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设置研究

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设置研究

论文摘要

以提高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依托现代课程设置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曾一贯坚持学科本位的指导思想,目前正在由学科本位向社会本位的指导思想过渡,并立足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但是力度不够。2)我国体育院校的体操普修课教学目标仍是以“三基”为主线,以能力为辅线,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强调最多,体操课程目标定位过高,口径不宽,与社会发展需求有一定差距。3)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的学时和内容同时存在问题,繁重的体操普修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体育院校体操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4)目前我国大部分体育院校体操教学内容体系仍然没有摆脱竞技体操的基本框架,且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一些重要内容没有被列入普修课中,与培养中学体育师资需求不相适应。5)目前我国体操教学模式还没有真正向适应“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娱乐体育”的指导思想转变。体操教学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学术、轻实用的弊端,部分体育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技术较好,理论水平差,创造性弱的缺陷。6)六所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现行的评价比例大同小异,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大部分体育院校依然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的较少。7)受高等教育环境和体育院校教学环境的影响,课程教学时数的减少与教学内容的缩减不甚和谐,已经导致了课程教学标准的降低,对表演娱乐性较强,强身健体效果较好的体操内容安排相对薄弱。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依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针对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下具体措施:1)拓展体操教学领域目标;2)构建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结构新体系和“平台+模块”的体操课程教学新模式;3)对体操课程学生“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补充,确定理论占20%、技术30%、能力30%、平时成绩20%的评价比例;4)独立开设基本体操普修课程;5)提出以社会本位的指导思想为主,以学科本位和学生本位论的指导思想为辅,建设校本体操课程,走自我发展道路等建议,为培养“产销”对路、“供求”对接的体育多功能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相关基础研究
  • 2.1.1 课程理论研究
  • 2.1.2 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 2.2 体操课程概念的演变
  • 2.2.1 体操运动
  • 2.2.2 体操课程
  • 2.3 我国体育院校体操课程设置内容的历史演变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淡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设置分析
  • 4.1.1 体操普修课程指导思想
  • 4.1.2 体操普修课程目标
  • 4.1.3 体操普修课程学制与学时
  • 4.1.4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内容
  • 4.1.5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模式
  • 4.1.6 体操教学方法、手段
  • 4.1.7 体操普修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 4.2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设置的整体效应分析
  • 4.2.1 各体育院校对体操课程设置改革的现状与效应
  • 4.2.2 学生对目前体操普修课程的学习效果状况
  • 4.3 影响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外部环境因素
  • 4.3.1 我国高等教育环境的影响
  • 4.3.2 体育院校教学环境的影响
  • 4.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的需求
  • 4.4.1 内容需求
  • 4.4.2 能力储备
  • 4.5 对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思考
  • 4.5.1 整合、优化体操普修课程资源
  • 4.5.2 独立开设基本体操课程
  • 4.5.3 构建新的体操普修课程系统结构
  • 4.5.4 建设校本体操课程,走自我发展的道路,为社会培养特色人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体操教学需求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C 问卷效度检验
  •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快乐体操在贵州校园的推广策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4)
    • [2].简论体操技巧单元重难点的解决——以组合动作(二)为例[J]. 青少年体育 2020(02)
    • [3].近代东欧捷克体操的历史演进、流布与影响[J]. 体育科学 2020(05)
    • [4].我国中小学体操边缘化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 2020(04)
    • [5].中国快乐体操推广问题探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8)
    • [6].浅谈对体操的分析与认识[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21)
    • [7].关注课堂安全细节 让体操教材正常开展[J]. 青少年体育 2019(01)
    • [8].新时代我国快乐体操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 2019(05)
    • [9].中学体操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研究[J]. 运动精品 2019(09)
    • [10].“大体操”概念下的“体操”的内涵与外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06)
    • [11].湖南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性研究[J]. 林区教学 2011(02)
    • [12].基于“快乐体操”发展下的学校体操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02)
    • [13].我国少儿快乐体操发展的现存问题与对策探析[J]. 福建体育科技 2016(06)
    • [14].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丹麦体操的历史演进与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 [15].对少年体操基础训练的思考[J]. 四川体育科学 2017(01)
    • [16].学前教育中开展快乐体操的探讨[J]. 运动 2017(06)
    • [17].快乐体操发展解读[J]. 体育文化导刊 2017(04)
    • [18].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类项目教学能力的培养[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19].快乐体操发展的研究现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1)
    • [20].快乐体操,儿童健康成长最棒的教育助推器——对一位快乐体操实践者和宣传者的访谈[J]. 青少年体育 2017(07)
    • [21].对体育院校体操教材演变与发展的重新审视[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0)
    • [22].形体操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2)
    • [23].康复体操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24)
    • [24].书法体操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5(11)
    • [25].发展快乐体操 让更多孩子收获健康与快乐[J]. 运动 2016(01)
    • [26].中国古代“体操”发展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7].浅析科教节目《想聪明玩体操》[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05)
    • [28].基于全民健身视角下的大众体操的现状及其发展途径[J]. 科技资讯 2015(34)
    • [29].浅谈趣味体操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20)
    • [30].全民健身视野下体操发展路径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 2016(03)

    标签:;  ;  ;  

    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设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