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侬”到“半农” ——刘半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从“半侬”到“半农” ——刘半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1913至1934年间的刘半农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一时期,刘半农以独具个性的文学创作和多方面的文学活动沟通了通俗文学、民间文学和五四新文学,他独特的创作实绩也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道路。本文试图站在新旧文学的转折点上全面评价刘半农的文学成就,分析刘半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以及他如何沟通了通俗文学、民间文学与五四新文学。论文从概述刘半农的生平以及主要著作成就开始,重点讨论、分析了刘半农被研究者忽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阐发本文的内容以及选题的意义;接下来,论文主要围绕刘半农在民国初年(约为1913~1917年)的小说理论和创作,将刘半农早期的小说理论和创作放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分析其对通俗文学理论的理解及不同于鸳蝴派的创作特点,认为这是刘半农实现第一次“转变”——“跳出鸳蝴派,骂倒王敬轩”的重要前提。由此,论文试图指出,刘半农对文学形式的兴趣及其对通俗文学艺术表达方式的自觉,为他其后转向民间文学寻求新文学的精神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论文继而详细叙述了1918年刘半农首倡的“歌谣”运动,其意义在于对传统的“另类发现”。本文认为,学习“歌谣”的过程激发了刘半农对诗体变革的浓厚热情,就在这一时期,刘半农彻底脱离了鸳蝴派,尝试着将民间文学、歌谣与新诗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其后,论文主要探讨了,“五四”前后刘半农所参与的文学论争以及杂文创作。“实事求是的战斗精神”支撑着刘半农在五四时划成为文学改良的实践者和新文学的建设者,成为新文化的战斗者。直到《语丝》时期,刘半农依然坚持了五四时期的战斗精神。最后,论文尝试讨论了刘半农后期的第二次“转变”。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刘半农1921年留学欧洲之后,从新文学阵营渐渐“退隐”。但是,本文认为,直到刘半农和《语丝》关系终结,在《人世间》、《论语》等刊物上发表大量打油诗、文言小品开始,他才与新文学发生了真正的疏离。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是:是什么思想因素促成了他从“战士”到“隐士”的转变?这样的个人选择隐含着怎样的价值观念?除了通常定义的“落后”之外,这样的转变有没有合理性或意义?对刘半农文学创作以及文化活动诸方面的讨论,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新文学与通俗文学、新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拓展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探寻新文学产生的资源,都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刘半农的文学史意义
  • 第一节 刘半农生活与创作道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意义:被重视的与被忽略的
  • 第二章 通俗小说理论与创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1913~1917年小说理论和创作为中心
  • 第一节 小说理论与创作背景
  • 第二节 "启发民智":小说的功用
  • 第三节 小说艺术品格的提升
  • 第三章 民间文学纳入新文学的建构——以1917~1925年诗歌创作和理论为中心
  • 第一节 歌谣运动之首倡
  • 第二节 新的诗学观念的确立
  • 第三节 民间语言与民歌体裁的审美认同
  • 第四节 民间生活与诗意情感的真实呈现
  • 第四章 实事求是的战斗精神
  • 第一节 "文学改良"的实践者
  •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战斗者
  • 第三节 文化批判精神的延续
  • 第五章 价值转变与道路选择
  • 第一节 从"战士"到"隐士"
  • 第二节 时代精神与个体价值
  • 结语
  • 附录一:刘半农小说著译小说年表(1913—1920年)
  • 附录二:刘半农发表于《新青年》的文章、诗歌、随感录及其他(1916—1921年)
  • 附录三:刘半农发表于《语丝》的杂文、诗歌、书信及其他(1925—1929年)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刘半农:方头真博士[J]. 同舟共进 2020(02)
    • [2].《刘半农前期研究》[J]. 鲁迅研究月刊 2015(02)
    • [3].刘半农作文教学实用观探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01)
    • [4].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J]. 中学生 2016(30)
    • [5].声音[J]. 国家人文历史 2017(11)
    • [6].摄影艺术民族风格的确立——刘半农的摄影创作及理论探索[J]. 海峡影艺 2017(02)
    • [7].《刘半农像》[J]. 海燕 2016(01)
    • [8].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刘半农[J]. 文史参考 2011(10)
    • [9].刘半农自作自受[J]. 文史天地 2017(05)
    • [10].串起半个民国文艺圈的刘半农[J]. 文学教育(下) 2017(10)
    • [11].刘半农和他的“她”[J]. 杂文选刊 2019(11)
    • [12].文化斗士刘半农[J]. 党员干部之友 2018(06)
    • [13].刘半农和他的“她”[J]. 幸福 2018(15)
    • [14].刘半农找骂[J]. 文苑(经典选读) 2012(01)
    • [15].从传统到现代:刘半农散文“文体”的建构[J]. 文艺争鸣 2019(04)
    • [16].独立不羁刘半农[J]. 百年潮 2016(11)
    • [17].刘半农 革故 鼎新 先锋[J]. 东方养生 2013(01)
    • [18].刘半农的打油诗[J]. 文史天地 2013(01)
    • [19].不羁刘半农[J]. 工会信息 2018(10)
    • [20].新文化运动的不羁勇士刘半农[J]. 党史纵横 2018(02)
    • [21].刘半农调查民歌轶事[J]. 教育 2016(10)
    • [22].刘半农向“抄袭者”道歉[J]. 少年文摘 2016(11)
    • [23].“战士”刘半农[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6(11)
    • [24].刘半农的外国文学翻译成就概述[J]. 兰台世界 2011(29)
    • [25].刘半农的传奇人生[J]. 档案天地 2009(08)
    • [26].勋绩弘多 贡献无量——纪念文学革命家刘半农[J]. 名作欣赏 2019(13)
    • [27].善为意外之举的刘半农[J]. 文学教育(下) 2016(06)
    • [28].刘半农和他的“她”[J]. 现代妇女 2018(06)
    • [29].刘半农和他的“她”[J]. 恋爱婚姻家庭(月末) 2018(08)
    • [30].“她”字之父刘半农[J]. 初中生世界 2012(Z8)

    标签:;  ;  ;  ;  

    从“半侬”到“半农” ——刘半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