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对植物乳杆菌发酵剂制备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了增殖培养基和高效冻干保护剂,优化了植物乳杆菌增殖培养、细胞浓缩分离等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功能,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及其功能成分和量效关系,为开发含有植物乳杆菌的功能性乳制品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实验确定了植物乳杆菌的最佳增殖培养基组成为:11%脱脂乳、0.5%乳糖、0.5%胰蛋白胨、0.8%酵母浸粉、8%新鲜乳清、0.8%复合维生素、1%Na2HPO4-KH2PO4。在此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12h,活菌数达到1.53×109cfu·mL-1,较不添加复合生长因子培养基提高了5.3倍。将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离心,选择最佳离心条件:转速为4000r/min,离心时间为20min,添加复合保护剂10%海藻糖、11%脱脂乳、4%谷氨酸钠制成菌悬液,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冻干存活率达到78.8%。本研究探讨了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完整细胞、无细胞提取物、灭活菌体及冻干菌体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了两种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DPPH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对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对比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别。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的抗氧化活性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浓度为109cfu·mL-1的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无细胞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47.8%和41.1%。清除羟自由基实验表明,浓度为109cfu-mL"’的植物乳杆菌各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与同体积的1mmol·L-1抗坏血酸相当。清除超氧阴离子实验中,植物乳杆菌无细胞提取物清除率达到了48.7%。植物乳杆菌无细胞提取物和完整细胞还原活性分别相当于307±5.4μmol·L-1和263±4.3μmol·L-1的L-半胱氨酸。对亚铁离子和铜离子螯合能力分别为53.6%、83.1%和28.1%、43.7%。这几项结果表明,无细胞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说明乳酸菌胞内物质是菌产生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综合利用植物乳杆菌提供了有利依据。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植物乳杆菌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6周后测定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显示:与衰老模型对照组相比,正常组及灌胃植物乳杆菌的小鼠抗氧化活性都有显著性提高。其中,灌胃植物乳杆菌无细胞提取物组的小鼠相对于衰老模型组的小鼠,其血清和肝脏的SOD、GSH-Px、CAT活力有所提到,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植物乳杆菌完整细胞组血清以及肝组织T-AOC均有升高,达到显著水平(P<0.05)。植物乳杆菌完整细胞肝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达显著水平(P<0.05)。总之,植物乳杆菌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小鼠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对机体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乳酸菌简介
  • 1.1.1 乳酸菌的分类
  • 1.1.2 乳酸菌的分布
  • 1.2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 1.2.1 改善胃肠道功能
  • 1.2.2 改善免疫能力
  • 1.2.3 抗菌作用
  • 1.2.4 改善营养健康状况
  • 1.2.5 缓解乳糖不耐症,促进Ca的吸收,生成营养物质
  • 1.3 国内外益生菌制品的研究进展
  • 1.3.1 国际上使用的益生菌种
  • 1.3.2 国内外益生菌产品
  • 1.3.3 乳酸菌的增殖培养与浓缩
  • 1.3.4 国内外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1.4 自由基与生物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
  • 1.4.1 自由基的定义
  • 1.4.2 自由基的危害
  • 1.4.3 生物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
  • 1.4.4 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
  • 1.5 乳酸菌的抗氧化作用
  • 1.5.1 国内外乳酸菌抗氧化研究现状
  • 1.5.2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体内实验
  • 1.6 乳酸菌抗氧化作用可能的机理
  • 1.6.1 螫合金属离子与清除活性氧
  • 1.6.2 酶活性对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6.3 非酶类还原性物质及其他
  • 1.7 乳酸菌抗氧化能力的检测
  • 1.7.1 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的测定
  • 1.7.2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1.7.3 抗氧化乳酸菌制品的应用前景
  • 1.8 植物乳杆菌菌简介
  • 1.9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9.1 背景和必要性
  • 1.9.2 研究目的
  • 1.9.3 研究意义
  • 1.10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主要试剂
  • 2.1.1 菌种
  • 2.1.2 主要原材料
  • 2.1.3 培养基
  • 2.1.4 试验动物
  • 2.1.5 主要仪器
  • 2.1.6 主要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植物乳杆菌发酵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 2.2.2 测定方法
  • 2.2.3 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 2.2.4 植物乳杆菌计数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的筛选
  • 2.2.5 植物乳杆菌增菌培养基的制备
  • 2.2.6 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
  • 2.2.7 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
  • 2.2.8 冻干产品复水介质及复水条件的确定
  • 2.2.9 冻干产品的品质评定
  • 2.3 实验样品的制备方法
  • 2.3.1 菌体的制备
  • 2.3.2 植物乳杆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2.3.3 动物与分组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菌落形态与细胞形态
  • 3.1.1 菌体在MRS及显微镜下形态
  • 3.1.2 液体培养特征
  • 3.2 植物乳杆菌计数培养基的选择和培养方法的确定
  • 3.2.1 不同培养基对单层平板法培养乳酸菌的影响
  • 3.2.2 不同培养基对厌氧培养法培养乳酸菌的影响
  • 3.3 植物乳杆菌增菌培养基的制备
  • 3.3.1 植物乳杆菌最适生长基础培养基的选择
  • 3.3.2 植物乳杆菌在基础培养基中生长曲线的测定
  • 3.3.3 增菌培养基中缓冲盐的选择
  • 3.3.4 增菌培养基的营养强化
  • 3.4 冻干保护条件的确定
  • 3.4.1 保护剂的种类及添加量的确定
  • 3.4.2 冻干产品复水介质及复水条件的确定
  • 3.4.3 冻干产品的品质评定
  • 3.5 响应面分析实验优化超声破碎条件的结果
  • 3.5.1 响应面分析实验
  • 3.5.2 响应面方差分析
  • 3.5.3 响应面曲面分析
  • 3.6 植物乳杆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3.6.1 植物乳杆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
  • 3.6.2 两株乳酸菌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的比较
  • 3.6.3 两株乳酸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比较
  • 3.6.4 两株乳酸菌清除DPPH能力比较
  • 3.6.5 两株乳酸菌还原能力的比较
  • 3.6.6 两株乳酸菌螯合金属离子能力的比较
  • 3.6.7 两株乳酸菌巯基含量的比较
  • 3.7 植物乳杆菌体内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3.7.1 不同菌体制剂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SOD含量的影响
  • 3.7.2 不同菌体制剂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 3.7.3 不同菌体制剂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的影响
  • 3.7.4 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总抗氧化(T-AOC)能力的测定
  • 3.7.5 不同菌体制剂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GSH-Px含量的影响
  • 4 结论
  • 4.1 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
  • 4.2 植物乳杆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结论
  • 4.3 植物乳杆菌体内抗氧化动物实验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生物发酵对鲜姜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4)
    • [2].蜂蜜添加方式对羊酸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3)
    • [3].茉莉酸甲酯对果蔬抗性、抗氧化活性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4)
    • [4].分级醇沉发酵麸皮多糖的成分分析与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5)
    • [5].韭菜籽蛋白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1)
    • [6].不同干燥方式对刺梨多糖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08)
    • [7].采后减压预处理对番木瓜果实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保鲜与加工 2020(02)
    • [8].金属离子、半胱氨酸、磷酸盐和乙醇对菊粉糖基化乳清分离蛋白褐变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英文)[J]. 食品科学 2020(12)
    • [9].最小偏二乘方法和近红外技术快速测定莲子多糖及抗氧化活性[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1)
    • [10].几种野特菜汁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20(15)
    • [11].天然药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7)
    • [12].桃果实总酚含量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J]. 中国果业信息 2017(04)
    • [13].青钱柳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UPLC-QTOF-MS/MS分析[J]. 食品科学 2017(08)
    • [14].不同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的抑菌性能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15].叶黄素与玉米黄质协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7)
    • [16].20种黑米的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20)
    • [17].铁皮石斛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绿色科技 2016(09)
    • [18].山杏和山丁子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林业科技 2016(04)
    • [19].香菇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08)
    • [20].威宁小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21].木醋液与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展[J]. 广州化工 2016(18)
    • [22].迷迭香酸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测定[J]. 云南化工 2014(06)
    • [23].羽衣甘蓝中多酚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24)
    • [24].枇杷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01)
    • [25].豆渣水溶性多糖的精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03)
    • [26].苦丁茶冬青6种不同器官试样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贵州科学 2015(04)
    • [27].不同产地山杏油脂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04)
    • [28].黑米花青苷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 安徽体育科技 2015(04)
    • [29].紫丁香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10)
    • [30].黄精炮制前后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07)

    标签:;  ;  ;  ;  ;  

    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