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以期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例门诊及住院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Excel表数据库,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比例男:女为11:9;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9.8岁。年龄分布以36~5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77例(38.5%)。2.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达5年余,以半年-1年组为最多68例(34%)。3.主要临床症状:反酸146例(73%),烧心125例(62.5%),胃脘胀满82例(41%),胸骨后灼痛114例(57%),嗳气109例(54.5%),咽部异感38例(19%),胃脘痛57例(28.5%),恶心34例(17%),急躁易怒69例(34.5%),纳差85例(42.5%)。4.证候类型以肝胃不和型最多91例(45.5%),其次是肝胃郁热证43例(21.5%),第三位是气郁痰热型21例(10.5%)。5.病位的证候要素有6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肝139例(69.5%),胃179例(89.5%),脾39例(19.5%);病性的证候要素9种,最多的为热129例(64.5%),其次是为气郁49例(24.5%),第三位气滞37例(18.5%)。结论: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证候以肝胃不和最多。3.病位的证候要素主要为肝、胃、脾;病性的证候要素主要为热、气滞、气郁。

论文目录

  •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及证候标准
  • 3 证候要素标准
  • 3.1 病位的证素标准
  • 3.2 病性的证素标准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观察项目
  • 7 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布
  • 1.1 反流性食管炎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 1.2 反流性食管炎诱因构成
  • 1.3 反流性食管炎病程分布,
  • 1.4 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分布
  • 2 证候及证候要素构成
  • 2.1 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候分布
  • 2.2 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候要素分布
  • 3 反流性食管炎的舌象及脉象分布
  • 3.1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舌质分布
  • 3.2 反流性食管炎的舌苔分布
  • 3.3 反流性食管炎的脉象分布
  • 3.4 反流性食管炎的舌下脉络分布
  • 讨论
  • 1 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
  • 1.1 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转归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 2.1 发病机制
  • 2.2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 3 200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流调结果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症状资料分析
  • 3.3 证候分析
  • 3.4 症候要素分析
  • 3.5 舌质(体)、舌苔分析
  • 3.6 舌下脉络构成分析
  • 3.7 脉象构成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8)
    •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医证候质量控制的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6)
    • [3].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J]. 医疗装备 2017(07)
    • [4].风湿性疾病中医证候量表条目筛选[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3)
    • [5].基于肝郁证研究对中医证候现代内涵探查的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7)
    • [6].基于中医智能化问诊系统的皮肤病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智能化系统的开发思路[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7)
    • [7].气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8].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20(06)
    • [9].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证候模型评价方法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0)
    • [10].冠心病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24)
    • [11].基于机体电磁辐射理论的中医证候假说[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08)
    • [12].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与疗效评价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21)
    • [13].肺癌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15(12)
    • [14].关于蛋白质组学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中应用与实践的探讨[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 [15].中医证候量表研制方法概述[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3)
    • [16].探索证候与影像相关性,构建中医证候影像新学科[J]. 世界中医药 2016(06)
    • [17].辨证施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2(05)
    • [18].基于“证候-证素-病症”探讨建立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量表的方法[J]. 中医药信息 2020(02)
    • [19].机器学习方法在中医证候分析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4)
    • [20].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2)
    • [21].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方药规律及中医证候分析[J]. 世界中医药 2020(16)
    • [2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候现状调查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1)
    • [2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 2016(09)
    • [24].应用代谢组学探讨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证候标准化的研究思路[J]. 中医儿科杂志 2013(01)
    • [25].中医证候量表研制方法学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 2013(02)
    • [26].复心煎干预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围术期中医证候指标的影响[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27].因子分析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分析中的应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01)
    • [28].德尔菲法筛选原发性高血压病常见中医证候的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11)
    • [29].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症状评价专家系统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1)
    • [30].肺癌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 2008(12)

    标签:;  ;  ;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