的使用应该是作为掌握知识、发挥想象、启迪智慧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盲目刻意地展示。只有科学的使用教具才能达到教育审美的目的,才是使用教具的本质。

二、教具出示的时机,教具使用的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具出示时机,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在学生学习中遇到难点和疑惑时,教具的出示才会奏效。在某些方面教具出示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是在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后,适时出示教具,会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或是刚接触到抽象的新词,结合教具的出现,可以使抽象对象具象,加深印象,巩固新知识点,对突破重难点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具的展示方式,在教学的各种环节中,要想达到预定的目的,教具的展示顺序、形式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发挥自主学习以及创新的主动性;巧妙地展示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开发智慧;展示的方式符合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才能够引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和想象。

结语

美术教具为教学过程服务,教具演示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教具的合理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不容轻视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教具的出现正是为了激励、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帮助学生通过相对直观的教具来理解抽象的知识点。“如何巧用教具突破重难点”,笔者认为:一、教具演示要明确,二、出示时机要得当,三、展示的形式要科学。

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使得教具形式和种类更加丰富多彩,但本人认为不论教具构思多么巧妙,制作多少精美,都不能忘记其最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这一宗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美术教具的应用达到教学相长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第571页

2百度百科:是百度公司推出的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

3http://baike.baidu.com/view/700922.htm

4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2005年2月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1页

标签:;  ;  ;  

浅谈美术课堂中如何巧用教具突破重难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