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兼对文学本质论争的反思

重审“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兼对文学本质论争的反思

论文摘要

意识形态是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审美、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又是其中最具有问题性的论题之一。对意识形态的研究在我国并不新鲜,但长期以来,主流话语仅局限于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本身作出求证,这种研究思路既无法解释具体文本的特点、说明作品的历史差异和美学差异,也不能解释文学如何运用、操演和构成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审美意识形态”概念本身在内涵和外延上有一定的缺陷,无法有效地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阐释,并在细读文学与意识形态相关原典的基础上,以“审美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发展历史为参照系,提出围绕这一重要概念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进而通过采取从宏观到微观再到综述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整理、分析和归纳,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在总体上得以呈现。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分别把握意识形态和各种审美现象的历史本质,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助于人们重新掌握审美力量。本文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二、三、四部分作为重点。引言部分主要就该论题的价值、意义和内在逻辑进行阐述。从宏观角度考察了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变化及其论争焦点,发现其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视野比较狭窄;缺少关联的视野;缺少问题意识。重审审美意识形态对我们研究西方文论,以及建立自己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和作用。第二部分回溯学界对审美意识形态的范畴,尤其是概念理解上的分歧和认识角度的不同,决定了梳理与比较工作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两方面着手,归纳了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形态,其中重点考察了中国文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联姻。综合国内外的文学意识形态理论,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存在,是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文学理论上的不断建构的结果。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第三部分笔者在简要地介绍该理论产生背景及观点提出之后,不惜笔墨地对审美意识形态相关概念进行了细致地理论分析:只有在资本主义语境下,马克思、恩格斯才承认意识形态具有批判功能,审美意识形态在批判意义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命题;审美意识形态不仅是我国20世纪前半叶文艺本质意识形态论和审美论的扬弃和综合,而且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相关论述中具有深刻的理论根源,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和进步性;“审美意识形态”在观念层面奉行了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与知识生产模式,并先验地设定了文学的“普遍规律”和“固定本质”,是批判理论学科化的知识形态;对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解上,主要表现为一是提出新意识形态批评,一是重建审美意识形态批判。第四部分在前文的论述基础上综合概述文学意识形态性和文学本质的关系,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当代文学对意识形态的回应、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等方面的论述基础上,进而证明更具扩展性的命题,“文学是激发人美感的言语形态,是表达主体愿望的一种方式。”结语再一次回顾全文,梳理作者的论述线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对文学的意识形态问题史的考察
  • (一) 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述往
  • 1、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 2、国外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形态
  • 3、中国的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 (二)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研究
  • 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 2、中国的审美意识形态研究
  • 二、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 (一)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命题?
  • (二)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是否存在合法性和进步性?
  • (三)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是否是批判理论学科化的知识形态?
  • (四) 对“审美意识形态论”问题的理解
  • 三、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本质
  • (一) 中国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1、毛泽东文艺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2、当代文学对意识形态的回应
  • 3、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二) 文学的本质如何言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镜鉴[J]. 山东社会科学 2019(12)
    • [2].政治引领和文化引领: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两条进路[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研究综述[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4].为什么意识形态家使一切本末倒置——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J]. 理论界 2019(12)
    • [5].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及其建构[J]. 百色学院学报 2019(06)
    • [6].意识形态社会化的三种形态:知识、价值观、制度[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01)
    • [7].新意识形态语境下社教栏目创新创优策略[J]. 记者摇篮 2020(02)
    • [8].主流意识形态在高职学生中的宣传效果及对策[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9].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新格局——基于本土化治理理论的视角[J]. 学习与探索 2020(02)
    • [10].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力探析[J]. 理论视野 2020(01)
    • [11].以系统工程推进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化[J]. 理论视野 2020(01)
    • [12].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国内研究回顾与展望[J]. 领导科学论坛 2020(07)
    • [13].以制度完善促意识形态社会功能的发挥[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4].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生活化传播的路径探析[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0(05)
    • [15].探析政治哲学视野下意识形态领导权[J]. 知与行 2020(01)
    • [16].“历史”对话“现实”:“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递嬗谱系及其当代建构[J]. 理论导刊 2020(06)
    • [17].高校学生党组织引领主流意识形态的策略建构[J]. 教育现代化 2020(04)
    • [1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逻辑、现实困境及提升路径[J]. 实事求是 2020(03)
    • [19].扛起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时代重任[J]. 新湘评论 2020(12)
    • [20].碎片化传播环境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07)
    • [21].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22].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成逻辑——基于一种结构性视角的分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23].透视美化“996话语”的意识形态幻象[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4].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25)
    • [25].“意识形态”概念流变考梳[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05)
    • [26].“制度与生活”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在逻辑[J]. 学习与探索 2020(09)
    • [27].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意识形态操作机制及其内在困局[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13)
    • [28].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逻辑与引领[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8)
    • [2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05)
    • [30].分析意识形态在网络文化安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 科技风 2019(03)

    标签:;  ;  ;  

    重审“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兼对文学本质论争的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