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耳蜗植入接收刺激器及电极阵列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电子耳蜗植入接收刺激器及电极阵列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电子耳蜗是一种典型的精密电子医疗装置,它对治疗感音性耳聋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疗效。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声电换能装置代替人耳蜗内丧失功能的感觉细胞,用电信号直接刺激残存的听神经纤维使聋人产生听觉。电子耳蜗的研究涉及到声学、电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和生物材料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生产,且价格昂贵。目前,国内市场上急需性能较高而价格又能被普遍收入家庭承受的产品。因此加快电子耳蜗国产化进程,生产出价格低、质量好的产品,满足国内患者的需要,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次课题的工作是对电子耳蜗植入装置的设计与实验研究,主要包括接收刺激器和电极阵列两部分。本文针对市场耳蜗价格昂贵的缺点,采用通用芯片MSP430和nRF2401完成了低成本体内接收刺激器设计。该接收刺激器有四个通道,实现了信号的准确接收;能够根据信号频率信息选择正确的刺激电极;利用参考电极互换实现了适合于听觉神经刺激的双相脉冲;利用对脉冲宽度的控制实现了对刺激强度的准确控制。电极部分,设计出了基于PDMS的8电极电极阵列,并制作出了电极阵列模型。该电极阵列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实验研究部分,针对电子耳蜗接收刺激器的功能要求,测试了接收刺激器的各项性能。包括接收信号的准确性,产生刺激脉冲的稳定性,解码滤波的的准确性等。另外还对电极阵列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对制作的阵列模型进行了电学及力学特性的测试。经验证,该设计能够满足电子耳蜗电极阵列的性能要求。本课题的研究为电子耳蜗的研究,尤其是对耳蜗植入装置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可以为国内自主研制电子耳蜗提供借鉴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电子耳蜗发展历史
  • 1.2 电子耳蜗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2 电子耳蜗概况
  • 2.1 听力学基础
  • 2.1.1 听觉的产生及耳聋的机制
  • 2.1.2 频率编码和强度编码
  • 2.2 电子耳蜗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2.2.1 电子耳蜗的一般原理
  • 2.2.2 电子耳蜗的种类
  • 2.3 耳蜗电极发展概况
  • 2.3.1 单通道电极
  • 2.3.2 多通道电极
  • 2.4 影响电子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
  • 2.4.1 影响电子耳蜗性能的因素
  • 2.4.2 影响耳蜗电极刺激效果的因素
  • 3 接收刺激器设计
  • 3.1 主要芯片简介
  • 3.1.1 MSP430 系列简介
  • 3.1.2 nRF2401 简介
  • 3.2 接收模块设计
  • 3.2.1 接收模块硬件设计
  • 3.2.2 接收模块软件设计
  • 3.3 刺激模块设计
  • 3.3.1 CVSD 解码及滤波
  • 3.3.2 双相刺激脉冲
  • 3.3.3 刺激强度
  • 4 刺激电极阵列设计
  • 4.1 电极材料
  • 4.2 基于PDMS 的电极设计
  • 4.2.1 PDMS 简介
  • 4.2.2 基于PDMS 的电极设计
  • 5 系统性能测试与实验
  • 5.1 接收刺激器性能测试
  • 5.1.1 接收模块性能测试
  • 5.1.2 CVSD 编解码
  • 5.1.3 双相刺激脉冲
  • 5.1.4 刺激强度
  • 5.2 电极阵列性能评价
  • 5.2.1 电学特性
  • 5.2.2 力学特性
  • 5.2.3 电化学与生物学特性
  • 6 总结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推拿手法刺激器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 2017(14)
    • [2].用于外周神经的干涉电流刺激器设计[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0(08)
    • [3].基于FPGA的微刺激器设计[J]. 电子测量技术 2009(11)
    • [4].推拿按法刺激器设计要素及原理[J]. 中医药导报 2018(12)
    • [5].用于光遗传学神经调控的无线程控光刺激器[J].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2015(06)
    • [6].一种高性能人造视网膜微刺激器的设计[J]. 传感技术学报 2009(12)
    • [7].尿失禁刺激器对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08)
    • [8].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的检测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 2016(02)
    • [9].浅谈神经和肌肉刺激器产品识别、标记和文件的检测[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03)
    • [10].一种可控恒流脉冲刺激器设计[J]. 电子测量技术 2014(06)
    • [11].脑机接口视觉刺激器的设计与实现[J]. 机床与液压 2010(14)
    • [12].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常见问题的探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06)
    • [13].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测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的讨论[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07)
    • [14].表面垂足刺激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 集成技术 2013(04)
    • [15].从国家专项抽验中看“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产品存在的问题[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09)
    • [16].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10)
    • [17].全球首款可穿戴运动肌肉刺激器SmartMio懒人必备[J]. 工业设计 2014(06)
    • [18].一种新型多功能诱发电位刺激器的研制[J]. 电子技术应用 2012(06)
    • [19].步行中神经和肌肉刺激器治疗对矫正偏瘫步态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09)
    • [20].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声音资源的体感诱发电位刺激器的研制[J]. 电子技术应用 2008(02)
    • [21].神经丛刺激器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 宁夏医学杂志 2008(09)
    • [22].新版IEC 60601-2-10与上一版本的主要变化及对神经和肌肉刺激器产品的影响[J]. 中国医疗设备 2017(04)
    • [23].多焦ERG图形刺激器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20)
    • [24].基于脑电技术的面料触感捕捉刺激器的设计与开发[J]. 纺织器材 2016(05)
    • [25].外置式脑深部刺激器核心技术的突破[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09)
    • [26].一种SSVEP视觉刺激器设计[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27].基于CC2430的无线可植入微刺激器电路研究[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1(04)
    • [28].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联合间苯三酚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10)
    • [29].步行中使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偏瘫步速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5)
    • [30].YY 0607-2007《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第八篇的检验技巧[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08)

    标签:;  ;  ;  

    电子耳蜗植入接收刺激器及电极阵列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