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 ——以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基点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 ——以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基点

论文摘要

一、主要内容及观点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构建和谐城乡关系”,这一主题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什么是和谐城乡关系;二是如何构建和谐城乡关系。鉴于此,本文分3个部分共8章来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共3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一个理论综述、一个理论基础和一个理论模型。第1章是对国内外经济学界关于城乡关系的一个理论综述,从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城乡关系理论进行了归纳,即:从古典学派的产生到20世纪前半期的城乡关系理论, 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城乡关系理论的新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理论观点。本章关于城乡关系问题的理论综述旨在:一方面,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必要归纳寻求为我国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有效理论;另一方面,要在总结前人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第2章是在对国内外城乡关系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力求突破前人研究局限以实现理论上的创新,这就是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作为本文研究城乡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点。这一理论基点的建立首先也是以前人在公平与效率问题上的不同理论观点为切入点的。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学界不同的公平效率观的比较,确立了本文的公平效率观,即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或均衡);通过进一步对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内涵、统一的可能性、统一的必要性以及统一的路径的诠释,就形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即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观。第3章则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出一个城乡和谐的理论模型: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均衡)是城乡和谐的函数。这一理论模型从公平与效率统一(均衡)角度来界定城乡和谐,使和谐城乡关系这一难以“捉摸”的概念在经济学的框架内得以较为明确的界定,这为我们较为准确地把握和谐城乡关系的内涵、寻求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路径提供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上篇 基本理论分析及其扩展
  • 1 城乡关系:相关理论述评
  • 1.1 早期西方学者对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
  • 1.1.1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城乡一体化思想萌芽
  • 1.1.2 霍华德等人的田园城市理论
  • 1.1.3 20 世纪前半期的城乡关系理论
  •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乡关系理论
  • 1.3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分析传统与逻辑
  • 1.3.1 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理论
  • 1.3.2 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理论
  • 1.3.3 城乡空间二元结构理论
  • 1.4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外城乡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 1.5 建国以来国内学界对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
  • 1.5.1 丰富和发展了西方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 1.5.2 提出了一系列消除城乡对立的政策主张
  • 1.6 简评
  • 2 公平与效率:尝试新的解释
  • 2.1 效率观
  • 2.1.1 西方经济学的效率观
  • 2.1.2 国内经济学界的效率观
  • 2.1.3 本文的效率观
  • 2.2 公平观
  • 2.2.1 西方经济学的三种公平观
  • 2.2.2 国内经济学界的公平观
  • 2.2.3 本文的公平观
  • 2.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之争
  • 2.3.1 西方经济学的三种公平效率观
  • 2.3.2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效率观
  • 2.3.3 国内经济学界的公平效率观
  • 2.4 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尝试性解释
  • 2.4.1 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内涵及其特征
  • 2.4.2 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可能性
  • 2.4.3 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偏离和矫正机制
  • 2.5 小结
  • 3 基于公平和效率统一的城乡和谐: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
  • 3.1 研究假设
  • 3.1.1 “人人平等”假说
  • 3.1.2 “泛经济人”假说
  • 3.2 相关概念界说
  • 3.2.1 和谐
  • 3.2.2 和谐城乡关系:基本判断
  • 3.2.3 制度
  • 3.3 理论模型
  • 3.3.1 城乡和谐的基本标志: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3.3.2 衡量城乡和谐的基本指标
  • 3.3.3 影响城乡和谐的基本变量
  • 3.3.4 城乡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
  • 3.4 小结
  • 中篇 城乡关系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国内外比较分析
  • 4 城乡关系变迁及其公平与效率的国际比较
  • 4.1 发达国家城乡关系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
  • 4.1.1 发达国家城乡关系演变的基本轨迹
  • 4.1.2 发达国家城乡差距的变化
  • 4.1.3 影响发达国家城乡关系变化的基本变量
  • 4.2 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
  • 4.2.1 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发展轨迹
  • 4.2.2 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的历史与现状
  • 4.2.3 影响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的基本变量
  • 4.3 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城乡关系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
  • 4.3.1 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城乡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 4.3.2 新兴工业国家(地区)的城乡差距
  • 4.3.3 影响新兴工业国家(地区)城乡差距的主要因素
  • 4.4 转轨国家城乡关系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
  • 4.4.1 转轨前城乡关系变迁中的高公平与低效率
  • 4.4.2 转轨以来城乡关系变迁中公平与效率新的失衡
  • 4.4.3 公平与效率失衡的社会后果
  • 4.4.4 转轨国家公平与效率失衡的原因
  • 4.5 小结
  • 5 中国城乡关系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
  • 5.1 建国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发展轨迹
  • 5.1.1 改革前中国的城乡分割
  • 5.1.2 改革以来中国城乡之间的强弱势关系
  • 5.1.3 20 世纪末城乡平等发展新趋势的出现
  • 5.2 建国以来中国的城乡差距及其变化
  • 5.2.1 改革前中国的城乡差距
  • 5.2.2 改革以来中国城乡差距面面观
  • 5.3 决定中国城乡差距变化的基本变量
  • 5.3.1 城乡资源配置扭曲
  • 5.3.2 收入分配的城市偏向
  • 5.3.3 人力资本
  • 5.4 小结
  • 下篇 和谐城乡关系的构建:从中国的特殊性考虑
  • 6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目标模式
  • 6.1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目标
  • 6.1.1 近期目标
  • 6.1.2 中长期目标
  • 6.2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实现机制
  • 6.2.1 市场与政府
  • 6.2.2 公民社会
  • 6.2.3 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 6.3 小结
  • 7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基础
  • 7.1 经济基础
  • 7.1.1 城乡产业和谐发展
  • 7.1.2 城乡市场和谐统一
  • 7.1.3 城乡资源配置和谐
  • 7.1.4 城乡收入分配和谐
  • 7.2 空间和生态基础
  • 7.2.1 城乡空间和谐
  • 7.2.2 城乡生态和谐
  • 7.3 社会基础
  • 7.3.1 城乡公共服务和谐统一
  • 7.3.2 城乡社会融合
  • 7.4 小结
  • 8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路径
  • 8.1 城乡制度变迁
  • 8.1.1 我国城市偏向制度形成和持续的原因
  • 8.1.2 城乡制度变迁的动力
  • 8.1.3 城乡制度变迁的路径
  • 8.2 新农村建设
  • 8.2.1 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8.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涵
  • 8.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 8.3 农民工市民化
  • 8.3.1 农民工问题的由来及其现状
  • 8.3.2 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
  • 8.3.3 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 8.4 小结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城乡关系70年变迁的社会学思考[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2)
    •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乡关系:历程、逻辑与展望[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1)
    • [3].评《体国经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和历史》[J]. 经济地理 2020(01)
    • [4].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的文化解读与阐释[J]. 大众文艺 2020(06)
    • [5].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对西藏乡村振兴的启示[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研究及新时代启示[J]. 兰州学刊 2020(10)
    • [7].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研究[J]. 管理观察 2019(06)
    • [8].文化、地理与城镇化:城乡关系的文明之辨[J]. 上海城市管理 2019(03)
    • [9].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关系视域下的乡村改革书写嬗变[J]. 小说评论 2019(03)
    • [10].论“十七年”文学中的城乡关系叙述[J]. 商洛学院学报 2019(03)
    • [11].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9(03)
    • [12].新中国70年城乡关系演变及其启示[J]. 改革 2019(06)
    • [13].乡村振兴战略重塑中国城乡关系——兼论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探索与实践[J]. 观察与思考 2019(07)
    •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思想的演进历程浅析[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09)
    • [15].城乡关系的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知识经济 2016(01)
    • [16].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中国化进程[J]. 理论月刊 2016(06)
    • [17].《体国经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历史》述评[J]. 地理学报 2014(12)
    • [18].调整失衡城乡关系 走城乡发展一体化之路[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5(05)
    • [19].我国城乡关系探讨[J]. 中外企业家 2015(18)
    • [20].基于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5(06)
    • [21].近代城乡关系二元化分离的特征及动因分析——基于海河流域的考察[J]. 城市史研究 2017(01)
    • [22].城乡关系视角下余秀华诗歌的解读和接受[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9)
    • [23].需要重新审视城乡关系[J]. 中国民商 2017(10)
    • [24].城乡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兼评十八大报告城乡融合发展战略[J].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3(06)
    • [2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城乡关系理论刍议[J]. 党政干部论坛 2011(03)
    • [26].马恩城乡关系思想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治理[J]. 《资本论》研究 2014(00)
    • [27].70年来江苏城乡关系的历史性变革[J]. 世纪风采 2020(01)
    • [28].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年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农村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农家参谋 2020(01)
    • [2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与实践[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8(06)
    • [30].经典城乡关系思想在当代实践中的挑战及对策[J]. 学理论 2019(04)

    标签:;  ;  ;  ;  ;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 ——以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基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