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研究

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研究

(四川地质医院四川成都610083)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在分析焦虑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发生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480例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症状316例,发生率为65.83%。其中,合并焦虑126例(26.25%),合并抑郁108例(22.50%),同时合并焦虑抑郁82例(17.08%)。(2)焦虑抑郁症状和高龄、文化水平低、家庭支持缺乏、自费以及病情严重因素存在密切相关。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因素诸多,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家属对关心呵护患者,为患者提供医疗优惠政策等,并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以此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状;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10-02

心血管疾病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相关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几率颇高,从而加大了临床医护工作的难度[1]。此次将我院4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的4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于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我院,均知情同意纳入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医护、调查确认书。其中,男性280例、女性200例;年龄分布在36岁到83岁,年龄均值(61.8±1.3)岁;病程6个月到21年,平均(4.6±0.3)年;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38例、初高中185例、大专101例、本科及以上56例。此外,将非心血管疾病及不愿纳入此次研究者逐一排除。

1.2方法

对此次纳入研究的4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成立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小组,由小组成员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和患者交流以及多项测试,对患者是否合并焦虑症状与抑郁症状进行分析评估,进一步对影响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总结。本次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症状越明显[2]。

1.3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x-±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

此次纳入研究的480例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症状316例,发生率为65.83%。其中,合并焦虑126例(26.25%),合并抑郁108例(22.50%),同时合并焦虑抑郁82例(17.08%)。

2.2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将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31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对比分析,发现焦虑抑郁症状和高龄、文化水平低、家庭支持缺乏、自费以及病情严重因素存在密切相关。详细数据见表。

表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n=316)

注:①老年与非老年相比,*P<0.05;②病情严重与病情较轻相比,#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发现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和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密切相关[3]。与此同时,临床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颇高。此次纳入研究的4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316例,发生率为65.83%。其中,合并焦虑126例,比重为26.25%;合并抑郁108例,比重为22.50%;同时合并焦虑抑郁82例,比重为17.08%。从中可知,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很高。结合本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引起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包括:(1)高龄。高龄患者身体机能处于衰退阶段,加之高龄患者一般病程较长,需要反复住院、长期服药,在病情未能好转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应激心理症状加深,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症状;(2)受教育水平低。对于受教育水平低的患者,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知识的了解,同时在自我心理控制能力上较差,从而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症状;(3)医疗费用因素及家庭支持因素。一方面,如果医疗费用偏高,且没有医保的支持;另一方面,家庭支持缺乏,这样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进而影响焦虑抑郁等症状;(4)病情严重。当患者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伴有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4]。

由此可见,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症状的因素诸多,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特别是高龄、受教育水平低的患者;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呵护患者,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从而改善心理状态;并且,医院方面还有提高为患者提供医疗方面的优惠这政策,从而适当地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此外,加强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特别是病情严重的患者。相信采取以上措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将能够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二箭,田福利,张宾.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05(04):405-407.

[2]张彦昂,陈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4):635-636.

[3]戢增平.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2(08):103-105.

[4]刘化学,孙振晓,焦林瑛,周涛,杨洛宁,范金云.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及双心治疗现状调查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05):352-356.

标签:;  ;  ;  

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