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广东中山510630)
【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应用过程中,常出现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导管使用寿命。正确的护理操作是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关键,早期防治并发症对于维持并延长长期导管功能、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透析导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173-02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屡由于其使用方便且安全,使用寿命长,已成为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但随着透析时间延长、人口老龄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生率居高不下,对于那些多次内屡手术,甚至畏惧反复血管穿刺的患者,建立带隧道的、带涤纶套(Cuff)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以下简称长期导管)也可以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1,2],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国外报道,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导管经锁骨下建立血透通路可维持使用2年左右,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和栓塞[2]。因此,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放在预防感染和栓塞。
长期透析导管感染与栓塞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血液净化室的护理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获得从事血液透析相关资质方可上岗,且需定期强化制度与规范操作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2.严格消毒隔离
保持血液净化室环境整洁,按照血液透析SOP做好日常用物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3.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的手常携带细菌,有时会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在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都要彻底洗手或戴手套,每次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可以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置管处换药流程
所有的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消毒,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照规范更换置管处的无菌敷料,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发现敷料潮湿立即更换。
采用2%安尔碘消毒液或洗必泰消毒液消毒清洁置管口周围皮肤,并于透析结束后用透明薄膜贴膜固定管道。我们在护理患者时,发现2例女性患者由于长期使用胶布及贴膜固定外露导管,发生程度不等的红斑、水泡等皮肤过敏现象,后改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次更换胶布粘贴部位,患者皮炎等逐渐消失。
5.封管护理
治疗时为减少导管血流不通畅,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及导管的留置位置。透析结束后,常规使用10mg/ml肝素液封管,对发生阻塞时可使用尿激酶溶液进行封管,尿激酶不仅能够快速溶栓,而且能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对血栓形成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对反复血栓形成,且无出血倾向的患者,可长期口服潘生丁、华法林等,通过降低血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6.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管道自我维护教育指导。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自我护理留置导管的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置管处敷料清洁干燥,做到经常清洁隧道口周围皮肤。
7.心理护理
患者因往往慢性肾脏疾病给家庭带来负担深感自责,因此术前需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讲解手术基本过程,长期导管的功能、费用及报销比率等,并请家属协同,给予心理安慰,消除顾虑,回归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
8.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培训
将宣教指导内容进行拍照,并配上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制成多媒体指导流程图,简单、易学、直观,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居家导管管理的标准化、操作的规范化,从而减少了患者由于自我护理不当引起的导管失功。如我们对容易造成导管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错误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保持导管清洁、干燥,避免导管污染的良好行为及敷料更换方法的操作步骤拍照,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留置管道的自我维护,收到了良好效果。
总之,规范的操作,精细的管理,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无菌观念,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强化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及防治,可有效减少中心静脉留置(长期)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赵德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3.7⑹:103-104.
[2]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M].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2-62,258-259.
[3]李晓银,叶小琴,王饶萍等.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插管血栓形成中尿激酶应用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