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前药TCE透皮微乳的研制与初步药效学研究

抗癌前药TCE透皮微乳的研制与初步药效学研究

论文题目: 抗癌前药TCE透皮微乳的研制与初步药效学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剂学

作者: 杜玲然

导师: 陈大为,王永峰

关键词: 前体药物,经皮渗透,代谢,微乳,药效学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由于本文所采用的模型药为企业与国外合作研发的一类新药,保密起见,TC、TCE、TCA均为药物代号。TC为已有药物,TCE为TC的羧酸酯,TCA为TCE的酯酶代谢物。)近些年来,皮肤癌的发病率、死亡率迅速上升,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重视。皮肤癌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个人内在因素、外部环境、紫外线照射及病毒感染有关。TC对恶性黑色素瘤效果较好,将其制成局部用透皮制剂以降低系统毒性,应该是治疗皮肤癌的理想剂型,但TC几乎不能透过皮肤。TCE是TC的前体药物,具有优越的透皮传递能力,并能被皮肤酯酶代谢。为提高TCE的溶解度,本文制备了其微乳透皮制剂。本文通过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确证了合成的前体药物TCE样品结构。建立了TCE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了TCE与透皮吸收有关的重要理化常数如熔点、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等。考察了TCE原料药热稳定性、光照稳定性、高湿稳定性及水溶液的pH稳定性,为药物的处方设计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TCE、TCA和TC的体外经大鼠皮肤渗透研究,说明药物渗透的主要障碍是皮肤角质层。TCE经全皮、去角质皮肤渗透均能被皮肤酯酶代谢成与TC有同等活性的TCA,皮肤酯酶主要存在于活性表皮中。TCE经全皮渗透稳态流量(JSS)为2.7617μg·cm-2·h-1(也为TCA的稳态形成速率)是TC原药JSS(0.0759μg·cm-2·h-1)的36.39倍,合成的前药比原药透皮速率明显提高。且TCE在皮肤中滞留量较高,有利于提高和延长TCE的局部疗效。以卵磷脂为表活剂,异丙醇为助表活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或油酸(OA)为油相,蒸馏水为水相,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寻找微乳区域。正交实验方法制备了W/O型微乳,测定了药物在其中的溶解度,并考察了微乳的理化性质。综合考虑药物在微乳中的溶解度、稳定性、经皮渗透行为和微乳粘度筛选出最优的微乳处方为:蒸馏水14.5%,混合表活剂60%(Km=1∶1),OA25%,柠檬酸0.5%,药物含量为30mg/mL。经皮渗透实验表明,TCE微乳经大鼠全皮渗透TCE部分代谢成TCA,药物的皮肤滞留量较高,且随时间增加而增加。TCE微乳的初步稳定性考察表明微乳在避光、4℃的环境下,密封保存半年稳定性较好。TCE微乳局部给药对皮肤无刺激。MTT法分别测定了TCE、TCA和TC对不同瘤株的IC50值,发现三种药物对人黑色素瘤MV3,小鼠黑色素瘤B16均敏感。体内药效实验表明TCE口服对人黑色素瘤MV3裸鼠异种移植瘤,小鼠黑色素瘤B16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其透皮制剂对两种黑色素瘤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经皮给药组实验动物的精神状态均好于TC口服给药组,说明局部给药降低了药物系统毒性,提高了局部疗效。TC不能通过皮肤,经皮给药对两种瘤株几乎无效,而TCE透皮微乳的疗效很好,达到本文最初的目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皮肤癌的分类与发病因素

1.1 皮肤癌的分类

1.2 皮肤癌的发病因素

1.3 皮肤癌的治疗研究进展

2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

2.1 透皮给药制剂的优点

2.2 药物选择的一般原则

2.3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及促透方法

2.4 皮肤中药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2.5 皮肤局部给药剂型的研究进展

3 微乳

3.1 微乳的形成机理

3.2 微乳的结构类型

3.3 微乳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3.4 微乳促渗作用机制

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TCE理化性质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2.2 鉴别

2.3 分析方法的建立

2.4 熔点测定

2.5 溶解度侧定

2.6 稳定性考察

2.7 油水分配系数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TCE在离体大鼠皮肤中的渗透和代谢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大鼠不同皮肤的制备

2.3 药液的配制

2.4 透皮吸收实验

2.5 皮肤中药物滞留量的测定

2.6 TCE、TCA及 TC在模拟接受液中稳定性考察

2.7 皮肤保存时间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2.8 实验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TCE透皮微乳给药系统的研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微乳的制备

2.2 溶解度比较

2.3 微乳性质考察

2.4 经皮渗透实验

2.5 初步稳定性考察

2.6 皮肤刺激性实验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TCE及其制剂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MTT法体外测定药物的IC_(50)值

2.2 TC、TCE体内药效实验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2-14

相关论文

  • [1].鸦胆子油微乳的处方研究及质量评价[D]. 乔飞.广东药学院2009
  • [2].芎冰微乳的制备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 郭琦.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 [3].氢溴酸东莨菪碱微乳透皮制剂的研究[D]. 王晶.第二军医大学2008
  • [4].鬼臼毒素微乳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D]. 杜丹荣.华中科技大学2007
  • [5].纳洛酮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D]. 冯璇.浙江大学2008
  • [6].丹皮酚微乳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D]. 韩盈.第二军医大学2009
  • [7].草乌甲素微乳及其水性基质经皮给药系统研究[D]. 吴晓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 [8].氟比洛芬微乳制剂的研究[D]. 吴顺芹.沈阳药科大学2004
  • [9].槲皮素微乳的研究[D]. 王玉强.山东大学2006
  • [10].苦参碱微乳的研究[D]. 曹发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标签:;  ;  ;  ;  ;  

抗癌前药TCE透皮微乳的研制与初步药效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