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窦后入路小脑桥脑角相关神经血管的解剖研究

乙状窦后入路小脑桥脑角相关神经血管的解剖研究

论文摘要

小脑桥脑角(The cerebellopontin angle,CPA)的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毗邻结构重要,所以充分了解该区域结构之间的显微解剖关系对于术中准确辨认和保护神经、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显微镜下模拟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操作,研究CPA的解剖结构及其内结构间的关系,观察CPA区神经血管走行及测量手术相关数据,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应用10%甲醛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6例(32侧)。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对小脑桥脑角涉及的颅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小脑后下动脉的起源和走行方向,内耳门形状及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1)CPA包括三个脑池:桥脑前池、小脑桥脑池,小脑延髓池。(2)神经结构:CPA内有面神经,蜗神经,前庭上、下神经和中间神经穿过。三叉神经位于上述神经的头端,后组神经位于尾端,外展神经位于内侧。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为(5.94±0.92)mm,位于外展神经外上方约(5.33±1.28)mm,面听神经内上方约(7.59±1.12)mm;外展神经脑池段长度为(5.54±0.74)mm,距外侧面神经约(6.62±0.62)mm,Dorello氏管距中线(3.56±1.28)mm,面神经与位听神经进入脑干处相距(2.46±0.73)mm,面听神经脑池段长度为(14.57±2.89)mm;舌咽神经脑池段长度为(13.51±1.68)mm,迷走神经脑池段长度为(16.89±2.80)mm。(3)血管结构:小脑前下动脉绝大多数发自基底动脉,共30例(93.75%)。内听动脉多起始于小脑前下动脉(共23例占72.5%)。小脑后下动脉(PICA)多数由椎动脉上端发出共25例(78.75%),行于Ⅸ、Ⅹ、Ⅺ神经根上方或中间。(4)内耳门位于岩骨内侧面中央,形状前窄后宽,面神经多位于内耳门的前上,听神经位于其后下方,周围有AICA形成的血管襻。结论 小脑桥脑角区神经血管差异较大,上述的解剖结果为外科手术提供了显微解剖学基础,对于术中面神经,位听神经定位,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面神经,位听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设备
  • 1.1 标本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区肿瘤20例临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30)
    • [2].小脑桥脑角区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10)
    • [3].乙状窦后入路小脑桥脑角相关血管的显微解剖[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05)
    • [4].肾移植术后并发小脑桥脑角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2(03)
    • [5].43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诊疗体会[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3(02)
    • [6].面神经血管束显微外科解剖与临床研究[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02)
    • [7].乙状窦距外耳道的距离与迷路后间隙的关系的相关性探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09)

    标签:;  ;  ;  ;  

    乙状窦后入路小脑桥脑角相关神经血管的解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