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出版社系统环境分析与定位策略研究

医学出版社系统环境分析与定位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医学出版社不仅面临着出版业的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全球化和出版数字化的冲击,而且需要面对生命科学快速发展、医药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科学和技术挑战,医学科技出版的系统环境发生着深刻变革,并对医学科技出版社如何适应复杂系统环境,采取适当的定位策略避免恶性竞争、提高出版社的竞争力、提升医学出版产业整体实力,是一个需要尽早解决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类似研究不多且仅限于定性分析,缺乏全面系统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本研究以国内医学出版社为目标对象,采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了国内医学出版社的系统环境的要素及其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医学出版社、医学图书、医学图书作者、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等对出版社的学术定位的影响;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市场容量、市场竞争、价格量度、消费人群、营销手段、发行渠道、出版方式等对医学出版社市场定位的影响;根据图书的销售码洋、被期刊论文引用频次和h指数等指标,对国内医学出版社进行了分类,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出版社应采取不同的定位策略。本论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的相关基础。阐述了医学出版社的系统环境与定位策略相关基本概念,出版社定位策略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指标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医学出版社的系统环境分析。首先根据系统论的思想,进行了医学出版社系统环境分析相关理论探讨,主要从管理与政策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市场与经济环境、人文与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进而归纳出影响出版社定位策略的主要因素。研究提出了目前政策环境不能完全实施出版市场化,但出版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加快了出版市场化、出版社企业化的进度;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出版社必须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需求;经济全球化和市场高度分工促使出版社定位需求日益精确;公众文化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要求出版社越加注重图书内容质量,也扩大了医学类图书的读者范围。第三部分是医学出版社的学术定位分析。对9年来中国维普引文数据库中的医学期刊论文引用图书情况、11年来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情况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和部分获奖图书及其作者在生物医学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影响进行了引文计量分析,以被医学期刊参考文献引用的被引频次和h指数为指标,对国内医学出版社、医学学科、医学图书及其作者进行学术分析,结果表明极少数出版社拥有被引频次较高的作者和图书资源;国内医学出版社在大部分学科领域被期刊引用的频次大致相同;我国医学各主要学科在SCI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其他期刊引用的频次数量有较快增长,但总体数量和占SCI论文比例与美国和日本等国还有差距,极少数学科的SCI论文发表数量处于全球较领先地位。第四部分是医学出版社的市场定位分析。采用市场集中度的分析方法,对1999年至2006年的全国医学图书零售市场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医学图书市场是个寡占型市场,市场高度集中;零售图书市场呈现销售码洋持续上升、动销品种增长、单品种销售册数增长的趋势。对2006年全国医学图书细分市场的数据分析表明,中医类图书和医学考试类图书的销售码洋、销售品种和销售册数增长最高,但医学考试类图书的平均单品种销售册数下降,外科类图书平均定价和上涨幅度最高。对2006年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医学图书零售市场的数据分析表明,体量大的出版社的出版关注领域为5个以上,体量小的出版社的出版关注领域为1~2个。对2005年全国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分科医师数量统计分析表明,全国卫生机构数量达到30万,医生和护士人数最多,内科、外科、妇产科和中医科医生数量超过10万。对1999年至2006年全国医学图书零售市场定价的分析表明,医学类图书定价上涨44%,逐步实现根据内容定价。对医学图书营销手段和发行渠道分析结果表明,医学图书出版社营销手段单一,缺乏直销渠道。对北大方正数字出版的数据分析表明,医学专业图书的数字化出版发展空间还很大。第五部分是医学出版社的定位策略研究。根据市场销售码洋、被引频次和h指数三个指标,将现有医学出版社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体量较大、出版领域宽、发展成熟型,以某些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图书见长型,以市场营销见长型,体量较小、专长特色尚不明显、尚属于成长发展阶段型。基于对医学出版社上述系统环境分析,结果提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出版社不同的定位策略。体量较大、出版领域宽、成熟型出版社可以考虑稳中求进的策略,紧跟生命科学发展前沿,针对医学科研高端人才、临床医师、在校学生等较宽人群,选择国内外权威专家编著,占领代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交叉学科前沿进展的高品质、高品位理论及学术专著、代表医学权威的工具书、代表世界先进教育思维的医学教材市场和部分高水准,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医学科普、健康普及图书,在稳固占领医学图书市场份额的同时,扩大出版影响和覆盖面,与其他形式媒体和机构合作,建立集出版、培训、教育文化甚至报刊、影视为一体的多方位的数字化、多元化基地,保持国内一流出版社的地位。以某些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图书见长类型出版社可以选择以学术特色为主的策略,针对医学科研人员、医院高级医生及需要提高医学知识、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读者群,占领代表医学基础医学领域、临床医学领域或医学人文领域等专业的图书市场,形成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学术质量和集中度,争取达到拥有前沿学科的学术品牌和医学人文的科普品牌,具有良好的市场开拓素质、精细科学和规范管理,具备相当学术竞争力的国内一流学术型出版社。以市场营销见长类型出版社可以选择精品化策略,紧跟生命科学前沿学科,针对有留学背景的医学人群、急需了解国外前沿学科的人群、普通大众人群,占领原版引进图书、原版翻译图书、原版编译图书和科普读物市场,争取成为科普图书领先、部分学科精品图书成系列的国内一流出版社。体量较小、专长特色尚不明显、尚属于成长发展阶段类型出版社可以选择内容特色化、专业化策略,选择发展快、新技术和新技术使用多,且相对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学科,或针对老年人群、医药卫生人群、农民,占领代表该学科的图书、老年病防治的科普图书、农村常见病防治的图书市场等占位优势出版社不屑或不顾及的领域或人群,做卧薪尝胆的提高和积累,向大型出版社逐步过渡。或利用负担较轻,有部分优势专业人才和创新激情的优势,将有限的人才和财力选准几个点,集中突破医学出版的若干新内容、新形式、新技术,向专业型之路发展。当然,也可以在提高自身全面水平的前提下,适当选择规模和出版模式,坚持做一个体量小但特色明显、经营有方、有自己专有忠诚度的读者人群、状况良好的中小型出版社。第六部分是主要结论和讨论。对医学出版社定位策略作了简要概括、对现有工作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本研究的创新点是首次较系统地分析了医学出版社的系统环境,较全面地对医学出版社定位策略的若干指标和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对医学出版社进行了详细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并研究提示了医学出版社的定位策略和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预期目标
  • 六、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相关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方法
  • 一、理论基础和内容界定
  • 二、出版社定位的研究现状
  • 三、主要方法
  • (一) h 指数
  • (二) 专家咨询
  • (三) 聚类分析
  • 第二部分 医学出版的系统环境分析
  • 一、医学出版的系统环境概述
  • 二、医学出版的管理与政策环境
  • (一) 行政服务继续强化,扩大医学学术图书出版空间
  • (二) 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加大学术图书版权保障力度
  • (三) 经济调控健康发展,重视医学学术出版
  • (四) 行业协会渐趋规范,提高对医学出版服务力度
  • 三、医学出版的科学与技术环境
  • (一) 医学科学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影响出版需求
  • (二) 新技术不断涌现丰富了出版方式
  • 四、医学出版的市场与经济环境
  • (一)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力推进出版产业
  • (二) 出版市场良性发展,内部问题尚需调整
  • (三) 图书产业价值链基本完整,但与国外尚有差距
  • 五、医学出版的人文与社会环境
  • (一) 学习和应考需求会在一定时期对医学图书市场产生作用
  • (二)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增大老年医学出版比例
  • (三) 网络环境影响巨大,改变医学出版方式
  • 第三部分 医学出版的学术定位分析
  • 一、我国医学出版社学术影响状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一) 数据源
  • (二) 检索策略
  • (三) 统计方法
  • (四) 数据及计量结果
  • (五) 分析与讨论
  • 二、医学相关学科发展状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一) 数据源
  • (二) 检索策略
  • (三) 统计方法
  • (四) 数据及计量结果
  • (五) 分析与讨论
  • 三、医学图书作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一) 数据源
  • (二) 检索策略
  • (三) 统计方法
  • (四) 数据及计量结果
  • (五) 分析与结论
  • 四、医学图书学术影响状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一) 数据源
  • (二) 检索策略
  • (三) 统计方法
  • (四) 数据及计量结果
  • (五) 分析与讨论
  • 第四部分 医学出版的市场定位分析
  • 一、医学图书市场容量变化趋势
  • (一) 全国医学图书零售市场销售码洋持续上升
  • (二) 出版码洋占有率总体上升,动销占有率呈现下降趋势
  • (三) 全国医学图书的零售动销品种快速增长
  • (四) 零售市场销售总册数增长快速
  • (五) 医学图书零售市场为寡占型市场
  • (六) 全国医学图书零售市场码洋排名前十位的变化趋势
  • 二、医学图书市场竞争分析
  • (一) 医学出版市场图书结构特征分析
  • (二) 几家医学出版社的产品结构或特征抽样分析
  • (三) 分学科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的市场码洋占有率分析
  • 三、医学图书消费群体分析
  • (一) 全国卫生机构数量接近30 万
  • (二) 卫生人员数量以医生、护士人数最多
  • (三) 四类分科医生人数超过10 万
  • (四) 医学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 四、医学图书定价量度分析
  • (一) 医学图书价格上涨,逐步实现根据内容定价
  • (二) 医学图书的定价策略
  • 五、医学图书营销手段分析
  • (一) 医学类图书出版社营销手段单一
  • (二) 医学图书营销手段落后于社科类图书
  • (三) 医学类图书的营销策略
  • 六、医学图书发行渠道分析
  • (一) 多种渠道组合式发行模式
  • (二) 医学图书发行需扩展直销渠道
  • 七、医学图书出版方式分析
  • (一) 传统出版方式尚仍居出版主体
  • (二) 数字出版发展迅速
  • (三) 出版数字化满足信息更新需求
  • 第五部分 医学出版社的定位策略研究
  • 一、我国医学出版社的分类分析
  • (一) 医学出版社分类的指标依据
  • (二) 医学出版社分类的不同特点
  • 二、医学出版的系统环境对出版社定位的影响
  • (一) 系统环境对出版社市场定位的影响
  • (二) 系统环境对出版社学术定位的影响
  • (三) 系统环境对出版社创新定位的影响
  • (四) 系统环境对出版社人才定位的影响
  • 三、医学出版的学术定位对出版社定位的影响
  • (一) 学术定位是出版社发展的基石
  • (二) 出版社定位必须考虑学科发展
  • (三) 出版社定位必须找准自身位置
  • (四) 出版社定位必须考虑出版内容
  • 四、医学出版的市场定位对出版社定位的影响
  • (一) 面向专业人员的出版社定位
  • (二) 面向医学学生的出版社定位
  • (三) 面向普通大众的出版社定位
  • (四) 面向考试人群的出版社定位
  • (五) 面向国外人群的出版社定位
  • 五、医学出版社的定位选择思路
  • (一) 医学出版社定位选择环境
  • (二) 医学出版社学术定位基本原则
  • (三) 医学出版社市场定位基本原则
  • 六、医学出版社的定位策略
  • (一) 体量较大、出版领域宽、成熟型出版社的国际化与多元化定位策略
  • (二) 以某些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图书见长类型出版社品牌化定位策略
  • (三) 以市场营销见长型出版社精品化定位策略
  • (四) 体量较小、专长特色尚不明显、尚属于成长发展阶段型出版社专业化定位策略.
  • (五) 医学出版社定位策略的整体思路
  • 第六部分 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综述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产教融合背景下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5)
    • [2].2016全国食品与环境分析测试学术研讨会[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6(11)
    • [3].基于多种管理学模型下的网红经济分析[J]. 智富时代 2017(02)
    • [4].中国咖啡产业市场行情分析[J]. 青春岁月 2017(09)
    • [5].新技术,新挑战,新生态——新时代微电影创作环境分析[J]. 数码世界 2017(09)
    • [6].社交电商拼多多迅速发展的成功之道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2)
    • [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环境分析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4)
    • [8].基于组织生态学的创业环境分析:一个理论框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5)
    • [9].承德围场投资环境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01)
    • [10].环境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广州化工 2013(20)
    • [11].企业行业环境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32)
    • [12].关于研讨型课程建设及课程论文管理规范——以《环境分析技术》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07)
    • [13].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8)
    • [14].浅析行业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J]. 新西部(理论版) 2013(10)
    • [15].研究型大学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中观环境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0(03)
    • [16].河北省“十四五”发展形势与环境分析[J]. 河北金融 2020(06)
    • [17].地方创业环境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04)
    • [18].我国有机农业的宏观环境分析[J]. 商 2013(11)
    • [19].OLAP技术在人才环境分析系统中的应用[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20].创新驱动视域下企业发展制度环境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商讯 2020(27)
    • [21].河北省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的环境分析及其路径选择[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08)
    • [22].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23)
    • [23].气相色谱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03)
    • [24].六盘水市投资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商论 2016(35)
    • [25].关于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J]. 三江学院学报 2011(03)
    • [26].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J]. 交通世界 2019(35)
    • [27].中国品牌服务机构发展环境分析[J]. 中国标准化 2019(20)
    • [28].俄罗斯投资环境分析及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1)
    • [29].攀枝花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家 2013(21)
    • [30].阳光深处的激情与梦幻——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空间环境分析[J]. 小说评论 2011(S1)

    标签:;  ;  ;  

    医学出版社系统环境分析与定位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