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化”到“培育” ——中国重教传统的演变及当代困境

从“教化”到“培育” ——中国重教传统的演变及当代困境

论文摘要

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由于重教传统的存在,中华文明才得以灿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经久不衰,中华智慧才得以远播海外,历久弥香;我们的重教传统延续了千百年的知识和智慧,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英才。从历史上看,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颁行以后,儒家思想便跃居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我国的重教传统也逐渐表现出明显的“教化”倾向,“教化”式教育由此形成。“教化”的实质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将外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礼制规范和风尚习俗内化为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被教化”也就成为了传统教育背景下学生生存状态的突出特征。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民主、科学、自由等现代观念逐渐被国人接纳,传统教育呈现近代转型之势。以“教化”为突出特征的传统教育逐渐向注重个体主动性、个性、自主理性等以“培育”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教育转型。这种重在“培育”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和发展,标志着我国重教传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呈现的更新式发展。“培育”的涵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动力之源的主体性的彰显;二是作为价值定向的个性的追求;三是作为文化诉求的民族性的坚守与创新。从“教化”到“培育”意味着在转型性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由传统的“教化”式教育向现代的“培育”式教育的转型,不过,这种转型难免要遭遇各种阻碍,进而陷入困境:一是源于传统的思想羁绊;二是源于现实的各种教育难题;三是源于时代的道德迷失;四是源于文化的认同危机。如何清除这些阻碍、破解困境,促使教育顺利实现时代转型,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后续研究将围绕此任务展开。“培育”,作为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应然价值取向,必然对我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揭示当代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一是从“工具人”到“理性人”;二是从片面到多元;三是从知识到生命。从“教化”到“培育”不是一种代替式的发展,而是一种重心转移式的转型。“培育”重在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主动性和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各具特色的社会成员。同时,“培育”也注重“教化”,不过,这里的教化着眼于一种普适的、共通的、基本的伦理规范和处世方式,着眼于每一位具有健全理性能力和自主判断意识的现代公民所必须达到的统一要求。显然,这是一种底线式的教化要求。因此,以“培育”为突出特征的当代教育需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理性自觉能力,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意识和践行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一) 历史层面:有助于弘扬传统教育文化的当代价值
  • (二) 实践层面:有助于更新我国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 (三) 理论层面: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体系
  • 三、研究方法及方法论
  • 四、已有研究综述
  • (一) 重教传统
  • (二) 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 (三) 教化
  • (四) 教育现代化
  • 五、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教化”与“培育”的涵义
  • 一、对“教化”的认识
  • (一)“教化”的词源学考察
  • (二)“教化”的基本涵义
  • (三)“教化”的教育学意义
  • 二、对“培育”的理解
  • (一)“培育”的基本涵义
  • (二)“培育”的生命特征
  • (三)“培育”的教育学意义
  • 第二章 崇尚教化:中国重教传统的发展历程
  • 一、从传统到重教传统
  • (一) 传统
  • (二) 重教传统
  • 二、中国重教传统的历史演变
  • (一) 百家争鸣:重教传统的思想萌发
  • (二) 一统天下:重教传统的儒学独尊
  • (三) 制度主导:重教传统的科举登场
  • (四) 续存民间:重教传统潜藏于书院
  • (五) 式微僵化:重教传统的弊端丛生
  • 三、中国重教传统的评析
  • (一)“教化”:中国重教传统的实质
  • (二)“被教化”:传统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生存状态
  • 第三章 中国重教传统的时代挑战与当代困境
  •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近代危机
  • (一) 西方文化思潮冲击传统教育体系
  • (二) 传统教育发展的自觉与反思
  • 二、转型性时代背景下中国重教传统的接续式发展
  • (一) 发掘教育传统的当代价值
  • (二) 从传统性教化到现代性教化
  • (三) 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 三、中国重教传统转型的当代困境
  • (一) 源于传统的思想羁绊
  • (二) 源于现实的教育难题
  • (三) 源于时代的道德迷失
  • (四) 源于文化的认同危机
  • 第四章 走向“培育”:中国重教传统的更新式发展
  • 一、“培育”的当代教育精神
  • (一)“培育”的动力之源:主体性的彰显
  • (二)“自培育”的价值定向:个性的追求
  • (三)“培育”的文化诉求:民族性的坚守与创新
  • 二、“培育”价值取向下的理想人格特征
  • (一) 基本的人性观念
  • (二) 独立意识
  • (三) 成长观念
  • (四) 内心的道德律
  • 三、基于“培育”价值取向,反思当代教育发展趋势
  • (一〕从“工具人”到“理性人”
  • (二) 从片面到多元
  • (三) 从知识到生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极品教师要“得意忘形”[J]. 青年教师 2016(08)
    • [2].传统教育出版社如何布局数字出版[J]. 采写编 2019(06)
    • [3].聆听“达州工会故事”有感[J]. 工会信息 2019(09)
    • [4].读者观点[J]. 小康 2016(20)
    • [5].传统教育出版社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探索[J]. 科技传播 2015(12)
    • [6].浅析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J]. 知识文库 2020(07)
    • [7].中国肖像:传统教育一瞥[J]. 中国诗歌 2018(06)
    • [8].让传统节日散发德育的芬芳[J]. 江苏教育 2017(63)
    • [9].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J]. 电脑迷 2016(09)
    • [10].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创新结合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06)
    • [11].极端的自由教育是歧途[J]. 父母必读 2018(04)
    • [12].幼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J]. 山海经 2016(10)
    • [13].慕课对高校传统教育课程的影响探究[J]. 艺术品鉴 2017(01)
    • [14].“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J]. 考试周刊 2016(96)
    • [15].初中英语教材插图的研究[J]. 商业故事 2016(24)
    • [16].高职英语教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初探[J]. 山西青年 2017(02)
    • [17].解读家风·家训(十二) 《曾国藩家训》的启示意义[J]. 老同志之友 2016(23)
    • [18].中学体育教学之我见[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6(09)
    • [19].“互联网+教育”环境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变革[J]. 考试周刊 2017(03)
    • [20].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是传统教育还是超常教育?[J]. 中华少年 2017(09)
    • [21].补齐短板 提升传统教育实效[J].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02)
    • [22].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J]. 上海教育 2017(10)
    • [23].用行动诠释教育——班主任心得体会[J]. 新课程(小学) 2017(02)
    • [24].英语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的策略探究[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7(09)
    • [25].英雄不减当年志 传统教育托朝阳——缅怀新四军老战士肖克围[J]. 大江南北 2017(05)
    • [26].成果导向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研究[J]. 山西青年 2017(07)
    • [27].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变革的研究[J]. 祖国 2017(08)
    • [28].观点[J]. 福建教育 2017(14)
    • [29].大数据时代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7(03)
    • [30].互联网时代幼儿教育的革新[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7(07)

    标签:;  ;  ;  ;  ;  ;  ;  

    从“教化”到“培育” ——中国重教传统的演变及当代困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