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道德自我”的伦理反思

现代“道德自我”的伦理反思

论文摘要

现代性高举着“自由”、“理性”、“科学”的大旗一路高歌猛进,给世界带来了进步和文明。现代性文化试图以理性创造以达到主体性的解放,个人被构想为能动自律的理性主体,而整个人类社会被构想为在“科学、自由、理性”的进步理念规导下不断进步的人类历史。但随着历史的进程,不论是现代化已久的西方国家,还是刚迈入近代化转型的中国,都呈现出不同程度混乱的局面。快速变革的现代性社会呈现出多元但无序的状况,一切都失去了客观的统一标准。同样的,道德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现代人的身份职业角色化,他们在变化无常的众多价值标准选择和体验中,不知何去何从。人们想象着自己有一个无限、自由、开放的空间,再也看不到已有的道德壁垒,感受不到道德力的限制和约束。由体制和制度提供准则和规范,人们不再反思“我将如何生活?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代人的“道德自我”和社会规定出现了断裂,道德人格同一性丧失、自我出现认同焦虑,信任危机出现。个体普遍出现生存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个人普遍与实践一种圆满惬意的存在经验所必须的道德源泉相分离。”所以,对于现代性文化下真实的道德自我进行反思以建立起“对社会伦理具有合理辩识能力和落实能力的道德自我”;应该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文章第一章对于“道德自我”的内涵、生成过程、结构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梳理,以到达对于“道德自我”充分的理论上的认识。明确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使人摆脱任性和强制,达致道德人格的成熟和道德的自由之境,使道德成为自我的存在方式。所以,笔者认为,一切文化、一切历史根本都在于对于人的真实的“道德自我”塑造的追求。文章的第二章首先分析了前现代社会道德自我的状况:整体性的群体生活使得个体对于自我的体验稳定、完整、连续;“道德自我”作为人的追求和社会的价值导向,是前现代社会用以确认人存在的方式。文章接着分析了现代性文化下道德自我的状况。1、由“理性”、“权利”、“自由”所规导的社会文化理想下,现代人要求以科学怀疑的态度看待一切问题、以自主选择的方式去理解世界,一切没有了统一的标准,失去了道德上的共识。现代人道德体验主观、混乱;2、现代社会企图用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制度化、体制化、程序化的社会制度结构提供整齐划一的普遍行为标准,但是人失去了真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不成人心灵的需要和责任感,真实的道德自我难以生成;3、扩张性的市场经济开启的合理化、世俗化的社会生活方式,现代人不以“善”为追求目标,“道德自我”被放在了边缘的位置。分析了现代性文化下道德自我的状况后,文章指出,现代性企图以理性创造达到解放主体的目的,用自由、理性、权利来确认自我的存在,但是,人的本质是道德性的,如果人要进步,首先要确立的应该是人的道德自我。所以现代自我是一味追求自由的、理性的、权利的自我,却是缺乏道德性存在的自我。这恰恰是当代道德问题最深刻的根源所在。文章的第三章分析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性国家,“道德自我”缺失的具体表现形式。1、道德人格同一性缺失:现代性文化下“道德自我”失去整体性和一贯性,没有了持久统一的“道德自我”的调节和整合,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理性发生了断裂,道德人格同一性缺失。道德个体就失去了对己对人恰当的评价和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表现出明显的道德行为的冲突性和虚伪性;2、自我认同焦虑:“道德自我”的缺失使得现代人在面对多元但无序的世界时,缺乏应有的道德上的自我坚持性和持久性。失去了具有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连贯同一的自我原则,导致自我意义感、身份感丧失,产生严重的无方向感;3、信任危机:在不确定及多样性的情形下,信任作为基本的“保护壳”在自我与日常现实的应对中提供自我保护。“道德自我”有效的自律约束力的缺失导致了个体强烈的不安全感、与对他人、世界的间隔感。现今中国社会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文章的第四章探讨了真实的、合宜的现代道德自我的确立是否可能?何以可能?文章提出了三个角度:1、立足德性道德自我,塑造完整性道德人格。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德性道德资源。德性的道德品质,是无论哪种文化下都应该以一贯之的道德自我形象的立足点;2、以个体道德体验为原则,建立积极的现代自我认同,这是现代道德自我形象的核心;3、建立良好的道德环境,克服信任危机。社会层面上为“道德自我”的实践和体验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是现代“道德自我”确立的保障机制。期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确立起现代性文化下真实的、合宜的“道德自我”形象,确立个体内在道德秩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道德自我”的理论梳理
  • 1.1 “道德自我”的内涵
  • 1.1.1 “自我”的内涵
  • 1.1.2 “道德自我”的内涵
  • 1.2 “道德自我”的生成与确立
  • 1.2.1 感性自我的呈现
  • 1.2.2 客体的道德自我
  • 1.2.3 主体的道德自我
  • 1.2.4 道德自由
  • 1.3 “道德自我”的主体性特性
  • 1.3.1 目的追求
  • 1.3.2 自觉反省
  • 1.3.3 道德自律
  • 1.4 “道德自我”的内在精神结构
  • 第2章 现代性文化下道德自我状况分析
  • 2.1 前现代社会用“道德自我”确立人的存在
  • 2.1.1 稳定的整体性生活下,个体自我体验完整、连续
  • 2.1.2 成就“道德自我”是个体的追求和社会的价值导向
  • 2.2 现代性用“理性”、“权利”、“制度”确立人的存在,“道德自我”缺失
  • 2.2.1 价值标准多元化下,个体自我体验主观、混乱
  • 2.2.2 规范化的制度压力下,道德规范转化不成责任感
  • 2.2.3 世俗化的社会生活方式下,“道德自我”边缘化
  • 第3章 “道德自我”缺失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
  • 3.1 道德人格同一性缺失
  • 3.1.1 同一性是道德人格的重要特性
  • 3.1.2 “道德自我”在整合道德人格中的重要作用
  • 3.1.3 “道德自我”整体性的缺失导致道德人格同一性丧失
  • 3.2 自我认同焦虑
  • 3.2.1 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 3.2.2 “道德自我”稳定性的缺失造成自我认同焦虑
  • 3.3 信任危机
  • 3.3.1 信任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 3.3.2 “道德自我”自律性的缺失造成信任危机
  • 第4章 真实的、合宜的现代“道德自我”如何确立
  • 4.1 现代“道德自我”的确立是否可能?
  • 4.2 真实的、合宜的现代“道德自我”何以可能?
  • 4.2.1 立足德性道德自我,塑造完整性道德人格
  • 4.2.2 以个体道德体验为原则,建立积极的现代自我认同
  • 4.2.3 以良好的道德环境建设为保障,应对信任危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现代“道德自我”的伦理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