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论文摘要

古陵名墓旅游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对陵墓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有利于对陵墓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发展旅游产业。目前我国已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但这种具有普适性的国家标准缺乏针对性:一是这种评价只能对各种旅游资源的共性进行评价,而不能顾及到不同旅游资源的个性;二是国家标准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单体拆分,然而单体拆分得越多,就越容易使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级别降低;三是国家标准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缺乏对外部条件的考量。本文以旅游资源评价理论、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旅游资源价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四个层级组成,第一层为目标层,即陵墓旅游资源评价;第二层为制约层,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及价值、开发条件、及开发效益预测这3个制约因子;第三层为要素层,共有资源价值、资源特色、市场潜力预测等9个要素因子;第四层为指标层,共有文化教育价值、观赏游憩价值等28个指标因子。在制约层中,开发效益预测所占比重最大;在要素层中,资源特色、环境效益预测、区位条件成为所占比重最大的3个因子;在指标层中,对文物本身的破坏性、奇特度、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交通的便利性、旅游产品再开发程度成为权重最大的5个指标因子。陵墓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可以划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分值在8分以上,表明该陵墓旅游资源各项资源价值十分突出,具有世界级意义和很好的开发条件,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很好。第二等级分值在7~8分之间,表明该陵墓旅游资源各项资源价值较为突出,具有全国性意义和较好的开发条件,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良好。第三等级分值在6~7分之间,表明该陵墓旅游资源各项资源价值一般,具有省级意义,开发条件一般,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一般。第四等级分值少于6分,表明该陵墓旅游资源资源价值一般,各项资源价值一般,具有地区意义,开发条件稍差,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一般。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现实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统计分析法
  • 第2章 陵墓旅游资源的界定及其评价标准
  • 2.1 陵墓旅游资源的界定及现状
  • 2.1.1 国家标准对陵墓旅游资源的界定
  • 2.1.2 我国陵墓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 2.2 现行国家标准的普适性及其不足
  • 2.2.1 国家评价标准的普适性
  • 2.2.2 国家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
  • 第3章 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 3.1 旅游资源评价理论
  • 3.1.1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 3.1.2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 3.1.3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 3.2 旅游资源开发理论
  • 3.2.1 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 3.2.2 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 3.3 旅游资源价值理论
  • 3.3.1 旅游资源价值的概念
  • 3.3.2 旅游资源价值的构成
  •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4.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3.4.2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的运用
  • 第4章 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方法
  • 4.1 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4.1.1 客观性原则
  • 4.1.2 科学性原则
  • 4.1.3 系统性原则
  • 4.1.4 动态性原则
  • 4.1.5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 4.2 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 4.2.1 德尔菲专家评估法
  • 4.2.2 层次分析法
  • 4.2.3 语义差异量表
  • 第5章 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流程
  • 5.1 问卷设计及指标筛选
  • 5.1.1 问卷调查设计
  • 5.1.2 评价指标筛选
  • 5.2 评价体系的确定与构成
  • 5.2.1 评价体系确定的依据
  • 5.2.2 评价体系的的构成
  •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1 判断矩阵的构造
  • 5.3.2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5.3.3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5.3.4 指标权重说明
  • 第6章 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赋分标准及等级划分
  • 6.1 各评价指标的赋分标准
  • 6.1.1 指标层因子赋分依据
  • 6.1.2 五级语义差异量表的构建
  • 6.2 评价总分的等级划分
  • 6.2.1 评价总分计算模型
  • 6.2.2 评价总分的等级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评价指标调查专家问卷一)
  • 附录C(评价指标调查专家问卷二)
  • 附录D(评价指标调查专家问卷三)
  • 附录E(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F(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附录G(游客调查问卷)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工业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1)
    • [2].北京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现代园艺 2020(21)
    • [3].海滩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 钦州学院学报 2019(03)
    • [4].历史文化古镇类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溱潼古镇为例[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9(08)
    • [5].山地风景旅游资源评价的三元认知[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01)
    • [6].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 凯里学院学报 2015(01)
    • [7].重庆市博物馆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01)
    • [8].苍溪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基于RMP模型分析[J]. 中华少年 2017(16)
    • [9].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古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16)
    • [10].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评价与功能区划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7(06)
    • [11].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20)
    • [12].应用型高等教育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为例[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 [13].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 [14].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16)
    • [15].解析“后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读《旅游原创策划》有感[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9)
    • [16].影像分析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贡嘎山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7].长春现代人文旅游资源评价[J]. 商 2012(15)
    • [18].回归原义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式重构——以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资源为例[J]. 开发研究 2012(06)
    • [19].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新方式与新模式的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6)
    • [20].国内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2)
    • [2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旅游资源评价[J]. 科技和产业 2009(03)
    • [22].南子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9)
    • [23].宁夏红寺堡区旅游资源评价与绿色开发研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24].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改革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3)
    • [25].《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教学的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01)
    • [26].旅游资源及其评价过程与机制:技术性评价到社会建构视角[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7)
    • [2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廊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以大别山风景道为例[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28].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J]. 新西部 2017(11)
    • [29].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西安文化旅游资源评价[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06)
    • [30].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旅游资源评价[J]. 中国商贸 2011(02)

    标签:;  ;  ;  ;  ;  

    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