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掺煤混烧氮析出规律及再燃脱硝特性试验研究

生物质掺煤混烧氮析出规律及再燃脱硝特性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煤烟型。随着经济的发展,燃煤量急剧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氮氧化物是燃煤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氮氧化物排放逐渐受到重视。生物质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日益受到各国的极大关注。但是生物质运输成本高,较难实现对大规模电厂的长期供应。目前,生物质与煤共燃是利用生物质的主要方式。生物质与煤共燃可以分为不分级燃烧和分级燃烧。不分级共燃可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但是对于导致排放降低的原因存在较多观点。分级燃烧即生物质再燃,具有较高的再燃效率,但是由于生物质具有水分含量高、氯含量高、灰熔点低等特点,对锅炉操作和运行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本文采用静态燃烧实验系统研究生物质与煤共燃氮氧化物排放特性,分析氮氧化物排放降低的原因,考察炉温和混合比例等参数对NO排放的影响;采用再燃脱硝实验台,进行煤粉、生物质、生物质混合煤粉的再燃试验,考察生物质与煤混合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再燃燃料使用,分析生物质与煤混和对还原NO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考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对再燃还原效果的影响规律。在静态燃烧实验台上对生物质、煤以及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过程中NO排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生物质单独燃烧时,其NO排放曲线为单峰;煤粉单独燃烧时,不同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趋势,800℃-1000℃,其NO排放曲线为双峰,1100℃-1200℃下其NO排放曲线为单峰,峰的下降阶段,曲线平缓。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时,在800℃与900℃、1000℃与1100℃、1200℃下,NO排放曲线分别呈三峰趋势、双峰趋势和单峰趋势。当温度处于800-1200℃时,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煤与生物质单独燃烧、挥发分分解燃烧,NO转化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1000℃时达到最大值。焦炭分解燃烧时NO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焦炭相比,挥发分对NO生成的贡献大,并且随温度的升高挥发分对NO生成的贡献逐渐增大。与煤相比,生物质的NO转化率低,生物质掺混煤粉介于掺混的生物质和煤粉之间,随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增大,NO转化率逐渐降低。生物质与煤混和燃烧时,由于生物质NO转化率低而对总体NO转化率起“稀释”作用。同时生物质与煤在燃烧过程中相互影响,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降低NO排放,但只在较低温度800-900℃有较明显的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作用越来越弱在再燃脱硝实验台上对生物质、煤、以及生物质混煤作再燃燃料的再燃还原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和褐煤再燃还原效果较好,贫煤的再燃还原效果较差,生物质掺混煤粉的再燃还原效果介于掺混的煤和生物质之间。煤与生物质混合作再燃燃料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掺加同一种生物质对挥发分含量高,灰分中碱金属含量高的低阶煤影响较小,而对挥发分含量低,灰分碱金属含量低的高阶煤影响较大。同一种煤,掺入灰中金属氧化物含量高的生物质,对再燃脱硝的催化作用更强。生物质掺混比例较低时,生物质与煤混合再燃主要体现煤的性质;生物质掺混比例较高时,则主要体现生物质的性质。生物质混煤再燃,随着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增加,还原效率提高。当掺混比例小于20%时,还原效率增长缓慢,大于20%后,还原效率增长较快。通常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再燃还原NO效率降低。棉秆再燃时,还原效率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7时达到最佳,麦秆、褐煤等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6时达到最佳。再燃区温度对再燃还原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高温有利于再燃还原NO,但是温度大于1000℃,继续升温对再燃还原效果的提高影响较小。通常再燃燃料粒径越小,再燃还原效果越好。但是粒径变化对生物质再燃影响较小,对煤粉再燃影响较大。随着再燃比的增加,NO的还原效率增大。再燃比从10%增长到20%时,还原效率提高较大,再燃比从20%增长到30%时还原效率增长较小。再燃区停留时间越长,再燃还原NO效率越高,但是并不是以线性趋势增加的。停留时间大于0.8s后,还原效率增长缓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2. 燃料氮释放机理及再燃反应机理研究
  • 2.1 煤和生物质中氮的存在形式
  • 2.2 含氮先驱产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X前驱产物生成机理'>2.2.1 NOX前驱产物生成机理
  • X前驱产物生成主要因素分析'>2.2.2 影响NOX前驱产物生成主要因素分析
  • 2.3 NO的生成机理
  • 2.4 再燃反应机理
  • 2.4.1 挥发分还原NO的反应机理
  • 2.4.2 焦炭还原NO的反应机理
  • 2.5 本章小结
  • 3. 生物质掺煤混烧氮析出规律
  • 3.1 试验系统及方法
  • 3.1.1 试验系统
  • 3.1.2 实验物料的制备与特性
  • 3.1.3 试验方法
  • 3.1.4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燃料燃烧氮析出特性曲线的分析
  • 3.2.2 挥发分N和焦炭N对NO生成贡献的比较
  • 3.2.3 温度对NO转化率的影响
  • 3.2.4 燃料种类对NO转化率的影响
  • 3.2.5 生物质掺混比例对燃料NO转化率的影响
  • 3.3.6 生物质与煤共燃降低NO排放的原理
  • 3.3 本章小结
  • 4. 煤/生物质/煤与生物质混合再燃还原NO的试验研究
  • 4.1 再燃脱硝试验系统与试验工况
  • 4.1.1 实验系统
  • 4.1.2 模拟烟气的制取
  • 4.1.3 给粉系统
  • 4.1.4 沉降炉与电源及温控系统
  • 4.1.5 烟气取样和分析系统
  • 4.1.6 实验物料与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燃料种类对再燃还原NO效率的影响
  • 4.2.2 空气过量系数对再燃还原NO效率的影响
  • 4.2.3 温度对再燃还原NO效率的影响
  • 4.2.4 再燃比对再燃还原NO效率的影响
  • 4.2.5 再燃燃料细度对再燃还原NO效率的影响
  • 4.2.6 再燃区停留时间对再燃还原NO效率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生物质混煤协同促进再燃脱硝的研究
  • 5.1 煤与生物质之间协同脱硝的机理分析
  • 5.2 生物质灰成分对生物质与煤混合再燃还原NO效率的影响
  • 5.3 煤种对生物质与煤混合再燃还原NO效率的影响
  • 5.4 生物质掺混比例对生物质与煤混合再燃还原NO效率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及建议
  • 6.1 全文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质再燃过程中气相成分的分布规律[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6)
    • [2].水煤浆再燃脱硝[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4)
    • [3].双分级可调低NO_x燃烧技术[J]. 热力发电 2015(06)
    • [4].气体燃料的再燃[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9(05)
    • [5].污泥再燃脱硝特性试验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18(12)
    • [6].气体燃料再燃脱硝机理及工程应用进展[J]. 洁净煤技术 2019(06)
    • [7].燃煤锅炉气体再燃混合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J]. 锅炉技术 2011(01)
    • [8].利用再燃降低NOx排放[J]. 节能技术 2009(02)
    • [9].生物燃料再燃脱硝特性实验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08)
    • [10].生物质气再燃减少流化床N_2O排放的实验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10(02)
    • [11].再燃降低NO_x排放及煤粉燃尽特性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9(10)
    • [12].660MW超临界燃煤锅炉引入生物质气再燃方案及运行特性分析[J]. 分布式能源 2018(01)
    • [13].农业废弃物再燃脱硝特性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1)
    • [14].煤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5].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 应用能源技术 2008(06)
    • [16].煤粉粒度对超细煤粉再燃脱硝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J]. 煤炭学报 2008(11)
    • [17].410t/h燃煤锅炉降低NO_x排放试验研究[J]. 锅炉技术 2008(06)
    • [18].煤粉再燃脱硝效率与着火状态之间的关系[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04)
    • [19].影响常规煤粉再燃效果的主要因素[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10)
    • [20].再燃过程影响因素及燃尽特性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09(04)
    • [21].生物质再燃脱硝及异相还原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26)
    • [22].670t/h水煤浆锅炉低NO_x燃烧技术应用[J]. 发电设备 2008(02)
    • [23].低NO_x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应用探讨[J]. 热力发电 2009(05)
    • [24].多点喷射气体再燃的氮氧化物排放特性[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5(03)
    • [25].天然气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热态工业试验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15(01)
    • [26].煤热解挥发分还原NO的反应过程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0(02)
    • [27].生物质再燃脱硝的试验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14)
    • [28].生物质炭再燃脱硝特性的试验研究[J]. 动力工程学报 2013(04)
    • [29].天然气再燃过程与排放特性数值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01)
    • [30].不同煤种再燃过程中脱硝煤耗的试验研究[J]. 动力工程 2009(03)

    标签:;  ;  ;  ;  

    生物质掺煤混烧氮析出规律及再燃脱硝特性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