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占农村劳动力60%以上的女性农民,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她们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研究新型女农民的教育培训问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潍坊市新型女农民的教育培训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得出普遍性经验应用于其他地区乃至全国。潍坊市现有农业人口628万,约占总人口的74%,是典型的农业大市,而农村妇女410万,占农村劳动力的65%,女农民已成为推动潍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潍坊市各级高度重视,把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作为实施农业“三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工程来抓,有力促进了女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受历史、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女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女性劳动者、男性农民相比,与新型女农民的要求相比,整体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适合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的路径。本文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不同学科角度,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教育培训新型女农民这一课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新型女农民是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守法纪的新型女性农业劳动者。她们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教育培训新型女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的手段,是提高女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潍坊市女农民的教育培训主要有四级联动培训、能人引领培训、示范基地培训、依托信息技术培训四种模式。目前,对教育培训新型女农民认识不到位,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培训途径单一、滞后,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潍坊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认为要培育和造就新型女农民,需要明确培训主体,活化培训形式,拓展培训内容,完善培训保障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农民教育培训研究现状
  • 1.3.2国外农民教育培训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新型女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新型农民的涵义
  • 2.1.2 新型女农民的涵义
  • 2.2 新型女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 2.2.1 "生产发展"需要新型女农民
  • 2.2.2 "生活宽裕"需要新型女农民
  • 2.2.3 "乡风文明"需要新型女农民
  • 2.2.4 "村容整洁"需要新型女农民
  • 2.2.5 "管理民主"需要新型女农民
  • 2.3 教育培训新型女农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2.3.1 教育培训新型女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 2.3.2 教育培训新型女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 2.3.3 教育培训新型女农民是提高女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 第三章 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 3.1 潍坊市女农民素质的基本状况
  • 3.1.1 潍坊市女农民的文化素质状况
  • 3.1.2 潍坊市女农民的科技素质状况
  • 3.1.3 潍坊市女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状况
  • 3.1.4 潍坊市女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
  • 3.1.5 潍坊市女农民的身体素质状况
  • 3.2 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 3.2.1 四级联动培训模式
  • 3.2.2 能人引领培训模式
  • 3.2.3 基地示范培训模式
  • 3.2.4 依托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 3.3 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对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认识不到位
  • 3.3.2 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 3.3.3 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系统、不完善
  • 第四章 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1 整体素质偏低
  • 4.2 传统性别观念影响女农民受教育机会
  • 4.3 政府投入不足,教育培训缺乏资金支持
  • 4.4 缺乏培训需求调研,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
  • 4.5 培训机制相对不健全
  • 4.6 培养资源少而分散
  • 第五章 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措施
  • 5.1 明确教育培训的主体
  • 5.2 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 5.2.1 加强新型女农民思想道德建设
  • 5.2.2 努力提升女农民文化素质
  • 5.2.3 开展经营管理的知识教育
  • 5.2.4 加强政策法规教育
  • 5.3 活化教育培训形式
  • 5.3.1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 5.3.2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 5.3.3 逐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 5.3.4 积极发展专项教育培训
  • 5.4 完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 5.4.1 完善政策法规,提供女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律保障
  • 5.4.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5.4.3 健全考核、激励体系
  • 5.4.4 建立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引领·聚焦·融合 共谋农民教育培训创新发展——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河南洛阳举办[J]. 农民科技培训 2019(12)
    • [2].加快培养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在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上的讲话[J]. 农民科技培训 2019(12)
    • [3].提升中卫市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的对策[J]. 宁夏农林科技 2019(08)
    • [4].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20(03)
    • [5].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及启示[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4)
    • [6].江苏着力培育造就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J]. 江苏农村经济 2020(02)
    • [7].新阶段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对策思考[J]. 农村工作通讯 2020(07)
    • [8].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对策——基于资中县的实证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9].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 为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J]. 农业装备技术 2020(02)
    • [10].新阶段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对策思考[J]. 农民科技培训 2020(06)
    • [11].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是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环节[J]. 农民科技培训 2020(06)
    • [12].发挥科研院所优势 推动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探索与实践[J]. 农民科技培训 2020(06)
    • [13].全面脱贫背景下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探索和思考[J]. 农民科技培训 2020(06)
    • [14].新型农民教育培训问题研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15].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20(10)
    • [16].努力实现“四个对接” 打造农民教育培训新品质[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6)
    • [17].发挥体系优势 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基于陕西农民教育培训的调查与思考[J]. 农村工作通讯 2020(12)
    • [18].三门峡市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J]. 农家参谋 2020(13)
    • [19].两会声音[J]. 农民科技培训 2020(07)
    • [20].高职扩招背景下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J]. 继续教育研究 2020(04)
    • [21].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南方农机 2020(12)
    • [22].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8)
    • [23].着力提升农广校体系培养高素质农民的能力水平[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7)
    • [24].发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总结与建议[J]. 职教通讯 2020(06)
    • [25].关于职教集团参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20(14)
    • [26].农民教育培训的“兰考做法”[J]. 河南农业 2020(22)
    • [27].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座谈会在河北昌黎举行[J]. 农民科技培训 2020(09)
    • [28].发挥主阵地作用 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J]. 农民科技培训 2020(09)
    • [29].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 农民科技培训 2020(10)
    • [30].加强农广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 农民科技培训 2020(10)

    标签:;  ;  ;  ;  

    潍坊市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