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研究

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大部分城市已进入中心区与外围区同步发展的建设时期。城乡交错地带就是在城市——乡村地域体系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新型过渡性区域,是多数大城市空间增长的主要地域。面对城市化这一现实和城市中心区用地的不足,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大量的城市建设被安排在城乡交错带。但由于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交错带发展中一系列矛盾显现,并最终表现出城乡交错带空间发展的不协调。空间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其发展状况也是区域社会经济特征的反映,但空间矛盾的激化降低了区域发展的效率和效益,阻碍了城乡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城乡交错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地域,其空间的合理发展是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因此对这一地区空间协调发展的研究,对于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城乡统筹为视角,以空间整合为切入点,揭示了城乡交错带形成发展的驱动力和空间协调缺失的内在原因,并以此分析为基础依据,探讨了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文章始于对研究背景的介绍和城乡交错带的概念辨析。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城乡交错带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空间发展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城乡交错带空间失调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思路,包括三种空间整合模式和有机整合的总体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了空间整合策略,包括空间结构整合和用地整合策略及空间整合的协调机制。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周商一体化中的重点地域——商水县北部片区为实例研究的对象,分析其空间发展的动力及空间失调现状,确定了空间整合目标,并依据以上空间整合研究的理论成果,对商水县北部片区进行了空间整合策略的应用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图和附表清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基本概念辨析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城乡交错带空间发展特点
  • 2.1 城乡交错带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
  • 2.1.1 形成的驱动力
  • 2.1.2 发展的动力主体
  • 2.2 城乡交错带空间扩展形式
  • 2.2.1 线状延展式扩展
  • 2.2.2 片状蔓延式扩展
  • 2.2.3 团状跳跃式扩展
  • 2.3 现阶段城乡交错带空间失调的表现
  • 2.3.1 空间发展无序
  • 2.3.2 空间功能失衡
  • 2.3.3 道路交通混乱
  • 2.3.4 土地利用复杂
  • 3 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思路
  • 3.1 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原则
  • 3.2 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模式
  • 3.2.1 "点—点"整合模式
  • 3.2.2 轴线整合模式
  • 3.2.3 面域整合模式
  • 3.3 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思想——有机整合
  • 3.3.1 有限扩展
  • 3.3.2 有机正和
  • 3.3.3 有序生长
  • 3.3.4 有效混合
  • 4 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策略
  • 4.1 总体空间结构整合
  • 4.1.1 整合原则
  • 4.1.2 整合措施
  • 4.2 各类用地整合
  • 4.2.1 道路交通系统
  • 4.2.2 城乡居住用地
  • 4.2.3 产业用地
  • 4.2.4 公共设施用地
  • 4.2.5 生态用地
  • 4.3 空间整合协调机制
  • 4.2.1 确立共赢的利益机制
  • 4.3.2 建立利益协调机构
  • 4.3.3 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机制
  • 5 实例研究:商水县北部片区空间整合
  • 5.1 北部片区空间发展现状
  • 5.1.1 片区发展动力
  • 5.1.2 空间特征及失调表现
  • 5.2 北部片区空间整合目标
  • 5.2.1 总体目标
  • 5.2.2 空间目标
  • 5.3 基于城乡统筹的空间整合框架
  • 5.3.1 总体空间结构
  • 5.3.2 用地整合原则
  • 5.4 基于城乡统筹的用地整合措施
  • 5.4.1 道路交通系统
  • 5.4.2 城乡居住用地
  • 5.4.3 产业用地
  • 5.4.4 公共设施用地
  • 5.4.5 生态用地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乡统筹视域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09)
    • [2].城乡统筹背景下学前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吉林教育 2016(48)
    • [3].国外城乡统筹经验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启示[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5(02)
    • [4].城乡统筹视野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与对策探讨[J]. 北京农业 2012(06)
    • [5].浅析城乡统筹对于人居环境的不利影响[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23)
    • [6].乡村振兴视野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5)
    • [7].城乡统筹视野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途径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03)
    • [8].某市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困难与对策建议[J]. 经济师 2020(06)
    • [9].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问题探讨[J]. 江西建材 2014(21)
    • [10].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3(20)
    • [11].城乡统筹条件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路径[J]. 农业网络信息 2013(03)
    • [12].城乡统筹是一种综合性要素统筹的创制[J]. 中国发展 2008(04)
    • [13].城乡统筹下农民土地权利保护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2(20)
    • [14].城乡统筹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8)
    • [15].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灾后重建[J]. 乡村科技 2019(29)
    • [16].城乡统筹视野下我国民族地区的城乡体育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03)
    • [17].农村社会保障在城乡统筹下的资金需求分析[J]. 现代国企研究 2018(16)
    • [18].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探析[J]. 开封大学学报 2016(02)
    • [19].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寒地村镇规划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史志 2010(23)
    • [20].谈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与建设[J]. 山西建筑 2018(23)
    • [21].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创新的途径研究[J]. 价值工程 2013(02)
    • [22].城乡统筹进程中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2)
    • [23].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2(27)
    • [24].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以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3)
    • [25].陕西省城乡统筹主要障碍及对策建议[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8)
    • [26].关于城乡统筹中如何促进新老市民和谐相处的思考[J]. 探索 2008(05)
    • [27].城乡统筹交通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 综合运输 2008(08)
    • [28].统筹城乡发展的文化生态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探索 2008(04)
    • [29].城乡统筹下农民增收致富新模式研究——以杭州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01)
    • [30].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住区理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2)

    标签:;  ;  ;  ;  ;  

    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