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抑制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穴位注射抑制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一、穴位注射对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病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冯辉珍[1](2014)在《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的观察及其机理的探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乳腺增生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表现以乳房疼痛及可触及肿块为主,对妇女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乳腺增生病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乳腺不典型增生。近年人们提出乳腺由正常增生向乳腺癌发展模式的假说,并且提出在可逆的前期过程中,通过人为的积极干预,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和调节内分泌,可缓解症状,减轻不良因素对人们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将病变逆转,减少或防止乳腺癌的发生。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医药在治疗乳腺良性增生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显的疗效,近年来有应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发现疗效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易为患者接受,具其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研究目的:通过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观察其临床疗效,检测血清性激素及细胞免疫功能,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方法: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科门诊采集乳腺增生病患者共30例,应用穴位埋线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包括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乳房疼痛、肿块大小和范围、伴随症状等),乳房B超,治疗前后患者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E2、P、PRL)、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收集数据,建立并完善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①穴位埋线疗法可明显缓解乳腺增生病患者乳房疼痛症状,且对伴随症状如痛经、月经不调、胁肋胀痛等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②治疗后患者雌二醇(E2)、泌乳素(PR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孕激素(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③DCD3、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CD4/CD8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穴位埋线乳根、天池、天枢、足三里可明显缩小增生肿块,改善患者乳房疼痛、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等临床症状,对乳腺增生病有确切疗效。②经治疗后,患者E2、PRL降低,P升高,T细胞CD3、CD4明显增高,说明穴位埋线乳根、天池、天枢、足三里是通过调节内分泌环境趋于平衡状态,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目的。③埋线疗法安全性高,发生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患者易接受,能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是一种安全、经济、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傅静娟[2](2012)在《乳安凝胶膏剂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乳腺增生病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是乳腺外科临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一方面,乳腺增生与乳癌的发生有相关性,必须尽早治疗;另一方面,乳腺增生的常见症状如乳房疼痛、月经不调、情绪障碍等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手术治疗不宜为患者接受而激素治疗副作用大。因此,寻找一种疗效可靠、病人顺应性好、安全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迫切。乳安凝胶膏剂是根据中药外治经验处方开发的新制剂,本课题对其进行了药效学研究。方法:观察乳安凝胶膏剂对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单次和多次给药的刺激性。观察其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及对内分泌和乳腺增生组织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56只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乳腺增生模型组、赋形剂对照组、乳增宁组、乳安凝胶膏剂大、中、小剂量组,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分别进行乳房局部给药干预,连续给药30d,测量大鼠乳头直径,禁食12h,颈总动脉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孕酮(P)、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HE染色法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表明,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方法可使大鼠乳头直径增大,升高血清E2、PRL水平,降低P水平。乳安凝胶膏剂4.16g.kg-1、2.08g·kg-1组能降低模型大鼠的乳头直径,4.16g·kg-1组能降低血清E2、PRL水平,提高血清P水平,缩小模型鼠乳腺小叶体积、腺泡腔,减少乳腺腺泡数量、分泌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安凝胶膏剂大、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少VEGF的阳性表达,抑制血管生成,降低PCNA的表达活性,抑制乳腺组织细胞增殖,改善乳腺增生病状,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乳安凝胶膏剂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性。乳安凝胶膏剂治疗乳腺增生有效: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内分泌,改善增生乳腺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降低大鼠乳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影响增殖细胞核抗原因子的表达,抑制乳腺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丰富了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外治理论和方法,为开发新药奠定了基础。

杨伟宁[3](2012)在《电针合穴、下合穴对COPD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及VIP等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穴脏相关”是针灸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穴位脏腑相关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不同方面证明了穴位与脏腑存在相对的特异性联系,并发现穴脏之间存在“一穴多脏、多穴一脏”的网状关系,因此,针对一个病搞清楚“一穴多脏、多穴一脏”的基本规律,是研究腧穴相对特异性的重要方法。“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腑”是穴脏相关的重要内容,本课题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在“五输穴-合穴”、“下合穴”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验制备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模型,从穴脏相关角度,通过对肺经“合穴”、大肠“下合穴”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影响的观察,探讨了“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腑”的内涵,并从脑肠轴角度分析二穴的作用途径与机制,进一步探讨腧穴相对特异性规律。本论文主要分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两部分。一、文献研究文献研究一回顾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穴位脏腑相关方面所做的工作,文献整理发现:肺经穴广泛应用于治疗鼻炎、咽炎、面瘫等头面五官病;头痛、吞咽困难、失语等神经系统疾病;颈肩腰部软组织损伤疾病;痛经等妇科病;乳腺病;慢阻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病及呃逆、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病;尿潴留、遗尿遗精等泌尿生殖系病;尤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这与“肺和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相统一同时,我们观察到肺经穴不单单是治疗肺脏及肠腑病变,对胞宫、肾等其他脏腑器官亦有影响,体现了“一经(穴)多脏”的特点。文献研究二通过对合穴、下合穴单、双穴的古代与现代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发现:《难经·六十八难》提出:五输穴“合穴”主“逆气而泄”,但不论是古代文献还是临床研究中并非所有合穴符合“合主逆气而泄”,仅尺泽和足三里有主“逆气而泄”的记载和报道,并且尺泽穴主“逆气而泄”的机制报道也鲜少;下合穴主治内腑病症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报道较多,委阳、委中、阳陵泉报道较少。当涉及同一腑病时相关合穴和下合穴各自从不同途径发挥作用,如高血压状态下曲池和足三里降压机制不同,胃肠粘膜损伤时足三里、上下巨虚均有作用,然足三里最佳,故此笔者对“合主逆气而泄”的应用产生质疑,认为有必要将主治相似的合穴及下合穴做一对比,以便更明确地使用特异性穴位。文献研究三将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制备进展进行了总结,认为大鼠经济实惠、操作方便、模型类似可选做研究对象,造模方法以气管滴入内毒素配合烟熏较为公认,该方法作用直接,与人类发病机理相似。文献研究四对针灸对微循环的影响做了整理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对人体头面五官、四肢、脏器等部位的微循环均可产生良性改善作用,认为针灸有操作简便安全、作用部位广泛、作用确切持久、具有全身调节作用等多方面优势,并具有穴位特异性。同时发现对于脏器微循环的研究较欠缺,机理研究不够,值得今后进一步加强研究。二、实验研究目的:观察分别电针尺泽穴、上巨虚穴后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在肺及各相关脏腑之间的分布规律,从“一穴多脏、多穴一脏”的角度分析“合穴”与“下合穴”效应的不同特点,并从脑肠轴角度探讨二穴的作用途径与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尺泽组、上巨虚组,采用熏香烟配合气管滴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的造模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尺泽组和上巨虚组从实验周期第2天开始电针针刺治疗,疏密波,频率为2/100Hz交替,强度0.3-0.4mA,以大鼠肌肉微微颤抖为度,留针20min,隔日1次,共治疗12次,整个实验周期为28天,记录实验前后大鼠体重值,用微循环显微检查仪测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液流态变化,并取肺、结肠、下丘脑、肝、脾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肠、下丘脑中VIP、肺、肠中TNF-α的含量,比色法测定肝、脾、肺、肠中GSH值。结果:1.体重变化:各组大鼠实验后体重均较实验前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组相比,实验后其余三组动物体重均显着降低(P<0.01)。2.肠系膜微循环:①微血管管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管径有扩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尺泽组与上巨虚组管径呈现缩小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尺泽组与上巨虚组管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②血液流态: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流加快(P<0.05);与模型组相比,尺泽组、上巨虚组血流明显减慢(P<0.01);尺泽组与上巨虚组血流比较无显着性差异。3.VIP含量变化:各组肺、肠、下丘脑三种组织中,肺中VIP的含量最高(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中VIP含量明显升高(P<0.05),肺及下丘脑中VIP含量有升高趋势;与模型组相比,尺泽组下丘脑中VIP含量降低(P<0.05)。4.TNF-α含量变化:正常组内肺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肠(P<0.05)。模型组肺、肠中TNF-α含量均较正常组有升高趋势,尺泽组、上巨虚组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穴位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5.GSH含量变化:组内比较:正常组内肠、脾中GSH含量均高于肺(P<0.01)、肝(P<0.05),肠中GSH含量高于脾(P<0.05);模型组内脾脏GSH含量明显高于肝脏(P<0.01);尺泽组肠中GSH含量高于肺、肝(P<0.05);上巨虚组各脏器GSH无显着性差异。组间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脾中GSH含量增加,肠中含量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巨虚组肝、肺中GSH含量增加(P<0.05),肠中GSH含量降低(P<0.05);尺泽组、上巨虚组与模型组比较或二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模型组大鼠体重降低,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结肠VIP含量增加,脾脏GSH含量增加、结肠GSH含量降低;尺泽组、上巨虚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速度减慢,尺泽穴可显着降低下丘脑中VIP含量;两穴在肠系膜微循环、VIP、GSH含量方面无显着性差异。2.模型组肠系膜微血管血液流速变化、结肠VIP含量及GSH含量变化均提示本实验COPD肺病模型对肠产生影响,为“肺和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实验依据;尺泽可显着降低下丘脑中VIP含量,而上巨虚影响不显,提示尺泽对COPD模型的良性影响较上巨虚相对广泛,并涉及到脑,分析与本实验的疾病模型有关,因为本实验模型肺部炎症为原发病,肠等其他脏器损伤为继发病,所以《难经·六十八难》提出的“合主逆气而泄”在本实验中体现为肺经合穴对于肺经病变引起的胃肠病比大肠下合穴更为有效,即与原发病关系密切。此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合穴尚需我们进一步研究。

方海燕,方学勤,刘元胜[4](2011)在《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细菌内毒素检查是药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指标。特别对注射用原料药和注射用制剂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尚未收载该品种。我们对3批样品进行了细菌内毒素检测,以考察该方法的可行性。1药品与试剂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黄石世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00301、20100601、20100801);细菌内毒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50601-210169);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湛

叶小雯[5](2007)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乳腺增生病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近年来,随着针灸临床及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疗法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同类型的研究缺乏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对性激素的影响的可靠实验依据,故此,本文在现代医学研究和古代文献指导的基础上,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大鼠孕激素(P),雌二醇(E2)、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水平,从垂体-卵巢性腺轴激素水平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大鼠的机理。乳房是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排卵前期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分泌不足,及黄体期雌二醇绝对或相对增高,孕酮(P)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催乳素(PRL)升高,抑制黄体期孕酮的分泌,刺激雌二醇的合成,使E2/P比例失调,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文通过动物实验,使用雌激素诱发大鼠乳腺增生,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苯氧胺组和针刺组。造模成功后,给予针刺和雌激素拮抗剂三苯氧胺,观察两种干预因素对大鼠乳腺组织的5项性激素(孕激素、雌二醇、催乳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的效应,并于疗程结束后取第3对乳腺组织做病理切片,分别在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学表现,测定乳腺腺泡数、腺泡腔直径及导管直径。得出了以下结果:1.各组大鼠在疗程结束后乳头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模型组增长最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而三苯氧胺组和针刺组经治疗后乳头高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三苯氧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而以上二组与正常组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2.正常组乳腺导管上皮排列规则,导管腔、腺泡腔无扩张,小叶及小叶中腺泡数极少。模型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上皮增生明显,局部呈不规则突起,导管管腔、腺泡腔明显扩张,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及分泌物,小叶明显增多,腺泡数增加明显,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由此说明造模是成功的。而三苯氧胺组与针刺组与正常组接近,乳腺导管上皮排列基本规则,无模型组管腔扩张明显,小叶体积及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尤以三苯氧胺组改善明显。3.疗程结束后测得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孕激素、催乳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其中模型组雌二醇(P<0.05)、催乳素(P<0.01)、卵泡刺激素(P<0.01)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黄体生成素(P<0.01)、孕激素(P<0.05)显着低于正常组。而治疗后,三苯氧胺组和针刺组雌二醇、催乳素、卵泡刺激素水平低于模型组;黄体生成素、孕激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电针可改善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乳腺结构,使紊乱的导管上皮细胞重新排列,恢复规则,减轻导管管腔、腺泡腔的扩张程度,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2、针刺可通过调节大鼠性激素水平,抑制乳腺组织增生,修复病变组织至正常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效果;同时,针刺对其性激素水平有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研究前景。

李湘奇[6](2006)在《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讨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外治方法,探讨乳宁霜透皮干预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理气活血、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为基本治法,精选药物,合理组方,结合现代先进的制药技术,制成乳宁霜,采用经皮局部给药的治疗方法。通过离体鼠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宁霜主要成分的透皮率,验证乳宁霜的透皮吸收作用。实验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同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癖贴膏组和乳宁霜大、中、小剂量组,分别进行乳房局部给药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乳房外形、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性激素和乳腺组织形态改变,以及对乳腺组织VEGF、bFGF、PCNA、Bcl-2、bax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乳宁霜主要成分丁香酚的24h透皮率为17.29%,提示乳宁霜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乳宁霜各剂量组均能抑制模型大鼠乳房肿大(P<0.01);提高乳房微循环灌注量,乳宁霜大、中剂量组优于散结乳癖贴膏组(P<0.05),与三苯氧胺软膏组无差异(P>0.05);降低血粘度(P<0.05或0.01),优于三苯氧胺软膏组(P<0.01);降低血清E2、PRL含量(P<0.01),升高P的含量(P<0.01);减轻乳腺组织的增生程度(P<0.01),乳宁霜大剂量组优于散结乳癖贴膏组(P<0.05),与三苯氧胺软膏组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宁霜大、中、小剂量组均能降低ER、PR的表达(P<0.01),减少VEGF的阳性表达(P<0.01),降低PCNA的表达(P<0.05),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乳宁霜大、中剂量组还可以升高bax的表达(P<0.05),降低BCL-2的表达(P<0.01)。结论:乳宁霜经皮给药是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的方法。对乳腺增生大鼠的干预作用是通过改善乳房的微循环,增加血流灌注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调整内分泌,降低乳腺增生程度。并通过降低大鼠腺体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影响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乳腺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来逆转乳腺增生,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丰富和完善了乳腺增生病的外治理论和实验方法,为开发新药物奠定了基础。

龚东方[7](2006)在《针刺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本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一定的癌变率,故对妇女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均造成一定的威胁。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安全无毒副作用。为了更全面深入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研究。 1 文献研究 本文对现代医学有关乳房结构、发育和生理,内分泌对乳腺的影响,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病因病机及治疗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全面整理,并就中医论述乳房生理及病理、乳房与脏腑经络、乳癖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的古今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文献整理,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现代医学的认识:乳腺组织的生理、病理变化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其他内分泌腺的综合控制和调节,尤以卵巢激素的影响最大。在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受雌、孕激素的影响,也随着子宫内膜增殖、分泌、脱落的变化,发生着增生和复旧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的改变,是乳腺增生病发病的生理基础。乳腺增生的病理改变为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上和形态上的异常,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激素失调的观点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目前认为,雌激素水平相对增多而黄体素水平相对低下,雌激素过度刺激而缺乏孕酮的保护作用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雌激素能刺激乳腺组织增生,引起乳腺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是影响乳腺增生发生发展转归的重要因素。乳腺增生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一定的癌变率。乳腺的非典型增生症可归为乳腺癌的癌前期病变范畴。根据乳腺癌发展的渐进模式理论,正常乳腺的上皮细胞恶化需经历一个从良性增生到细胞间变,从不典型增生、癌前期病变逐渐发展为乳腺恶性肿瘤的过程。而细胞基因的突变和调控失常,是正常细胞向恶性转化的关键。这一理论,为临床上积极治疗乳腺增生病、阻断癌前期病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1.2 中医学认识:中医认为乳房的发育、生长、衰萎受五脏六腑之精气支配。其中以肾的先天精气,脾胃的后天水谷精气,肝的藏血与疏调气机,对乳房的生理病理影响最大。乳房与经络联系广泛而密切,乳房及其周围经络纵横,腧穴密布,其中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足厥阴肝经及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经络与乳房密切相关这一生理基础,为乳癖外治法(针灸、按摩、外敷药贴)提供了充实的中医理论依据。乳腺增生病属于祖国医学“乳癖”范畴。乳癖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血瘀痰凝,阻闭乳络所致。中医药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原则可归纳为:早期治疗,既

贾颖[8](2010)在《逍遥蒌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传统医学理论分析和现代医学实验验证两个角度论证“乳癖”(乳腺增生病)的病机与治则,探讨乳癖与冲任、天癸的关系,讨论本病从肝论治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以及逍遥蒌贝胶囊的创制过程;探讨逍遥萎贝胶囊对乳腺增生病激素水平紊乱的调节,进一步观察本品对乳腺增生病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分两部分研究:在中医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从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中医对冲任和天癸的认识、乳癖与冲任天癸的关系、从肝论治乳癖的相关机制、乳癖肝郁气滞痰瘀的专药、逍遥蒌贝胶囊的立法过程等6个方面对逍遥蒌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加以分析与探讨。在现代基础医学研究方面,通过对乳腺增生模型Wistar大鼠应用逍遥蒌贝胶囊实验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泌乳素(PRL)对比分析,并在电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本次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逍遥蒌贝胶囊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理论问题。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的雌二醇(E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酮(P)水平要明显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药物乳癖消和被试药物均可抑制雌二醇(E2)水平(P<0.05),尤其是被试药物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试药物高、低剂量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物乳癖消及被试药物的高剂量组升高孕酮(P)值的作用与被试药物低剂量组相比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1),阳性药物乳癖消与被试药的高、低剂量组均可以降低泌乳素(PRL)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阳性药物乳癖消及被试药的高、低剂量组都可以显着提高受试动物体内的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超微结构方面结果如下:模型组的乳腺细胞超微结构有显着变化,细胞表面微绒毛紊乱,数量减少,结构发育不良;细胞浆内线粒体肿胀变性,粗面内质网扩张,有部分脱颗粒现象,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增多;细胞核也有变化。而逍遥蒌贝胶囊高剂量组乳腺细胞超微结构改善程度接近正常,提示逍遥萎贝胶囊有保护乳腺细胞功能与结构的作用。结论1.本次实验成功地复制了大鼠乳腺组织增生的模型。2.本课题阐明了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中医理论基础。3.本次实验初步证明了逍遥蒌贝胶囊能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升高孕酮含量,调节血液中雌孕激素的相对平衡;促进内分泌活动的协调,能抑制乳腺细胞的异常增生,推测逍遥蒌贝胶囊的作用机制有可能是通过有效地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从而改善乳腺复旧不全所致慢性乳腺增生的病变过程。

李德辉[9](2010)在《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AP-2α、C-erbB-2的表达的影响及AP-2α、C-erbB-2的相关性。探讨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大鼠的微观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在单纯疾病造模基础上添加夹尾方式复制乳腺增生肝郁气滞病证结合模型。48只Wistar雌性大鼠同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乳癖方大、中、小剂量组和病证结合乳癖方组,分别进行乳房局部给药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乳房外形、乳腺组织形态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乳腺组织AP-2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1.体重变化:大鼠经雌二醇、黄体酮联合造模并用药干预后,第二周内各组大鼠体重均有所下降,病证结合模型组和病证结合乳癖方组下降更明显。正常对照组与其它组比较体重下降不明显。第三、四周各组大鼠体重有所增长,第四周除病证结合模型组和病证结合乳癖方组外,其余各组都基本恢复到实验前水平,正常对照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乳头高度、直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疾病模型组大鼠和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第2、3对乳头高度、直径明显增加(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的乳头高度、直径明显小于疾病模型组大鼠和病证结合模型组(P<0.05或P<0.01)。3.脏器系数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疾病模型组大鼠和病证结合模型组的大鼠子宫系数和肝脏系数显着增加(P<0.01),脾脏系数无明显变化。经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子宫系数降低(P<0.05或P<0.01),各组肝脏系数也有所降低,各组脾脏系数无统计学差异。4.性激素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疾病模型组大鼠和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显着增高,血清P含量明显降低,血清E2含量单纯疾病模型组与病证结合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清E2含量降低、P含量升高(P<0.05或P<0.01)。但三苯氧胺软膏组血清E2含量降低到正常以下,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形态学变化:单纯疾病模型组和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的乳腺组织病理形态都为重度增生,与正常对照组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组能够显着改善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P<0.01)。6. C-erbB-2表达变化:C-erbB-2在正常对照组中无表达,复制乳腺增生模型后显着增高(P<0.01);经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能够显着降低C-erbB-2在大鼠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将大鼠乳腺组织按病理分级统计发现:随着乳腺组织增生程度的加重,C-erbB-2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病理分级与C-erbB-2的表达关系密切(x2=38.72, P=0.000, Pearson列联系数C=0.432,P=0.000)。7.AP-2α表达变化:AP-2α在正常大鼠乳腺组织及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中均表达。复制乳腺增生模型后显着增高(P<0.01);经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能够显着能够降低AP-2α在大鼠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将大鼠乳腺组织按病理分级统计发现:随着乳腺增生病理级别的增高,AP-2a的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AP-2α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04, P<0.01)。AP-2α与C-erbB-2在大鼠乳腺增生组织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82,P<0.01)。结论:1.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方法,成功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夹尾方式成功建立肝郁型乳腺增生病证结合动物模型。2.乳癖方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及肝郁型乳腺增生病证结合模型大鼠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升高孕酮含量,调节血液中雌孕激素的相对平衡而实现的。3.乳癖方可使大鼠乳腺增生组织AP-2α、C-erbB-2的表达降低,说明通过转录因子AP-2α下调原癌基因C-erbB-2的表达也可能是防治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郭慧[10](2010)在《乳癖方外用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利用动物模型,观察乳癖方外用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乳腺组织病理组织学,以及对乳腺组织中原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影响情况,从而探讨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临床更有效地应用中医药外用防治乳腺增生病,阻止或逆转乳腺增生病癌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用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肌肉注射和夹尾激怒法复制成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大鼠动物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用乳癖方大、中、小剂量外用干预治疗,用三苯氧胺做对照治疗。30天后观测各组大鼠体重、乳房外形、脏器指数: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性激素E2、P水平;切除乳腺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包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并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p16的表达情况。结果:1.乳癖方外用各剂量组乳腺增生大鼠的乳头直径、高度比模型组大鼠的乳头直径、高度降低,其中以中、大剂量组大鼠的乳头直径、高度降低较显着(P<0.01)。2.乳癖方外用可以降低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以小剂量和大剂量组作用较显着(P<0.01)。3.乳癖方外用可以降低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增生程度,效果优于三苯氧胺组(P<0.01),其中以乳癖方中、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1)。4.乳癖方大、中剂量组能显着降低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中C-erbB-2的表达(P<0.01);与三苯氧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癖方大、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1)。5.乳癖方各剂量组可升高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中p16的表达(P<O.05或P<0.01),效果优于三苯氧胺组(P<0.01);病证结合乳癖方(中剂量)组p16的强阳性表达高于单纯疾病乳癖方组(P<0.05)。结论:乳癖方外用是预防及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内分泌性激素水平、改善全身及局部血循环、降低乳腺增生程度;乳癖方还可降低乳腺组织中癌基因C-erbB-2及升高抑癌基因p16的表达,通过影响乳腺组织、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起到抑制或逆转乳腺增生向乳腺癌发展。

二、穴位注射对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病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穴位注射对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病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的观察及其机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与研究
        (一)病名和症状
        (二)病因病机
    二、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与研究
        (一)组织学特点
        (二)病因
        1. 乳腺增生病与卵巢激素的关系
        2. 乳腺增生病与泌乳素(PRL)的关系
        3. 乳腺增生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
        (三)发展与预后
    三、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
        1. 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
        (二)中医治疗
        1. 中医内治法
        2. 外治法
    四、穴位埋线疗法的理论研究现状
        (一)适应症
        (二)治疗原理
        1. 针刺效应
        2. 刺血效应
        3. 组织疗法效应
        4. 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
        (三)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现状
        (四)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项目和指标
        (四)疗效判定标准
        1. 疼痛分级与评分
        2. 肿块分级与评分
        3. 全身伴随症状
        4. 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比较
        (三)治疗前后腺体厚度的比较
        (四)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E2、P、PRL的变化
        (五)治疗前后患者免疫细胞CD3、CD4、CD4/CD8的变化
    四、分析与讨论
        (一)穴位的选择
        (二)研究结果的分析
        1. 改善症状
        2. 调节内分泌
        3. 影响免疫功能
        (三)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2)乳安凝胶膏剂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二章: 乳安凝胶膏剂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及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三章: 乳安凝胶膏剂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中VEGF、PCNA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3)电针合穴、下合穴对COPD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及VIP等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 肺经穴与体表、脏腑脏器的相关性研究
        1 肺经穴与头面五官的关系
        2 肺经穴与四肢颈项的关系
        3 肺经穴与躯干的关系
        4 肺经穴与脏腑的关系
        5 小结
    二 合穴与下合穴古代文献研究及现代研究现状
        1 合穴、下合穴的古代文献研究
        2 合穴、下合穴的现代研究
        2.1 合穴的现代研究
        2.2 下合穴的现代研究
        2.3 合穴、下合穴对比的现代研究
        3 小结
    三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动物模型的研究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2 建立COPD模型常用方法
        2.1 单因素造模
        2.2 复合因素造模
        3 小结
    四 针灸对机体微循环影响的研究现状
        1 针灸对头面五官部位微循环的影响
        2 针灸对脏器微循环的影响
        3 针刺对四肢微循环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电针尺泽、上巨虚对COPD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及VIP的影响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
        2 肠系膜微血管管径及血流的变化
        3 VIP含量变化
        讨论
    实验二 电针尺泽、上巨虚对COPD大鼠TNF-α及GSH的影响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各组大鼠体重比较
        3 TNF-α含量的影响变化
        4 GSH含量的影响变化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语
    1 论文总结
    2 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鲎试剂灵敏度的复核
    2.2 样品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2.3 样品的干扰实验
    2.4 样品中细菌内毒素的常规检查
3 讨论

(5)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1、乳腺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变化
        2、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表现
        4、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分型
        5、乳腺增生病的治疗
        6、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1、病因病机
        2、治疗
        3、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第三节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1、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2、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方法
        1、材料与方法
        2、标本采集及检测项目
    第二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1、乳头高度
        2、病理形态观察
        3、大鼠血清激素 E2、P、PRL、LH、FSH比较
    第三节 讨论
        1、针灸、电针的作用
        2、穴位的选择依据
        3、性激素在乳腺增生病中的机理研究
        4、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建立
        5、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6)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乳腺增生病的研究理论基础
    一、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二、西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三、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
    四、乳腺增生与癌前病变的关系
    五、乳腺增生病的治疗现状
第二部分 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外治的研究基础
    一、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外治临床研究进展
        (一) 中医药外治法在乳腺增生病中的应用
        (二) 乳房经皮给药吸收的机理
        (三) 乳房经皮给药吸收的可能途经
    二、乳腺增生病的中药外治实验研究概况
        (一) 中药外治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二) 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外治的实验研究
    三、乳宁霜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基础
        (一) 乳宁霜的处方立论依据及组方分析
        (二) 乳宁霜的制剂工艺
        (三) 乳宁霜药理及毒理研究
        (四) 乳宁霜的临床研究
第三部分 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乳宁霜的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三、结论
    实验二 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血流动力学、组织形态及血液流变学、性激素的干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步骤
        二、实验结果
        (一) 大鼠实验前后体重的比较
        (二) 乳宁霜对大鼠乳头高度、乳房直径的影响
        (三) 乳宁霜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四)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五) 乳宁霜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六) 乳宁霜对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七)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实验三 乳宁霜透皮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步骤
        (四) 免疫组化方法
        (五) 实验结果评定
        二、实验结果
        (一)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ER、PR 表达的影响
        (二)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中VEGF、BFGF 的表达的影响
        (三)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中PCNA 的表达的影响
        (四)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BCL-2、BAX 表达的影响
        (五) 乳宁霜对大鼠乳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讨论
    一、乳宁霜对大鼠乳头高度、乳房直径及乳腺组织形态的作用
    二、乳宁霜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血流动力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三、乳宁霜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及其受体的作用
    四、乳宁霜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五、乳宁霜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7)针刺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女性乳房的结构、发育和生理
        1 女性乳房的结构
        2 乳房的发生及发育(妇女各时期的乳腺变化)
        3 内分泌对乳房的作用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性疾病的认识
        1 关于病名
        2 关于发病率
        3 病因及发病机理
        4 病理与临床表现
        5 与乳腺癌的关系
        6 治疗
    第三节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1 中医对乳房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认识
        2 乳癖病名考
        3 乳癖的病因病机
        4 临床表现与辨证分型
        5 乳癖的中医治疗
    第四节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概况
        1 针灸治疗乳病古代文献
        2 临床治疗
        3 机理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针刺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针刺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
    第三节 针刺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第四节 针刺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RK表达的影响
    第五节 针刺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eNOS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逍遥蒌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逍遥蒌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论研究
    1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则治法
    2 中医对冲任和天癸的认识
        2.1 中医对冲任二脉的认识
        2.2 中医对天癸的基本描述
        2.3 天癸与冲任的主次关系
        2.4 冲任天癸与性激素相关
    3 乳癖与冲任、天癸的关系
        3.1 乳癖与冲任的关系
        3.2 乳癖与天癸的关系
    4 从肝论治乳癖的相关机制
        4.1 从肝论治乳癖的生理基础
        4.2 从肝论治乳癖的病理基础
    5 乳癖肝郁气滞痰瘀的专药
    6 逍遥蒌贝胶囊的拟创过程
        6.1 底方逍遥散具有旺盛不衰的生命力
        6.2 逍遥萎贝散的拟创和最早公开发表
        6.3 逍遥蒌贝散原为治疗瘰疠结核而设
        6.4 病机相通是瘰疬方移治乳癖的前提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逍遥蒌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2.2 实验取材及检测方法
    3 实验结果处理
        3.1 激素水平数据的统计处理
        3.2 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重点
    4 实验结果
        4.1 逍遥蒌贝胶囊对乳腺增生相关激素水平的调节
        4.2 逍遥蒌贝胶囊对大鼠乳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讨论
    1 乳腺增生病中医理论研究的方法
    2 本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依据
    3 关于本次乳腺增生病实验结果的思考
    4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干预乳腺增生病相关激素水平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9)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目录
一 前言
二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2 西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3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
    4 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外治的实验研究
三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一 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图片
附图二 大鼠乳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图片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参与课题
致谢

(10)乳癖方外用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写词的中英文对照
目录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1.1.1 古代医家对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2 乳腺增生病的辩证分型
        1.1.3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内治法研究
        (一) 中医药内治
        (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
        1.1.4 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外治法的研究
    1.2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1.2.1 流行病学及发病率
        1.2.2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
        1.2.3 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表现
        1.2.4 乳腺增生病的病理分型与组织学
        1.2.5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2.6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
    1.3 C-erbB-2、p16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1.3.1 C-erbB-2基因
        1.3.2 p16基因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步骤、标本采集及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处理
    2.5 实验结果
        (一) 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
        (二) 乳癖方外用对大鼠乳头直径、高度的影响
        (三) 乳癖方外用对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四) 乳癖方外用对大鼠血清雌激素、孕激素的影响
        (五) 乳癖方外用对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六) 乳癖方外用对大鼠乳腺组织中C-erbB-2表达的影响
        (七) 乳癖方外用对大鼠乳腺组织中p16的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乳腺增生病与肝郁气滞关系的探究
    3.2 乳腺增生病动物实验病证结合造模的必要性
    3.3 乳癖方外治乳腺增生病的立法依据及组方
    3.4 乳癖方外用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作用
        3.4.1 乳癖方外用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乳头直径、高度的作用
        3.4.2 乳癖方外用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脏器指数的作用
        3.4.3 乳癖方外用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性激素的作用
        3.4.4 乳癖方外用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组织学的作用
    3.5 乳腺增生病与C-erbB-2基因、p16基因表达的关系
        3.5.1 C-erbB-2基因与乳腺增生病的关系
        3.5.2 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腺组织C-erbB-2表达的影响
        3.5.3 p16与乳腺增生病的关系
        3.5.4 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腺组织p16表达的影响
    3.6 乳癖方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探究
        3.6.1 调节性激素水平及疏肝解郁
        3.6.2 抑制乳腺组织增生及改善全身及局部血循环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穴位注射对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病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的观察及其机理的探讨[D]. 冯辉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0)
  • [2]乳安凝胶膏剂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因子的影响[D]. 傅静娟. 南京医科大学, 2012(06)
  • [3]电针合穴、下合穴对COPD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及VIP等的影响研究[D]. 杨伟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4]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J]. 方海燕,方学勤,刘元胜. 时珍国医国药, 2011(12)
  • [5]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D]. 叶小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6)
  • [6]乳宁霜透皮对乳腺增生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 李湘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6(02)
  • [7]针刺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 龚东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 [8]逍遥蒌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贾颖. 山西医科大学, 2010(02)
  • [9]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研究[D]. 李德辉. 暨南大学, 2010(09)
  • [10]乳癖方外用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D]. 郭慧. 暨南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穴位注射抑制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