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城镇防灾减灾规划策略研究

水网城镇防灾减灾规划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影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建立强大的防灾空间系统,提高城市防灾能力,探求城市空间环境的相对安全模式已逐渐成为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水网密布、人口及物质财富聚集的沿海水网地区地处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之一,常年倍受台风、洪水等多种灾害的侵袭,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和损失的严重性尤为突出,对水网城镇防灾减灾系统的科学构建提出了迫切需求。首先,在对国内外城市防灾减灾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全面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防灾减灾研究发展的趋势,结合水网城镇环境特征与该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找出防灾现状问题所在,分析构建水网城镇防灾减灾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其次,结合水网城镇台风、洪水、火灾等灾害的破坏性特点及承灾体的易损性特征,分析易生灾害防灾减灾的重点和空间需求,并强调灾害的衍生规律(纵向)研究和灾害链控制的核心作用,提出对主要灾害进行防御的空间互通性(横向),为防灾减灾对策在城镇空间上的落实提供理论依据。再次,运用“图底”关系原理,将防灾减灾策略落实至多层面多要素的城镇空间体系构建中,以实现防灾减灾的综合性和主动性。最后,基于与人的行为模式、城镇建设、综合效益、水网环境等相结合的原则,提出水网城镇的防灾建设应聚焦于水网城镇空间结构、水网空间形态、防灾空间系统及防救灾通道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以多级水网为导向,加强不同层次防灾减灾规划的上下衔接,得出适合水网城镇的综合防灾规划策略,并使之具备足够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以提升城镇整体抗灾容灾能力,达到水网城镇相对安全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方法的目标。本论文提出了关于城镇防灾减灾研究的三点新思路:第一,聚焦水网城镇空间,把防灾减灾系统建设与水网城镇空间系统紧密的结合,寻求两者的交叉点和平衡点,并运用“图底”关系,有力协调,构建适于水网城镇的综合防灾策略;第二,把握核心,主动防治,提出防灾减灾系统的核心应是深入剖析灾害的衍生和作用规律,探求防灾减灾的空间互通性,并发挥城镇空间系统的防灾主动性,以遏制灾害链的蔓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范围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5.1 管理、技术并进的国外防灾研究
  • 1.5.2 实践、政策结合的国内防灾研究
  • 1.5.3 国内外防灾减灾研究趋势
  • 1.5.4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二章 水网城镇防灾减灾的系统认识
  • 2.1 相关概念释义
  • 2.1.1 自然灾害
  • 2.1.2 城市灾害
  • 2.1.3 水网城镇
  • 2.1.4 防灾减灾
  • 2.1.5 水网地区易生(自然)灾害释义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图底关系
  • 2.2.2 系统论
  • 2.3 水网地区环境特征
  • 2.3.1 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
  • 2.3.2 水网城镇的环境特征
  • 2.4 水网城镇防灾减灾的现状问题
  • 2.4.1 城镇结构形态面临的空间布局问题
  • 2.4.2 水网空间的网络功能及容灾能力问题
  • 2.4.3 城镇防灾空间体系的布局和网络化问题
  • 2.4.4 城镇道路交通与防救灾通道的问题
  • 2.5 构建水网城镇防灾减灾系统的挑战
  • 2.5.1 水网城镇自然环境特征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
  • 2.5.2 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复杂、多样
  • 2.5.3 海洋灾害易灾区与防御区跨度大
  • 2.5.4 承灾体系统复杂导致易损性突出
  • 2.5.5 危险源多易致重大污染与次生灾害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网地区主要灾害类型及其防灾减灾的空间需求
  • 3.1 台风灾害的特征及防减重点
  • 3.1.1 台风灾害概况及其主要破坏性特征
  • 3.1.2 水网地区防台减灾的空间特点
  • 3.2 洪水灾害的特征及防减重点
  • 3.2.1 洪水灾害概况及其主要破坏性特征
  • 3.2.2 水网地区防洪减灾的空间需求
  • 3.3 海啸灾害的特征及防减重点
  • 3.3.1 海啸灾害概况及其主要破坏性特征
  • 3.3.2 沿海水网地区海啸防御的重点措施
  • 3.4 地震灾害的特征及防减重点
  • 3.4.1 地震灾害概况及其主要破坏性特征
  • 3.4.2 水网城镇抗震减灾空间需求
  • 3.5 火灾的特征及防减空间重点
  • 3.5.1 火灾概况及其主要破坏性特征
  • 3.5.2 水网城镇防火减灾重点策略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防减对策互通性的防灾空间系统构建
  • 4.1 水网城镇易生灾害防减对策的空间互通性
  • 4.1.1 水网地区自然灾害系统与易生灾害链
  • 4.1.2 基于城镇防减对策互通性的灾害链控制
  • 4.1.3 灾害链控制理念下防灾策略的主动性与空间全覆盖
  • 4.2 城镇空间全覆盖的灾害防减“图底”关系解析
  • 4.2.1 水网城镇空间“图”与“底”的构成特点
  • 4.2.2 基于城镇“图底”空间的灾害破坏方式分析
  • 4.2.3 “底”为主导因素的城镇空间防灾减灾功能
  • 4.3 城镇防灾空间的系统化分析
  • 4.3.1 防灾空间系统的层次
  • 4.3.2 防灾空间体系的结构
  • 4.4 水网城镇防灾空间系统规划的建立
  • 4.4.1 城镇防灾空间系统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 4.4.2 城镇防灾规划与防灾空间系统规划的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落实于水网城镇空间的综合防灾规划策略
  • 5.1 调整水网城镇结构达到空间的防灾主动化
  • 5.1.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布局
  • 5.1.2 合理构建新老城区空间格局
  • 5.1.3 建立城镇间隙式“图底”结构
  • 5.2 优化水网空间形态以提高城镇容灾能力
  • 5.2.1 区域水网系统功能的区划和保护
  • 5.2.2 城镇水网“底”系统空间的恢复
  • 5.3 优化防灾空间布局实现防灾空间合理化
  • 5.3.1 以人的行为模式为依据的防灾空间服务半径
  • 5.3.2 以“底”为主导因素的城镇防灾空间体系
  • 5.3.3 以人口分布特点为根据的防灾空间分布机制
  • 5.4 加强水陆交通统筹实现防救灾通道全覆盖
  • 5.4.1 与城镇总体规划相结合以保障体系的实施与落实
  • 5.4.2 与防灾避难空间相结合以保证防灾避难的可靠性
  • 5.4.3 通过水、陆交通统筹以解决老城地区的覆盖问题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水网城镇防灾减灾规划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