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NA与NPY在先天性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的表达及意义

PCNA与NPY在先天性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的表达及意义

论文摘要

背景及目的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外科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长期作用的泌尿系疾病,主要原因有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迷走血管压迫、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瓣膜、高位输尿管、输尿管起始部扭曲或折叠等,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所致肾积水最为常见。近年来,产前超声检查中发现约1000名胎儿中有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所致肾积水。男性多于女性,左侧多于右侧,双侧也不少见。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集合管扩大,肾小管扩张,凋亡、萎缩、间质细胞浸润以及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等方面。近年研究显示先天性肾积水的发病机制与间质纤维化、慢性炎症和神经分布密切相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随细胞周期而变化,存在于增殖细胞核内而静止期细胞缺乏,故PCNA免疫组化染色可作为估计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研究表明供应输尿管的神经纤维85%-95%含有神经肽Y(NPY),最近研究显示神经分布的异常和神经传递减少与尿路梗阻的发病有关。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CNA及NPY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段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从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布两个方面探讨先天性肾积水的发病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组织标本17例,标本均取自“先天性肾积水”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收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2cm范围外输尿管组织1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组织均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2.实验方法每例标本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染色法检测PCNA、NPY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分别记录PCNA、NPY在病例组和对照组表达的阳性和阴性数。3.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进行x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α=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结果1.HE染色证实肾积水输尿管组织为粘膜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肌层肥厚,对照组组织无纤维组织增生。2.PCNA:病例组17例标本中有13例为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粘膜层和纤维结缔组织层,4例无表达但有肌层肥厚。对照组15例有2例表达,无肌层肥厚。经x2检验,P<0.05。3.NPY:病例组17例中,5例有表达,12例无表达:而15例对照组中13例表达,2例无表达。纵切片上NPY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呈细线状,与肌层走行一致,也近似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部分分布于血管周围,横切片上呈点线状。经x2检验,P<0.05。4.相关性分析:按分级标准分别对PCNA和NPY在病例组各标本表达的进行计数分级,分析PCNA与NPY表达的相关性。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狭窄段PCNA表达明显,而NPY免疫反应性神经分布减少或缺如,两者表达呈负相关。2.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布减少与肾积水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论文部分 PCNA与NPY在先天性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的表达及意义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二、综述部分 先天性肾积水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三、缩略语说明
  • 四、读研期间参与写作的文章
  • 五、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PCNA与NPY在先天性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