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Ti6O13晶须的制备、生长机理及微结构研究

K2Ti6O13晶须的制备、生长机理及微结构研究

论文题目: K2Ti6O13晶须的制备、生长机理及微结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材料学

作者: 徐艳姬

导师: 徐明霞

关键词: 晶须,扩散崩解生长模型,串并联生长模型,临界尺寸,纳米崩解效应,仔晶合成,气相辅助合成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K2Ti6O13晶须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特殊的隧道结构又赋予其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如:优良的隔热能力和高化学稳定性,因而在航空航天、汽车、机电、建材和军事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高温X射线衍射(HT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K2Ti6O13晶须合成过程中温度和时间诱导的相变、形态演化、生长机理、微结构和生长晶体学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原位研究,然后以此为基础,基于本研究发现的“纳米崩解效应”、“仔晶合成”和“气相辅助”等现象,指导开发了高品质低成本K2Ti6O13晶须制备的新工艺。动态相变分析和晶须形态演化观察表明:K2Ti6O13晶须的生长对煅烧温度极为敏感,一定温度下晶须的生长转变几乎是“爆发式的”,但是此后晶须的生长变得很缓慢。晶须的合成宜采用到温装炉并空冷的升降温方式,从而大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基于动态相变分析和晶须形态演化观察,我们提出了两种晶须生长模型用于解释K2Ti6O13晶须的生长过程:串并联生长模型和扩散崩解生长模型。基于串并联模型生长的晶须沿轴向存在较小的串联生长台阶和较大的并联生长台阶,且晶须表面存在非晶态的生长过渡层;而基于扩散崩解模型生长的晶须不存在生长台阶,表面几乎没有非晶层。微结构观察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本实验条件下上述两个模型成立。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充分表明:基于不同模型生长的K2Ti6O13晶须轴向生长方向均平行于[010]方向,晶须断裂始于沿[010]方向且平行于(?201)面的解理。K2Ti6O13晶须的生长模式取决于TiO2原料的尺寸,临界尺寸判据如下:(1)当TiO2原料的尺寸小于临界尺寸(160nm)时,K2Ti6O13晶须的生长遵守串并联机理;(2)当TiO2原料的尺寸大于临界尺寸(160nm)时,K2Ti6O13晶须的生长首先遵守扩散崩解机理,然后再按串并联机理进一步长大。基于扩散崩解模型,本研究选用200nm左右的TiO2(其尺寸略大于临界尺寸)作原料,利用崩解出的纳米效应,不仅成功制备了纳米K2Ti6O13晶须,而且显著地降低了合成温度,降幅高达200℃,同时大大地缩短了煅烧时间;基于串并联模型,本研究选用10nm左右的TiO2作原料成功制备了纳米K2Ti6O13晶须。以200nm左右的TiO2作原料,综合利用崩解出的纳米效应和气相辅助方法;或者是以120nm左右的TiO2作原料,综合利用仔晶合成和气相辅助方法,均可以在较低的煅烧温度和较短的煅烧时间内成功制备高品质的K2Ti6O13晶须,从而大大降低制备成本。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钛酸钾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1.2.1 K_2TiO_3

1.2.2 K_2Ti_2O_5 和K_2Ti_4O_9

1.2.3 K_2Ti_6O_(13) 和K_2Ti_8O_(17)

1.2.4 K_2Ti_6O_(13) 晶须的性能及应用

1.3 钛酸钾晶须的制备方法

1.3.1 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工艺流程

1.3.2 钛酸钾晶须的主要制备方法

1.3.3 钛酸钾晶须制备方法及工艺的对比分析

1.4 钛酸钾晶须的生长机理

1.4.1 气液固(VLS)机理

1.4.2 气固(VS)机理

1.4.3 液固(LS)机理

1.4.4 钛酸钾晶须的生长机理

1.5 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K_2Ti_6O_(13) 合成用原材料

2.1.2 纳米锐钛矿(Ⅲ型TiO_2)的准备

2.1.3 不同粒度TiO_2 原料的准备

2.2 K_2Ti_6O_(13) 晶须合成方法

2.2.1 常规合成

2.2.2 仔晶合成

2.2.3 气相合成

2.2.4 气相辅助合成

2.2.5 压块合成

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4 检测与分析方法

2.4.1 原位变温-高温XRD 分析

2.4.2 形态演化观察

2.4.3 生长晶体学分析

第三章 K_2Ti_6O_(13)晶须合成中的相变与形态演化

3.1 引言

3.2 原材料特征与问题的提出

3.3 K_2Ti_6O_(13) 晶须合成中的相变与形态演化

3.3.1 近纳米级锐钛矿型TiO_2(Ⅰ型TiO_2)作原料

3.3.2 微米级金红石型TiO_2(Ⅱ型TiO_2)作原料

3.3.3 K_2Ti_6O_(13) 晶须合成的不均匀性

3.4 讨论

第四章 K_2Ti_6O_(13)晶须的生长机理、微结构表征与生长晶体学

4.1 K_2Ti_6O_(13) 晶须的生长机理

4.1.1 扩散崩解机理及其模型

4.1.2 串并联机理及其模型

4.2 K_2Ti_6O_(13) 晶须的微结构表征

4.2.1 基于串并联机理生长的K_2Ti_6O_(13) 晶须

4.2.2 基于扩散崩解机理生长的K_2Ti_6O_(13) 晶须

4.3 K_2Ti_6O_(13) 晶须的生长晶体学

4.3.1 K_2Ti_6O_(13) 晶须生长方向的测定

4.3.2 K_2Ti_6O_(13) 晶须的断裂解理面

4.3.3 K_2Ti_6O_(13) 晶须的端面

4.4 讨论

第五章 串并联生长机理在K_2Ti_6O_(13)晶须制备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纳米T102 原料特征

5.3 K_2Ti_6O_(13) 晶须合成中的相变与形态演化(Ⅲ型T102 作原料)

5.4 纳米K_2Ti_6O_(13) 晶须的生长机理与微结构

第六章 崩解-串并联生长机理的临界尺寸及其应用

6.1 K_2Ti_6O_(13) 晶须制备思路的确立

6.2 崩解-串并联生长机理的临界尺寸判据

6.3 K_2Ti_6O_(13) 晶须合成中的相变与形态演化(Ⅵ型T102 作原料)

6.3.1 Ⅵ型TiO_2 原料特征

6.3.2 相变与形态演化

6.4 讨论

第七章 K_2Ti_6O_(13)晶须反应合成工艺的优化

7.1 引言

7.2 仔晶诱导K_2Ti_6O_(13) 晶须合成

7.3 气相辅助K_2Ti_6O_(13) 晶须合成

7.4 压块合成K_2Ti_6O_(13) 晶须

7.5 K_2Ti_6O_(13) 晶须合成中的升温降温方式

7.6 讨论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7-10

参考文献

  • [1].氧化镁晶须的合成及其生长机理的研究[D]. 乃学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7
  • [2].晶须制备研究与镁资源开发[D]. 何运良.天津大学2008
  • [3].应力驱动锡晶须生长的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D]. 强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 [4].硫酸钙晶须的水热制备工艺及定向生长机理研究[D]. 罗康碧.昆明理工大学2011
  • [5].纳米纤维素晶须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液晶性研究[D]. 易捷.湘潭大学2008
  • [6].钴硼酸盐晶须的制备与机理初探[D]. 孟庆芬.西北大学2011
  • [7].钛酸钾晶须制备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D]. 刘畅.南京工业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莫来石晶须的制备、生长机理及其在陶瓷增韧中的应用[D]. 张锦化.中国地质大学2012
  • [2].晶须制备研究与镁资源开发[D]. 何运良.天津大学2008
  • [3].TiO2和六钛酸钾晶须掺杂SiO2干凝胶的制备及隔热性能研究[D]. 张贺新.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 [4].钛酸钾晶须制备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D]. 刘畅.南京工业大学2003
  • [5].二氧化钛晶须的制备及光催化处理废水研究[D]. 杨祝红.南京工业大学2003
  • [6].晶须改性热固性树脂的研究[D]. 胡晓兰.西北工业大学2002
  • [7].四脚状氧化锌晶须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周建萍.中南大学2005
  • [8].ZnO晶须生长理论及热镀锌渣制备四针状晶须工艺研究[D]. 陈艺锋.中南大学2004
  • [9].氧化镁晶须的合成及其生长机理的研究[D]. 乃学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7
  • [10].原位生长晶须增韧氧化铝陶瓷刀具及切削性能研究[D]. 刘炳强.山东大学2007

标签:;  ;  ;  ;  ;  ;  ;  

K2Ti6O13晶须的制备、生长机理及微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