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方案框架下小句的推导生成

最简方案框架下小句的推导生成

论文摘要

本文以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2000,2001,2005,2006)为理论框架,对英汉小句的句法范畴和不同结构中英汉小句的句法生成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简略讨论了英汉小句的定义,将小句看为一个有主谓关系但缺少标句词和屈折变化的成分,并证明了动词性小句的存在。接着本文对比分析了关于小句范畴的几种分析方法如XP分析、IP分析、PrP分析、AgrP分析和SC分析,并以Nasser(2007)的TP分析为基础,得出了小句是以功能中心语照应T为中心的最大投射的结论。最后,我们对Nasser(2007)TP分析的不足进行改进并用来分析例外授格结构、宾补结构和提升结构中英汉小句的句法生成过程,旨在为英汉小句的句法生成提出一个统一合理的解释,检验最简方案的解释力和概括性。为了解释小句的生成,我们用到了题元理论、格理论、特征、合并和一致理论(Chomsky 1981,2000,2001)、多项一致理论(Hiraiwa 2001)和特征继承理论(Chomsky 2005,2006)。根据题元理论,本文认为补语小句作为一个分句整体得到了主句动词赋予的受事题元角色,小句的谓语赋予小句主语题元角色。与Nasser(2007)的想法不同,我们认为当小句的谓语是动词、形容词、和介词时,小句的谓语不需要接受格的核查,因为格理论的中心内容主要是解释名词如何获得抽象格。而且,小句的名词谓语没有获得题元角色,也不需要格。根据Landau(2004)的分裂T假设,本文将主句中的T看为非照应T,小句中的T为照应T,受先行语非照应T的成分统治,小句的时态依赖主句时态的语义解释。受Chomsky(2000,2001)的特征,合并和一致理论以及Hiraiwa(2001)多项一致理论的指导,本文将小句中的照应T看为探头,能同时和小句主语和谓语这两个目标进行特征一致核查。补语小句中的照应T继承了v*1的宾格特征和不可诠释的φ特征(人称、数、性)。根据VP内部主语假设和谓语赋予主语题元角色的原则,本文认为小句的主语在小句内生成,为了核查扩展投射原则特征移到了[Spec,TP]位置。修改后的TP分析能统一地成功解释几种典型结构如例外授格结构,宾补结构和提升结构中英汉小句的句法生成,解决了以往分析法所面临的问题。在分析例外授格结构名词谓语小句时,我们发现了一种既没有题元角色又不需要格的特殊名词一小句名词谓语。在分析宾补结构中的结果补语结构时,我们发现补语结构中的小句成分没有必要像以前研究者们的分析的那样要全部移出获得时态解释,将小句看为一个照应TP投射,小句在自身范围内得到了和主句一致的时态,照应语T在汉语动结结构中可以实现为词缀体助词“了”。在英汉提升结构中,我们认为提升动词的补语是一个小句,小句的原主语提升成为主句的主语,留下语迹t为小句的主语。TP分析更符合最简方案的经济原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Abbreviations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Theoretical Framework
  • 1.1 Theta Theory
  • 1.2 Case Theory
  • 1.3 VP-intemal Subject Hypothesis
  • 1.4 Features, Merging and the Operation Agree
  • 1.5 Feature Inheritance Theory
  • 1.6 Summary
  • Chapter 2 The Notion and Categorial Status of Small Clauses
  • 2.1 Introduction
  • 2.2 The Notion of Small Clauses
  • 2.2.1 Constituency Tests
  • 2.2.2 Argument and Predicate Relationship in Small Clauses
  • 2.2.3 Lack of Complementizers and Inflection in Small Clauses
  • 2.2.4 Verbal Small Clauses
  • 2.3 The Categorial Status of Small Clauses
  • 2.3.1 XP Analysis
  • 2.3.2 IP Analysis
  • 2.3.3 PrP Analysis
  • 2.3.4 AgrP Analysis
  • 2.3.5 Small Clause (SC) Analysis
  • 2.3.6 TP Analysis
  • 2.4 Summary
  • Chapter 3 The Syntactic Derivation of Small Clauses
  • 3.1 Introduction
  • 3.2 ECM Structure
  • 3.2.1 Verbal Small Clauses
  • 3.2.2 Adjectival Small Clauses
  • 3.2.3 Nominal Small Clauses
  • 3.2.4 Prepositional Small Clauses
  • 3.3 SVOC Structure
  • 3.3.1 Resultative
  • 3.3.2 Depictive
  • 3.4 Raising Structure
  • 3.5 Summary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题元理论视觉下的英语动词配价探究[J]. 海外英语 2017(05)
    • [2].最简方案框架下题元理论新解[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2)
    • [3].题元角色理论研究综述[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 [4].生成语法的题元理论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8)
    • [5].汉语简单及物结构中题元关系加工的脑电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6].题元层级之实质与描写[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 [7].浅析题元理论的应用及其争议[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09)
    • [8].题元理论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10)
    • [9].谈题元准则在汉语句中的适用性[J]. 考试周刊 2014(01)
    • [10].题元系统理论下汉语动结式的形态句法研究[J]. 语言科学 2016(06)
    • [11].基于题元理论视角下的汉语兼语句式结构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20)
    • [12].影响题元角色的语义分析[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5)
    • [13].从“仓库烧了”的作格化看题元角色与论元选择的动态性[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09)
    • [14].谈题元理论及原则对英汉句子的解释力[J]. 才智 2014(02)
    • [15].浅析题元理论及探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8)
    • [16].题元准则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运用——以《鲁豫有约》为例[J]. 咸宁学院学报 2010(07)
    • [17].集成描写原则下的副题元理论问题[J]. 外国语文 2009(02)
    • [18].论题元角色与论元结构[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1)
    • [19].论题元重合[J]. 中国俄语教学 2008(03)
    • [20].题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评论 2014(06)
    • [21].题元角色理解与英语动词一词多义的认知与教学[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2].题元角色的分类浅析[J]. 社科纵横 2009(10)
    • [23].英汉论元和题元结构比较研究[J]. 海外英语 2015(15)
    • [24].从致使动词的去致使化看题元与论元的关系[J]. 北方文学 2019(29)
    • [25].论汉语动结式复合题元角色到语法功能的映射[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06)
    • [26].题元重合及其语义功能表现[J]. 外国语文 2020(03)
    • [27].题元变异与构式再创:以“考”句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8].浅析题元理论[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03)
    • [29].“英语动词扩展结构”的题元理论解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30].论元与题元角色及其理论地位[J]. 外国语言文学 2018(01)

    标签:;  ;  ;  ;  

    最简方案框架下小句的推导生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