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藻类对紫外辐射的响应及其结皮形成的研究

荒漠藻类对紫外辐射的响应及其结皮形成的研究

论文摘要

以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 (Kütz.) Born et Flah)、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 Gom.)和纤细席藻(Phormidium tenue (Menegh.) Gom.)为材料,研究了前两种荒漠藻在紫外线(UV)辐射下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以及它们消除因UV辐射所导致的氧化胁迫的机理;还对三种荒漠藻规模化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它们藻结皮的培植与发育、藻结皮发育阶段理化性质的改变等进行了细致地研究。经UV辐射后,S. javanicum细胞的直径和体积变小。在增强的UV-B辐射下,培养物变黄且生物量下降,藻细胞沉于液体培养基底部;而在UV-A辐射下,培养物浓度增加,藻细胞浮于液面。通过电镜发现,经UV辐射后,藻细胞中脂肪颗粒和多糖颗粒等与对照相比都有所增加;经UV-A处理后,藻细胞内片层结构更明显,几乎充满整个细胞;在UV-B处理后的藻细胞横切面周边区有一圈透亮小点。对S. javanicum和M. vaginatus的光合作用研究发现,在低剂量(低于0.4 mW cm-2)的UV-A处理下,S. javanicum的Fv/Fm比值开始出现下降,但随后又上升,48 h后超过对照组,总体上呈现轻微上升。而UV-A使M. vaginatus的Fv/Fm比值有很小的下降。这些说明UV-A辐射对荒漠藻的光合作用影响不大。0.48 mW cm-2的UV-B辐射处理72 h后,S. javanicum的Fv/Fm比值下降到很低水平。UV-B辐射剂量小于0.06 mW cm-2时,S. javanicum的光合放氧速率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较缓慢;当剂量超过0.06 mW cm-2后,光合放氧速率快速降低,当剂量达到0.48 mW cm-2时,藻体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说明较高剂量的UV-B辐射可显著抑制光合作用。UV辐射对S. javanicum和M. vaginatus的色素变化具有重要影响。UV-A促进这两种荒漠藻叶绿素a、scytonemin、类胡萝卜素和藻蓝蛋白等色素的合成。在UV-B辐射下,S. javanicum和M. vaginatus的叶绿素和藻蓝蛋白含量快速下降,0.48 mW cm-2剂量的UV-B处理96 h后,这两种色素含量已经下降到很低水平。UV-B促进保护色素伪枝藻素和其它类胡萝卜素的合成,辐射剂量越高作用越明显。UV辐射对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胞内总糖和胞外多糖(EPS)的积累具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荒漠藻类的研究
  • 一 荒漠藻类的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 1. 荒漠藻类的组成与分布
  • 2. 荒漠藻类分布的影响因子
  • 二 漠藻类的适应机制
  • 1. 荒漠藻类对紫外辐射的适应
  • 2. 荒漠藻类对干旱的适应
  • 3. 荒漠藻类对温度的适应
  • 4. 荒漠藻类对盐胁迫和低营养土壤的适应
  • 三 漠藻结皮的形成与发育及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 1. 荒漠藻类的拓殖作用
  • 2. 土壤藻结皮的形成与发育
  • 3. 荒漠藻类的固氮作用
  • 4. 荒漠藻结皮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 第二节 荒漠藻类的应用
  • 1. 荒漠藻类的重要产物
  • 2. 利用荒漠藻进行荒漠化治理
  • 第三节 紫外线辐射对藻类的影响
  • 1. UV 辐射对藻类的影响
  • 2. UV 辐射对藻类的损伤机制
  • 3. 藻类对UV 辐射的适应机制
  • 第二章 UV 辐射对爪哇伪枝藻和具鞘微鞘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一节 UV 辐射对爪哇伪枝藻生理生化特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UV 辐射对具鞘微鞘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
  • 1. 讨论
  • 2. 结论
  • 第三章 UV 辐射对具鞘微鞘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章 具鞘微鞘藻规模化培养条件的优化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五章 野外人工藻结皮的培植与生长发育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六章 野外人工藻结皮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一节 人工藻结皮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人工藻结皮的抗压强度和生物量的相关性
  • 1. 试验区自然概况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版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和撰写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贺兰山东麓荒漠藻结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研究[J]. 生态学报 2020(09)
    • [2].土壤结皮面积与结皮分布对风蚀影响的风洞模拟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3)
    • [3].干旱荒漠区物理结皮的土壤水文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7)
    • [4].干旱与重吸水对人工藻结皮光合特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5(05)
    • [5].聚氨酯自结皮材料“抗菌”成功[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0(05)
    • [6].下料管新型耐火材料使用经济效益分析对比[J]. 水泥 2020(02)
    • [7].知识窗[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20(09)
    • [8].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藓结皮覆盖土壤的蒸发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5)
    • [9].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藓结皮微生物组基因多样性及功能[J]. 生物多样性 2018(07)
    • [10].低密度全水发泡自结皮软质方向盘材料及工艺[J]. 汽车工程师 2014(10)
    • [11].库布齐沙漠蓝藻结皮早期发育过程净光合速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12].沙尘暴过程中颗粒对化学结皮的冲蚀破坏[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07)
    • [13].预热器结皮的分析及预防[J]. 水泥 2011(02)
    • [14].4种营养物质对藓结皮形成发育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15].降雨因素对土壤表面结皮发育的影响[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16].不同演替序列的藻结皮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1)
    • [17].库布齐沙地三年生人工藻结皮发育特征及微生物分布[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5)
    • [18].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藻结皮与藓结皮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潜在代谢功能[J]. 生态学报 2020(05)
    • [19].不同类型结皮影响下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7(03)
    • [20].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蓝藻结皮生理特性的影响[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5(06)
    • [21].水分对具鞘微鞘藻构建人工藻结皮的作用[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2)
    • [22].温带荒漠区藻结皮固氮活性沿时间序列的变化[J]. 中国沙漠 2012(02)
    • [23].实验室条件下蓝藻结皮对低温光照胁迫的响应与微结构变化[J]. 环境科学 2012(08)
    • [24].基于模拟降雨的土壤表土结皮特征及坡面侵蚀响应[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4)
    • [25].藻类结皮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蒸发过程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6)
    • [26].库布齐沙漠不同发育类型人工结皮对露水凝结作用的比较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6)
    • [27].藻类结皮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03)
    • [28].表土结皮形成影响因素述评[J]. 干旱区地理 2009(05)
    • [29].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区土壤表土结皮敏感性[J]. 地理研究 2008(06)
    • [30].黄土高原苔藓结皮建植技术研究[J]. 中国国情国力 2020(05)

    标签:;  ;  ;  ;  ;  ;  ;  ;  ;  ;  

    荒漠藻类对紫外辐射的响应及其结皮形成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