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监控银行制研究

主监控银行制研究

论文题目: 主监控银行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作者: 佘斌

导师: 马士华

关键词: 银企关系,银企关系制度,主监控银行制,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

文献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范围内银企关系中国家干预过强、银行信贷软约束、企业内部人控制、银企信息不对称与地位不平等、金融监管不力与信用环境恶化等问题出发,探索了我国银企关系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出路,提出了建立主监控银行制的构想。所谓主监控银行制,是指:国有商业银行接受国家(政府)赋权,对与其自主发生主要债权债务关系的国有企业组织银团信贷,实行财务全程监控和相机治理,确保利益相关者合法利益的银企关系制度。这一制度既区别于市场主导的银企关系制度,又区别于纯银行主导的银企关系制度,而是一种由国家(政府)赋权、银行主导的银企关系制度。本研究运用现代管理学,制度经济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采用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制度分析法以及模型建构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制度研究的视角,对建立主监控银行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研究了我国银企关系的历史发展,分析了我国银企关系发展中的制度缺陷,并将这些缺陷归纳为制度化过程进展缓慢、制度嫁接与本土不适应、制度环境建设滞后等重要方面,这种制度上的缺陷成为我国银企关系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接着,论文研究了美、德、日三国的银企关系制度,分析了其制度产生的背景,比较了其制度本身的优劣,研究了它们对我国的适应性,认为,当今世界上两种典型的银企关系制度——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性银企关系制度和以日、德为代表的主办(主持)银行制度,都有它们在自己国家生存发展的特殊土壤和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然而却不可直接照搬于我国。这是本文之所以下决心研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银企关系制度的动力。进而,论文分析了银企关系制度在世界银企关系发展史上的几种重要的制度演进过程,包括无限责任制向有限责任制的转变、不自愿破产向策略性的自愿破产的转变,以及银行经营中混业-分业-混业的变迁过程。对这一制度演进的分析,让我们进一步明确:利益冲突是银企关系制度演进的基本动力,国家干预是处理银企关系的外部宏观机制,银行主导是对企业实施监控的有效手段,分业经营是银行经营专业化与银企关系规范化的重要途径。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市场发育不完善、有较强的集中制传统、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银企关系问题的提出

1.2 制度研究的视角与主监控银行制的构想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我国银企关系发展中的制度缺陷

2.1 我国银企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2.2 我国实施主办银行制度的预期及问题

2.3 我国银企关系发展中的制度缺陷

3 美、德、日三国银企关系制度研究

3.1 美国银企关系制度研究

3.2 德国银企关系制度研究

3.3 日本银企关系制度研究

3.4 三国银企关系制度对我国的适应性问题讨论

4 银企关系制度演进分析

4.1 制度变迁的一般分析

4.2 银企关系制度的演进

4.3 银企关系制度演进对制度创新的启示

5 主监控银行制的立论基点与现实选择

5.1 我国银企关系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立论基点

5.2 有限理性选择下的主监控银行制及其基本思想

5.3 主监控银行制的基本特点分析

5.4 国家、银行、企业接受主监控银行制的动力分析

6 主监控银行制的理论基础与控制权分析

6.1 主监控银行制的理论基础

6.2 债权银行对借款企业拥有的控制权分析

6.3 银行控制权在我国的实践

7 主监控银行制的架构

7.1 关系型融资与相机治理机制

7.2 主监控银行制的架构

7.3 对主监控银行制的讨论

8 结束语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之处

8.3 本文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美国企业资金来源构成(%)

附录3 1970-1981 年美国银行对工商企业的干预

附录4 1993 年德国三大银行持有企业股票情况

附录5 日本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情况

发布时间: 2006-04-05

参考文献

  • [1].欧盟银行业一体化的竞争与效率分析[D]. 殷伟.复旦大学2004
  • [2].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D]. 李伟.华中科技大学2004
  • [3].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及其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研究[D]. 朱小宗.重庆大学2005
  • [4].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D]. 何亮.暨南大学2005
  • [5].中国中小银行重组与发展研究[D]. 陈宁.西北大学2006
  • [6].超越政府与自我超越[D]. 董玉华.西南财经大学2006
  • [7].信用风险转移与商业银行表现[D]. 韩琳.上海交通大学2007
  • [8].论银行的“伟力”源于信用[D]. 孟庆岩.吉林大学2007
  • [9].中国社区型银行的制度分析[D]. 赵革.天津财经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 彭纯.华东师范大学2006
  • [2].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D]. 岳林继.华中科技大学2005
  • [3].商业银行大客户管理运作机理与创新研究[D]. 窦荣兴.华中科技大学2005
  • [4].商业银行客户识别与保持模型研究[D]. 蒙肖莲.华中科技大学2005
  • [5].我国商业银行稽核监管与电子化稽核研究[D]. 董才林.华中科技大学2005
  • [6].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银行风险管理[D]. 田华臣.华中科技大学2005
  • [7].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 董积生.华中科技大学2005
  • [8].中国银行业结构与绩效研究[D]. 魏文军.华中科技大学2005
  • [9].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及信贷风险防范[D]. 朱乾宇.华中科技大学2005
  • [10].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研究[D]. 王红.华中科技大学2005

标签:;  ;  ;  ;  ;  

主监控银行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