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例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的心电图分析

1356例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的心电图分析

薛伟崔霞(昌吉州人民医院体检科新疆昌吉831100)

【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317-01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类型,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按3个年龄段对1356例健康体检患者心电图进行分组分析,同时对心电图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1.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以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2.异常心电图占22.14%,其中ST-T异常占首位11.23%。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能够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心电图健康体检

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我院对企事业单位在职、离退休职工进行年度健康体检,心电图检查1356例,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所有对象均为以团体形式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病例,1356例中,男682例,女674例。22~40岁798例占58.8%;41~60岁306例占22.6%;61~81岁252例占18.6%。

1.2方法受检者取平卧位,采用日本光电全自动分析心电图机ECG-9020P,描记安静状态下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走纸速度25mm/s,准电压10mV,所有心电图由一名专业人员手工测量分析,分析标准参照临床心电图[1]学及内科学[2]。对心电图异常者,选择相关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进行病因诊断。

2结果

1356例中异常心电图占22.14%,其中,ST-T改变所占比例最高,为11.23%;其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占5.60%、窦性心动过速占1.86%、窦性心律不齐占1.56%;期前收缩占1.50%,主要是室性早搏;束支传导阻滞占1.13%,主要是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很少。其他类型的异常占1.12%,依次为冠状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等。各年龄组男女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2~40岁、41~60岁、61~81岁分别为16.23%、32.56%、43.65%。其中,在41~60岁年龄组以男性患者发生率高,在61~81岁组,男女异常发生率相当。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正常心电图占77.86%,异常心电图占22.14%,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上升,尤其在61-81岁组,提示我们在老年性群体中,潜在的心血管疾患不容忽视。在各种心电图异常中ST-T异常检出率最高。22~40岁组女职工中检出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提示对持续存在的窦性心动过速应警惕器质性疾病的存在。病因诊断中22~40岁组人群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3例女性职工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心动过速,最终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余ST-T异常多为工作性质为昼夜颠倒,体力劳动重的工人,我们推测可能与睡眠较少、生活起居规律打乱等因素有关。41~60岁组中,女性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原因多与失眠及更年期有关;男性个体多具备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大量饮酒等危险因素。期前收缩发生频率随年龄增长而相应增加,可能与隐匿性冠心病、左室肥厚、扩张、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及Q-T间期相对延长有关。临床上应重视老年人伴Q-T间期延长或心肌缺血、坏死、低钾血症等情况下的室性早搏,即使不频发,也可能是室速甚至室颤的先兆,以防止心源性猝死。61~81岁组人群主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尚未被自己知晓的疾病存在导致的心肌缺血。在心肌缺血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危害最大,其发作直接可使心肌梗死和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增加,由于其无心绞痛等表现,易被患者忽视,对某些心电图异常者应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时记录心脏异常活动,从而做到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降低猝死率。老年期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诊断心血管疾病。以ST-T异常为线索检出无症状的右心室黏液瘤1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3例、亚急性期前壁心肌梗死1例,提示心血管系统的隐性疾患值得重视。窦性心动过缓检出率居第2位,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睡眠时。在本研究中发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冠心病2例。窦性心动过速占1.86%,期前收缩及其他心律失常检出率较低,表现出单纯心电图直接描记的局限性,在临床健康查体中联合选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弥补心电图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卢喜烈.冠心病心电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标签:;  ;  ;  

1356例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的心电图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