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玉米叶绿体蛋白组学的研究和玉米叶绿体转化体系的建立

水稻、玉米叶绿体蛋白组学的研究和玉米叶绿体转化体系的建立

论文摘要

叶绿体是细胞核外存在遗传物质的细胞器之一,但是叶绿体基因组仅编码80-100种蛋白质,叶绿体代谢所需的其它蛋白质都是有核基因组编码。由于叶绿体的膜结构比较复杂,叶绿体蛋白质的提取、分析比较困难,对完整的叶绿体蛋白组学研究是一种挑战,仅限于拟南芥等植物,在水稻、玉米中还未进行深入研究。当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质谱技术的发展,蛋白组学向着高通量、高灵敏度方向发展,使叶绿体完整蛋白组学的研究成为可能,利用最新发展的技术,并与传统技术相结合,我们对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水稻的叶绿体蛋白组学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超速离心纯化出完整的玉米、水稻的叶绿体,优化传统叶绿体蛋白的提取方法,获得较高水平的叶绿体可溶性总蛋白,进行蛋白电泳,通过Orbitrap质谱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获得玉米叶绿体总蛋白620种,在PPDB中进行比对分析,明确定位在叶绿体的有368种,定位在胞质中的有160种,线粒体的56种;并鉴定17种新定位在叶绿体的蛋白质;获得水稻叶绿体总蛋白质231种,与PPDB进行比对分析,明确定位在叶绿体的有112种,细胞质的有93种,线粒体的有26种。以上经与PPDB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定位在细胞质、线粒体的蛋白质,可能在叶绿体中也存在,它们在PPDB中大部分是预测的蛋白质,但是本研究的质谱分析首次初步认定这些蛋白质为表达的蛋白。本研究通过对玉米、水稻的叶绿体蛋白组学研究,为叶绿体蛋白组学提供更多的信息,对叶绿体中光合系统、各类酶类、代谢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叶绿体转化是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将目的基因定点重组到叶绿体基因组中,从而使目的基因在叶绿体中进行表达。叶绿体转化体系具有表达效率高,环境安全性好等优势。叶绿体转化已经在衣藻、烟草、拟南芥、水稻等植物中取得成功。本研究以重要粮食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构建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的方法转化玉米愈伤组织,以期建立玉米叶绿体转化体系。首先克隆了玉米叶绿体的16SrRNA的启动子prrn和终止子rbcL3’,并对启动子进行了优化,引入rbcL基因的SD序列及与翻译有关的核苷酸序列,以增强该启动子的翻译能力。设计引物克隆三对约1.5kb的基因片段:trnC、ropB,atpB、rbcL和trnL、ndhD,作为目的基因与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同源重组的同源片段,选择优化后的除草剂抗性基因EPSPSA15N作为目的基因,以潮霉素抗性作为筛选标记,构建获得玉米叶绿体转化载体pCB-PTN、pBR-PTN。通过基因枪的方法转化玉米愈伤组织,目前正在分化筛选,以期获得玉米叶绿体再生植株,建立玉米叶绿体转化体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1.1.1 蛋白组学研究的相关技术
  • 1.1.2 叶绿体蛋白组学的最新进展
  • 1.1.3 展望
  • 1.2 叶绿体转化的进展
  • 1.2.1 叶绿体转化的优点
  • 1.2.2 叶绿体转化的方法
  • 1.2.3 叶绿体转化的筛选标记
  • 1.2.4 叶绿体转化待解决的问题
  • 1.3 抗草甘膦植物的研究进展
  • 1.3.1 草甘膦的作用机制
  • 1.3.2 抗草甘膦作物遗传改良的策略
  • 1.3.3 EPSPS 基因的克隆
  • 1.3.4 抗草甘膦作物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水稻玉米叶绿体蛋白组学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叶绿体的提取
  • 2.2.2 叶绿体的纯化
  • 2.2.3 叶绿体纯度的检测
  • 2.2.4 叶绿体蛋白的提取
  • 2.2.5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Bradford 法测蛋白浓度)
  • 2.2.6 SDS-PAGE
  • 2.2.7 单向电泳的胶内酶解(In-gel Digest of a gel band from SDS-PAGE)
  • 2.2.8 二级质谱(LC-ESI-MS/MS)
  • 2.3 实验结果
  • 2.3.1 水稻叶绿体超速离心
  • 2.3.2 水稻叶绿体纯度检测
  • 2.3.3 Bradford 法测蛋白浓度标准曲线
  • 2.3.4 水稻叶绿体蛋白质电泳图
  • 2.3.5 水稻叶绿体蛋白质的二级质谱结果
  • 2.3.6 玉米叶绿体超速离心
  • 2.3.7 玉米叶绿体纯度检测
  • 2.3.8 玉米叶绿体蛋白质的电泳图
  • 2.3.9 玉米叶绿体蛋白质的二级质谱结果
  • 2.4 讨论
  • 2.4.1 水稻、玉米叶绿体蛋白质
  • 第三章 玉米叶绿体转化体系的建立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常用的试剂和工具酶
  • 3.1.4 培养基
  • 3.2 实验方法
  • 3.2.1 玉米叶绿体分离和叶绿体基因组的提取纯化
  • 3.2.2 同源载体构建
  • 3.2.3 玻璃奶法纯化回收DNA 片段
  • 3.2.4 大肠杆菌热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3.2.5 连接反应
  • 3.2.6 质粒DNA 或连接产物的转化热激感受态细胞
  • 3.2.7 一步法鉴定
  • 3.2.8 碱法少量快速抽提质粒DNA
  • 3.2.9 酶切反应
  • 3.2.10 玉米幼胚的分离及愈伤组织的诱导
  • 3.2.11 转化受体材料的准备
  • 3.2.12 微粒子弹(DNA coated microprojectiles)的制备
  • 3.2.13 装备基因枪
  • 3.2.14 转化玉米愈伤的过渡培养及抗性筛选培养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玉米 16SrRNA 启动子和 rbcL 终止子的克隆
  • 3.3.2 玉米叶绿体同源片段的构建
  • 3.3.3 玉米叶绿体转化载体的构建
  • 3.4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梅叶绿体分离与测序方法优化[J]. 中国园林 2020(S1)
    • [2].人造叶绿体研制成功可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J]. 防灾博览 2020(03)
    • [3].基于多信息融合的亚叶绿体定位预测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4].叶绿体分裂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6(11)
    • [5].北林大叶绿体分裂研究获重要进展[J]. 林业科技通讯 2017(04)
    • [6].叶绿体环流实验改进探究[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0(01)
    • [7].人工合成叶绿体[J]. 科学世界 2020(06)
    • [8].PMI2的研究进展[J]. 河南林业科技 2019(03)
    • [9].科学家揭示细胞质与叶绿体翻译的平衡调控叶绿体发育的新机制[J]. 蔬菜 2017(12)
    • [10].叶绿体与叶绿素——如何用初等生物知识解释与叶绿体有关的现象[J]. 新课程(中学) 2012(01)
    • [11].琼花叶表皮特征与叶绿体发育超微结构观察[J]. 电子显微学报 2012(06)
    • [12].优化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完整叶绿体[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07)
    • [13].控制叶绿体运动光受体下游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6)
    • [14].叶绿体移动现象[J]. 生物学通报 2008(04)
    • [15].叶绿体遗传转化系统及其应用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6)
    • [16].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知识的总结[J]. 生物学教学 2008(02)
    • [17].两类植物"丢弃"叶绿体[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02)
    • [18].叶绿体转化及其应用于作物改良研究的最新进展[J]. 核农学报 2012(02)
    • [19].离体叶绿体荧光观察实验的改进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12)
    • [20].叶绿体在光诱导条件下不定向积累运动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2)
    • [21].叶绿体增殖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 生物学通报 2009(08)
    • [22].叶绿体的遗传进化[J]. 生物学通报 2009(11)
    • [23].浅谈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1(12)
    • [24].叶绿体转化及其用于疫苗表达研究的最新进展[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2(03)
    • [25].红光对弱蓝光诱导叶绿体积聚运动的影响[J]. 生物物理学报 2009(S1)
    • [26].甘薯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融合基因在叶绿体中的瞬间表达[J]. 西北植物学报 2009(09)
    • [27].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瞬时表达检测[J]. 华北农学报 2008(04)
    • [28].神秘的魔术师——叶绿体[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24)
    • [29].柠条适应极端干旱的生理生态机制——叶片脱落和枝条中叶绿体保持完整性[J]. 中国沙漠 2012(03)
    • [30].银杏叶片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光合能力的变化[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标签:;  ;  ;  ;  

    水稻、玉米叶绿体蛋白组学的研究和玉米叶绿体转化体系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