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抗体制备及其用于选择性水解和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研究

催化抗体制备及其用于选择性水解和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研究

论文摘要

催化抗体,也称抗体酶,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它兼具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性。催化抗体的研究和开发预示着生物催化剂可以通过人工设计与制备,由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模拟酶的研究方向,也成为生物催化和生物催化剂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尤其在医学、生物学、制药学等学科中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催化抗体是多学科研究的交汇点,涉及了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有机生物和药物研究等领域。催化抗体的优化设计和制备以及催化抗体的酶学性质和反应规律等是在发展催化抗体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深入探究。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用分子设计和制备手段来制得特定的催化抗体,为制备手性药物和手性药物中间体服务,重点考虑在非水介质中的应用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催化布洛芬甲酯选择性水解的催化抗体设计和制备。通过对布洛芬甲酯水解的机理分析,根据过渡态理论设计和合成了四面体含磷和含硫半抗原作为半抗原,并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成免疫源,经免疫和克隆成功筛选出具有催化加速选择性水解生成S-布洛芬的特异性催化抗体,其kcat/kuncat达到了1.6×104。通过对所筛选的催化抗体的酶学性质和反应性的考察,得到了催化抗体的最适pH和温度范围,分别为7.0~8.0和30~40℃。在对其热稳定性的考察中发现,催化抗体对热很敏感,超过55℃其催化活性基本消失。通过对催化抗体催化布洛芬甲酯的选择性反应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结果显示,尽管催化抗体与酶在形成的中间态不一样,但催化反应同样符合Michaelis-Menten的动力学规律,并拟合得到了动力学参数Km为28.31μmol·l-1,kcat为1.01 s-1。W/O型微乳液体系中催化抗体催化布洛芬甲酯选择性水解:探索了催化抗体在W/O型微乳液体系中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催化抗体在W/O型微乳中保持着催化能力。影响催化抗体催化的反应初速度的最佳wo(体系中水和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的摩尔比)为21,较适合的pH和温度为8.0和30~40℃。在分析了水不溶性的底物在微乳胶束体系内的物质分配和表面活性剂影响的基础上,对催化抗体作为催化剂在W/O型微乳液介质中的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探索研究,从理论上得到了在胶束体系中Vmax和kcatapp不变,而(?)较水相反应的Km有所增加。实验结果较好地验证了这个结论。在本研究的微乳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对催化抗体的活性抑制为竞争性抑制,其Ki为1.5×10-3mol·l-1。共溶剂体系中催化抗体的催化消旋布洛芬甲酯的选择性水解反应:首次把由催化抗体催化消旋布洛芬甲酯的选择性水解反应用到共溶剂体系中。基于产物的转化率和对映选择性,考察了9种与水共溶的溶剂,建立了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添加的共溶剂,加量为6%(v/v)和缓冲液组成的共溶剂体系。利用建立的共溶剂体系中溶剂疏水作用和底物及产物的良好分散作用,促进了反应的进程,在保持良好的对映选择性(ee>99%)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转化率,使之达到了41.7%。通过考察催化抗体在共溶剂体系中动力学参数,说明了单相共溶剂体系对催化抗体的催化转化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脂包衣的催化抗体在单相共溶剂体系中催化布洛芬甲酯的选择性水解:以催化活性为指标,得到了N,N-二甲基甲酰胺20%(v/v)和磷酸缓冲溶液组成的单相共溶剂反应体系。考察了用脂包衣催化抗体和脂包衣脂肪酶催化选择性水解布洛芬甲酯的实验。得到了最佳反应温度和pH值的范围分别是脂包衣催化抗体反应条件35~40℃和7.5~8.5,脂包衣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值为7.5,温度为40℃。在最适的反应条件下,用脂包衣的脂肪酶催化选择性水解拆分得到了S-布洛芬的最大转化率可达46.3%,对映选择率达241。脂包衣催化抗体的最大转化率可达44.5%,对映选择率>500。同时考察了脂包衣催化抗体和脂包衣脂肪酶的催化选择性水解的动力学,结果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其中Vmax为0.56mmol·min-1·g-1,Kcat为5.7min-1,比在水相和6%DMF加量的单相共溶剂体系催化水平明显有所提高。在脂包衣脂肪酶(250 mg/ml),DMF 20%(v/v),40℃,pH=7.5条件下,脂包衣脂肪酶催化布洛芬甲酯的选择性水解符合米氏方程。结果表明,脂包衣脂肪酶的Km只有没有包衣的天然酶的Km的一半,Vmax是未包衣的酶的1.4倍左右。脂包衣催化抗体在单相共溶剂体系中和在缓冲液中的失活动力学符合一级失活动力学模型,其失活反应方程为:(?),在缓冲液中的失活反应方程为:(?)。催化抗体催化3-氯苯丙酮还原制备3-氯-苯丙醇:在分析了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根据半抗原设计的诱导和转换设计的原理,设计和合成了N-氧化物作为反应过渡态类似物作为半抗原,免疫并克隆化后筛选分离得到了一株能立体选择性催化3-氯-苯丙酮还原生成(S)-3-氯-苯丙醇的单克隆抗体。催化反应得到的ee值和转化率分别为96.2%和83.2%。通过对催化抗体催化3-氯-苯丙酮的不对称还原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得到其过程符合有序序列BiBi机制,经多步回归和计算得到了其速度方程:动力学方程与实验值较为符合。总之,本文围绕着催化选择性水解和不对称羰基还原的反应规律设计和制备了特异性催化抗体,考察了催化抗体在水介质和一些非水介质中的催化的酶学性质和反应性,并探索了各自的催化机理和动力学性质,实现了从催化抗体的设计与制备到反应性能考察的完整过程,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催化抗体及其相关催化反应和作用机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手性药物及其制备研究概况
  • 1.1.1 手性药物的地位和意义
  • 1.1.2 手性药物的制备方法概要
  • 1.2 布洛芬的手性制备
  • 1.2.1 布洛芬药物的特性
  • 1.2.2 S-(+)-布洛芬的制备方法
  • 1.3 生物法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的制备手性醇研究
  • 1.3.1 纯酶催化潜手性酮还原
  • 1.3.2 微生物催化潜手性酮还原
  • 1.4 催化抗体的研究进展
  • 1.4.1 半抗原的设计方法
  • 1.4.2 提高催化抗体的活性的方法研究进展
  • 1.4.3 催化抗体催化立体选择性水解和还原的研究进展
  • 1.5 催化抗体应用的价值与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 1.5.1 催化抗体应用的价值
  • 1.5.2 催化抗体应用存在问题及分析
  • 1.5.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半抗原的设计、合成及底物制备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3 半抗原的设计
  • 2.3.1 半抗原的设计思路
  • 2.3.2 半抗原的结构分析
  • 2.4 半抗原和抑制剂的合成
  • 2.4.1 含磷半抗原HP1的合成
  • 2.4.2 半抗原HP2的合成
  • 2.4.3 半抗原HS1的合成
  • 2.4.4 半抗原HS2的合成
  • 2.5 抑制剂的合成
  • 2.5.1 含磷抗原的抑制剂的合成
  • 2.5.2 含硫抗原的抑制剂的合成
  • 2.6 底物布洛芬甲酯的合成
  • 2.7 小结
  • 第三章 活性催化抗体的制备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免疫抗原的制备
  • 3.3.2 偶联抗原的鉴定
  • 3.3.3 动物免疫
  • 3.3.4 细胞融合
  • 3.3.5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克隆化
  • 3.3.6 腹水的制备与抗体的纯化
  • 3.3.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
  • 3.3.8 抗体浓度的确定
  • 3.3.9 水解动力学的测定
  • 3.3.10 分析测定方法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目标抗原的制备
  • 3.4.2 催化抗体的筛选
  • 3.4.3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 3.4.4 杂交瘤细胞的建立和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3.4.5 单克隆抗体的类型和亚类鉴定
  • 3.4.6 催化抗体的水解动力学
  • 3.4.7 半抗原结构对免疫产生抗体催化水解能力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催化抗体的酶学和催化性能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4.2.1 主要实验材料
  • 4.2.2 主要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稳定性实验
  • 4.3.2 选择性水解实验方法
  • 4.3.3 底物和产物的分析测定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温度的影响
  • 4.4.2 pH的影响
  • 4.4.3 底物浓度的影响
  • 4.4.4 搅拌速度的影响
  • 4.4.5 选择性水解动力学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乳体系中催化抗体的酶学特性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2.1 主要实验材料
  • 5.2.2 主要仪器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水相中催化抗体催化布洛芬甲酯选择性水解
  • 5.3.2 W/O微乳液中催化抗体催化布洛芬甲酯选择性水解
  • 5.3.3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5.3.4 分析检测方法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W/O微乳液中催化抗体催化布洛芬甲酯选择性水解的影响因素
  • 5.4.2 W/O微乳中催化抗体催化水解的动力学
  • 5.4.3 W/O微乳液中AOT浓度对水解活性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单相共溶体系催化抗体催化选择性水解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6.2.1 主要材料
  • 6.2.2 主要仪器
  • 6.3 实验方法
  • 6.3.1 水相中催化抗体催化布洛芬甲酯水解
  • 6.3.2 单相共溶体系中催化抗体催化布洛芬甲酯水解
  • 6.3.3 分析方法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共溶剂对催化抗体催化布洛芬甲酯水解的影响
  • 6.4.2 温度对催化抗体活性的影响
  • 6.4.3 缓冲溶液的pH和离子强度对催化抗体活性的影响
  • 6.4.4 转速对催化抗体活性的影响
  • 6.4.5 催化抗体催化拆分布洛芬甲酯的时间进程
  • 6.4.6 动力学参数求解和分析
  • 6.4.7 脂肪酶和催化抗体催化拆分布洛芬酯的比较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脂包衣催化抗体催化布洛芬酯选择性水解
  • 7.1 引 言
  • 7.2 材料与试剂
  • 7.2.1 材料与仪器
  • 7.2.2 主要实验仪器
  • 7.3 试验方法
  • 7.3.1 包衣用的脂的合成
  • 7.3.2 脂包衣催化抗体和脂包衣脂肪酶的制备
  • 7.3.3 蛋白含量的测定
  • 7.3.4 脂包衣催化抗体和脂包衣脂肪酶催化布洛芬选择性水解
  • 7.3.5 分析测试
  • 7.4 结果与讨论
  • 7.4.1 有机溶剂对脂包衣催化抗体和脂包衣脂肪酶催化水解的影响
  • 7.4.2 温度和缓冲液中的pH值的影响
  • 7.4.3 脂包衣催化抗体和脂包衣脂肪酶催化水解布洛芬甲酯的时间进程
  • 7.4.4 选择性水解动力学
  • 7.4.5 失活动力学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催化抗体催化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
  • 8.1 引 言
  • 8.2 材料与仪器
  • 8.2.1 实验材料
  • 8.2.2 实验仪器
  • 8.3 实验方法
  • 8.3.1 催化抗体催化3-氯-1-苯丙酮还原
  • 8.3.2 S.cerevisiae CGMCC 2266细胞催化3-氯-1-苯丙酮还原
  • 8.3.3 分析方法
  • 8.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8.4.1 半抗原设计与合成及抗原的合成
  • 8.4.2 免疫与催化抗体的制备
  • 8.4.3 催化抗体催化还原
  • 8.4.4 催化抗体催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 8.4.5 S.cerevisiae CGMCC 2266催化3-氯-苯丙酮还原生成(S)-3-氯-苯丙醇
  • 8.4.6 两种方法的比较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主要缩写和符号注释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催化抗体制备及其用于选择性水解和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