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人画论文-杨惠东

传统文人画论文-杨惠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文人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懒悟,画僧,笔墨,文人画,禅意,中国美术史,王时敏,画继补遗,中国美术馆,玉涧

传统文人画论文文献综述

杨惠东[1](2019)在《画僧懒悟:笔墨性灵 禅意文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由安徽省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得自蒲团——画僧懒悟的笔墨禅境”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懒悟(1903年-1967年),上世纪一位画坛高隐。隐于佛门,钟于绘事。由于其外在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之“疏懒”,反却在隐逸超脱、面对山川中得“禅悟”,故(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11-26)

顾伟玺,顾楷之[2](2019)在《“文人画”及其理论对传统山水画发展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此期,"文人画"的滥觞及其绘画理论的影响,逐渐改变了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方向和进程。由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及其理论,开始影响传统山水画理论及其艺术创作。他们以书法及文学的艺术语言形式,等同于绘画语言形式,高举"文人画""画工画"的标尺,彰扬"逸笔草草,不求形式""意似而已",贬斥李成、关仝、范宽等大家的山水构建。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方向,使传统山水画自元以下总体上逐渐耽于炫技,大部分画家的艺术创作则徒事技巧,走上了"玩弄"笔墨的歧途。(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温宏亮[3](2019)在《分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以“梅、兰、竹、菊”文人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线无不对中国绘画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人产生深刻的影响。而"梅、兰、竹、菊"在中国被人们称为四君子,一直被中国文人所称道,无论是诗、书、画、文都有对四君子题材的表达,文人对四君子的表达,更多也是对文人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尤其是在宋朝萌芽的文人画更是对"梅、兰、竹、菊"爱不释手。而对于中国画的表达往往抒发了作画者的心境,例如,牡丹表达的富贵;莲花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松柏所表达出健康长寿祝福;竹子节节高升的愿景;菊花的不畏寒霜,品质高贵,被视为吉祥长寿的含义;梅花不畏严寒,勇于生机的风骨;兰花的人格气节。这些都说明作画者都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从而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中国画家大多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中国文人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影响,亲君子,君子修的立身。从而托物言志,四君子题材便成为寄托。"竹"的谦虚,气节不俗;"梅"的傲骨与不屈服;"兰"的君子之意;"菊"的高洁,淡泊名利的情怀,都有儒家传统文化的内容。(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0期)

杨莉萍[4](2019)在《传统文人画“逸品”引领下的风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文人画推崇"逸品"为最高的品评标准,在"逸品"标准的引领下绘画面貌呈现出独特的风格。传统文人画以追求超脱自然、不加雕饰为最高的境界,本文分析了"逸品"与风格呈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在品评标准影响下文人画所呈现的绘画的具体样态古淡天然、崇雅黜浮、藏巧于拙、空疏荒寒等主要风格。对"逸品"影响下传统文人画风格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和传承传统文人画的精髄,合理地明辨现代中国画创作的发展动向。(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兰双林,黄文旭[5](2019)在《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表现主义画派与中国文人画是在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发展语境下形成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二者在艺术主张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也存在相异之处。(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赵婷婷[6](2019)在《传统文人画对《风时偃仰晚来香》系列创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时偃仰晚来香》系列的名字取自于南北朝萧察的《咏百合诗》“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仰。”百合花虽然不在《花经》及“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但其本身所具有的美好寓意也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景,清新隽永的文人画,笔墨意趣都能更好的表达百合的高洁淡雅。文人画作为中国画中一个极其秀丽的分支更是不断的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本文从取材、技法等方面详尽阐述了《风时偃仰晚来香》系列绘画所传达的精神意境,通过恣意生长的大自然中的百合与室内瓶插花的百合对比,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冯烨[7](2019)在《传统文人画主体意识与图式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人画的出现犹如一支逆行而上的激流,在古时曾以院体画为正统的绘画潮流中脱颖而出,并因为其不刻意迎合世人风尚的“逆动”成就文人的“自我”。文人画有着多变的风格、生动的气韵、深远的意境、鲜明的个性,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解决绘画陷入僵化的局面,为沉闷的画坛注入新的活力,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图像学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文人画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与解读,并认为文人画概念只是一个理想形态,需要放到历史情境中去解读,在紧接着对主体意识进行了概念界定,并提出文人图式实践中存在“逆动”趋势的观点。然后分别从文人画的兴起和演进两方面研究文人画主体意识生成与“逆动”趋势。最后分析文人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如王维、苏轼、赵孟俯、董其昌、石涛等人,从他们的作品中证明主体意识与“逆动”的对应关系,如:王维以禅诗入画的方式来摆脱他人意志,苏轼提倡画适吾意来对抗院体画的形似法则,赵孟俯提倡“复古”来对近世画风进行矫正,董其昌面对身份的焦虑,自主的建立了一套笔墨谱系。由此可以看出,文人主体意识与绘画图式实践,二者相互关联。文章旨在文人画发展过程中探索文人画家发挥的主体意识,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文人“逆动”的趋向,文人的自主思考避免了文人画僵化与形式化。他们的作品启示着一种反省,在当代艺术背景下,文人的这种“逆动”也正是当代艺术本土化发展的内驱动力。(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于洋[8](2019)在《进化论视野中的传统立足点——再读陈师曾的文人画进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整整百年的时间,今天我们如何来审视百年前的西潮涌动?近代以来变革与传统的内在关系是什么?具体到百年中国画史的衍变之中,"以西润中"与"传统出新"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这些课题绵延了一百年,已成为近现代思想史与艺术史的母题。在关于文人画现代转型最初的理论文献中,陈师曾在20世纪中国画现代(本文来源于《书与画》期刊2019年03期)

杨莉萍[9](2019)在《传统文人画“逸品”理论的文化成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文人画有一套独特的品评理论体系,本文对文人画"逸品"理论的成因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文化分析,如儒道释哲学思想对文人画家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及文人画的艺术构思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文人画家群体的构成和集体意识的特殊性也是影响其品评理论的重要因素。对文人画"逸品"理论成因的分析,有利于立足于时代的语境下重新审视传统文人画的美学精神。(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姜奕村[10](2018)在《论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符际翻译现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人,喜欢在画作上题诗。作为一种艺术传统,中国文人画一直追求画与诗的完美结合。这样,在同一张画纸上,诗与画便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意义,因此,分开来看,二者都很难阐释或者翻译。中国传统文人画则不然,它不但为画家提供了阐释自己作品的舞台,也给鉴赏者提供了理解画家创作意图的可能。文人画中这种诗一画相互阐释、互为翻译的现象被罗曼·雅各布森定义为"符际翻译"。翁贝托·艾柯在他的翻译理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现象,他的理论也被视作对雅各布森符际翻译论的发展和补充。基于对阐释的拓扑学分类,艾柯详细阐述了符际翻译中存在的五个显着特点。本文旨在阐明这五个特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画互译中体现出来,同时指出诗-画互译这种独特的符际翻译现象中存在的其他特性。(本文来源于《符号与传媒》期刊2018年02期)

传统文人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此期,"文人画"的滥觞及其绘画理论的影响,逐渐改变了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方向和进程。由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及其理论,开始影响传统山水画理论及其艺术创作。他们以书法及文学的艺术语言形式,等同于绘画语言形式,高举"文人画""画工画"的标尺,彰扬"逸笔草草,不求形式""意似而已",贬斥李成、关仝、范宽等大家的山水构建。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方向,使传统山水画自元以下总体上逐渐耽于炫技,大部分画家的艺术创作则徒事技巧,走上了"玩弄"笔墨的歧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文人画论文参考文献

[1].杨惠东.画僧懒悟:笔墨性灵禅意文心[N].中国民族报.2019

[2].顾伟玺,顾楷之.“文人画”及其理论对传统山水画发展影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温宏亮.分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以“梅、兰、竹、菊”文人画为例[J].艺术品鉴.2019

[4].杨莉萍.传统文人画“逸品”引领下的风格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19

[5].兰双林,黄文旭.比较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异同[J].艺术科技.2019

[6].赵婷婷.传统文人画对《风时偃仰晚来香》系列创作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7].冯烨.传统文人画主体意识与图式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8].于洋.进化论视野中的传统立足点——再读陈师曾的文人画进步论[J].书与画.2019

[9].杨莉萍.传统文人画“逸品”理论的文化成因探析[J].文化产业研究.2019

[10].姜奕村.论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符际翻译现象(英文)[J].符号与传媒.2018

标签:;  ;  ;  ;  ;  ;  ;  ;  ;  ;  

传统文人画论文-杨惠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