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代油、代蒸汽建陶燃烧转化新技术

以煤代油、代蒸汽建陶燃烧转化新技术

一、建筑陶瓷以煤代油、代汽新型燃烧改造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元[1](2016)在《电能替代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甘肃电力供需形势趋于缓和,电力供应能力的提高为加大电能替代力度,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奠定了基础。随着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能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高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电气化水平成为摆在电网经营企业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全面分析了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力,确定了电能可替代其他能源的潜力,为进一步改善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首先,对电能替代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研究了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增长速度法对2015至2020年各类终端能源消费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未来5年煤炭、石油两大化石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中的占比将增加,而电能的占比尽管略有增加,但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中并不占绝对优势。而后,对全省工业、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的终端能源消费特点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研究了各典型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特点及电能替代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些特定场合以及城市地区的采暖市场,电能具有天然气无法比拟的替代优势,但工业燃气锅炉在经济性方面明显要优于电锅炉。最后,从能源政策、能源价格、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电能的市场竞争力和在工业、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能方面的替代潜力,得出了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比重的相关结论,对今后在电能替代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江红艳[2](2012)在《竹浆木质素系高效分散剂在水煤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进行节能减排,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仍然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水煤浆作为一种新型洁净燃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制浆造纸黑液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黑液的肆意排放不仅造成江河等污染,更是对天然资源的浪费。开发黑液木质素产品,提高其附加值,是大规模利用黑液并防治其污染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大量的陶瓷企业,大量未气化的煤粉和有毒酚水的产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及环境问题,酚水水煤浆的制备更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本文以竹浆造纸黑液为主要原料,通过磺化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木质素系水煤浆高效分散剂,考察了反应液浓度、磺化剂用量、竹浆黑液用量对产品制浆性能的影响;采用UV、FTIR、GPC、1H-NMR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分散剂掺量、制浆用水pH值、制浆温度等不同制浆条件下对浆体流动性的影响以及分散剂在煤/水界面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行为。此外,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酚水水煤浆用木质素系高效分散剂,并研究了其对浆体流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液浓度和磺化剂用量可以有效提高分散剂的分子量和磺化度,具有中等分子量、高磺化度的产品作为水煤浆分散剂的分散降粘性能较优。其中磺化度为2.20mmol·g-1、特性粘度5.42ml·g-1的木质素系高效分散剂GCL3S-B在制浆浓度为58.5%,分散剂掺量为0.5%的条件下水煤浆浆体的表观黏度仅为930mPa·s,性能优于萘系分散剂FDN。对GCL3S-B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重均分子量为16592,数均分子量为4699,分子量分布较宽。与竹浆黑液相比分子量增大,分子中磺酸基含量增加,羧基、酚羟基含量降低。从红外及核磁谱图可以看出,改性反应过程对黑液中木质素的芳香环结构破坏程度较大,存在缩合及脱甲基反应,引入了更多的磺酸基团,分子中接入了较多的脂肪族侧链。采用木质素系高效分散剂GCL3S-B制备水煤浆,加入分散剂存在最优掺量0.75%,使水煤浆的表观黏度最小。增大制浆用水pH或提高制浆温度,均可提高浆体的流动性,如pH值从2变化到12,浆体的表观黏度从1110mPa·s降至949mPa·s;制浆温度从15℃升至55℃,表观黏度下降幅度达到62.24%;在分散剂产品中加入适量电解质(20%的碳酸钠、15%的三聚磷酸钠)或表面活性剂(1%的TX-10)也可显着提高水煤浆浆体的性能,表观黏度最低可达672mPa·s。GCL3S-B在煤/水界面的饱和吸附量略高于FDN,但吸附强度较弱,吸附过程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大于0.99。降低制浆用水pH值或向体系中添加少量Na+、Ca2+、Al3+、Fe2+金属离子,该过程的吸附速率显着增大,加入少量助剂,如1%的TX-10、20%的碳酸钠、15%的三聚磷酸钠则导致动力学吸附速率减慢,吸附程度减小。GCL3S-B在煤/水界面的饱和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其吸附过程除静电吸附作用外还存在其他吸附方式。分别向体系中加入无机盐、尿素后,GCL3S-B在煤/水界面的饱和吸附量发生变化,由此推测过程还存在疏水作用、络合作用及氢键作用,但静电吸附为主要作用力。研究发现,用酚水制备水煤浆的性能优于自来水。在此基础上,将改性合成样品复配了15%三聚磷酸钠制备了酚水水煤浆用高效分散剂GCL3S-FB,并发现中等分子量(特性粘度为6.66mL·g-1)、中等磺化度(磺化度为2.37mmol·g-1)的分散剂在酚水中的制浆性能更优,在制浆浓度为58.5%,掺量为0.5%时浆体的表观黏度仅为803mPa·s,制浆性能与FDN相近。酚水水煤浆的流变曲线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表现为屈服涨塑性。GCL3S-FB掺量由0.3%提高至1.0%,浆体的表观黏度从1370mPa·s降至659mPa·s,屈服应力τ0减小,涨塑性增强。随制浆温度的升高,酚水水煤浆的表观黏度先减小后增大,流动性指数n不断减小后急剧增大,在55℃时有表观粘度减小最低值为487mPa·s,n为1.0613。采用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仪研究酚水水煤浆体系发现,随静置时间的延长,颗粒开始团聚,发生沉降,清液层高度增大,稳定性系数增大,浆体稳定性变差,不同分散剂掺量及不同制浆浓度的体系有较大不同。

魏文珑,王灿,常宏宏,王志忠[3](2009)在《水煤浆的工业应用进展》文中提出水煤浆作为一种新型洁净燃料,在陶瓷、发电、制镁、工业取暖、节能减排和城市供热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水煤浆在技术、环保、经济等方面的诸多优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传名[4](2009)在《低品位水煤浆成浆、燃烧特性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煤浆作为一种代油洁净液体燃料,已在我国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代油、节能和环保效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炭也将面临紧张的供应状况,特别是优质烟煤。而传统的水煤浆一般要求采用洗选精煤制备,这一方面限制了制浆煤种来源,另一方面提高了水煤浆的生产成本,使水煤浆在更大行业范围和领域内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采用原煤或低品位燃料制备浆体燃料开始受到人们关注。燃料特性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它的成浆特性和燃烧特性,本文结合汕头万丰热电厂220t/h燃油设计锅炉改烧水煤浆项目,对低品位燃料在成浆特性、流变特性、燃烧特性、结渣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首先在实验室对低挥发分煤的成浆特性和流变特性进行了详细试验研究,利用已有的4种添加剂,在浓度为65%-66%范围时,低挥发分水煤浆粘度基本上能控制在1000Pa.s以下;MF型添加剂效果最好,最大成浆浓度可以达到66.49%。低挥发分水煤浆的流变特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属于假塑性流体。热重和卧式炉试验表明几种低品位燃料燃烧过程相似,炉内燃烧温度比较接近;低挥发分水煤浆和潞安煤泥水煤浆的着火温度高于大同烟煤水煤浆,综合燃烧性能以及燃烧前期的反应能力也比后者差。大同烟煤石油焦5比5混浆的燃烧特性和大同烟煤水煤浆接近;低挥发分水煤浆的结渣不严重而潞安煤泥水煤浆和大同烟煤石油焦5比5混浆相对较为严重。接着针对220t/h燃油设计锅炉进行改烧水煤浆的设计,对改造中存在的难点和低品位水煤浆燃烧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创新性提出了带预燃室非对称水煤浆燃烧器。燃烧试验表明改造是成功的,低挥发分水煤浆在炉内燃烧稳定,锅炉各种参数能达到设计要求并满足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在缺氧的情况下,燃烧效率和锅炉效率分别达到97%和89%。排烟SO2浓度与燃油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NOx排放也在较低的水平。利用硅碳棒对炉内燃烧区域结渣过程进行研究,并对结渣棒上的灰渣进行XRD图谱和SEM分析研究,结合单一煤灰成分结渣指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以及基于属性数学与联系数学的结渣特性综合模型进行结渣预测,表明低挥发分水煤浆属中轻结渣,预测结果与结渣特性试验结果相吻合。最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了220t/h锅炉水煤浆燃烧过程和污染物排放规律,获得了不同负荷以及高、中、低三种挥发分水煤浆的炉内流场分布、温度场分布、气氛场分布等规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和实验数据验证吻合较好,对水煤浆锅炉的燃烧调整试验和优化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低品位水煤浆(低挥发分水煤浆、煤泥水煤浆、烟煤和石油焦混浆)成浆特性理想,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能在锅炉上温度稳定着火和燃烧,满足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因此,研究开发并在燃油锅炉上应用低品位水煤浆是可行性,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吴肇光[5](2009)在《福建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

宋彬彬[6](2008)在《褐煤低温热改质及成浆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褐煤在我国的储量十分丰富,但由于其水分含量高,热值低,活性强,长距离输送经济性差,目前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水煤浆作燃料或气化原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但褐煤直接制备水煤浆,其成浆性能较差。本文对霍林河和小龙潭褐煤进行了低温热处理改质,考察了改质煤样的物理化学变化;并用改质后煤样制各水煤浆,考察了成浆浓度、粘度和稳定性等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在不改变煤的基本结构的低分解温度下,研究了改质前后霍林河和小龙潭煤样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热改质后煤样相对于原煤,碳含量提高,氧含量和挥发分降低,与此相关,热值显着提高,表明低温热改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年轻煤的“煤阶”。霍林河褐煤的较佳改质条件为:恒温温度350℃,恒温时间20min;小龙潭褐煤的较佳改质条件为:恒温温度300℃,恒温时间20min。此外,改质后煤样的活性含氧基团随着改质温度的提高,含量降低。特别是羧基,温度为350℃时,霍林河和小龙潭褐煤样的羧基含量分别降低了77.64%和71.87%。用霍林河和小龙潭改质煤样制成水煤浆,考察了球磨时间、添加剂的添加量和搅拌强度等对成浆性的影响,并通过改善粒度级配提高水煤浆的成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霍林河煤在加热350℃、时间1h、添加剂的添加量为0.5%和搅拌强度1000r/min的条件下,其成浆浓度为62.5%,粘度为460 mPa·s;小龙潭煤在加热450℃、时间1.5h、添加剂的添加量为0.5%和搅拌强度1000r/min的条件下,其成浆浓度为61.4%,粘度为680 mPa·s。用霍林河350℃煤样制作水煤浆,在粘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其较佳粒度级配为w(250μm~150μm)∶w(150μm~75μm)∶w(75μm~38μm)∶w(<38μm)=10∶10∶20∶60。用固体热载体法热解制得反应槽半焦制备的半焦水浆成浆浓度较高,但稳定性和流变性较差;小龙潭原煤的加入对其流变性及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可明显改变浆体的流变特性,使浆体呈屈服假塑性流体,并对浆体的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如510℃反应器半焦单独制浆的成浆浓度达到63.14%,粘度为805 mPa·s,浆体呈屈服胀塑性;20%小龙潭原煤加入后成浆浓度变为62.39%,粘度为1050mPa·s,流变性由屈服胀塑性变为屈服假塑性,从稳定性来看,出现软沉淀的时间由1天提高到5天。

汪明[7](2008)在《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控制黑烟污染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目前世界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工业燃煤陶瓷窑炉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炭黑粒径较小,并具有疏水性的表面。由于炭黑的特殊性质,传统的烟尘治理技术难以有效去除炭黑。本论文首先从炭黑粒子产生的机理出发,对炭黑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了深入的研究,为后面黑烟的去除作好准备。在对炭黑特性的详细研究、阅读大量文献的思考后提出了一种去除炭黑的新方法:对传统袋式除尘器进行改造、更新,采用陶瓷质微孔管代替传统的纤维滤料,研制开发出一种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用干法过滤去除黑烟。微孔陶瓷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且机械强度高,刚性大,不容易外形变化和孔径变型,气孔分布均匀,使用寿命长,再生、清渣简易,维修方便,运行费用低。可以代替棉布、丝织物、塑料、贵金属网等滤材。价格低,并消除了这些滤材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微孔陶瓷的这些优异性能,使它在化工、石油、冶金、机械、炼油、纺织、医药、食品、酿酒、火电、电镀、核工业等行业中广泛用于扩散、吸收、混合、流态化、过滤等操作。还可用作催化剂载体。在环保领域中,更显出微孔陶瓷在治理“三废”方面的独特功能和使用价值。本实验通过对微孔陶瓷干法过滤除尘器的研究,了解并介绍了微孔陶瓷滤料的基本性质。通过在不同的入口粉尘浓度和过滤速度的状态下对该设备进行测试,对风量、反吹时间等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了调整,让整个设备工作方式更加合理。并对反吹,粒径分布,分级效率等问题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对设备本身的压力损失等工作情况做了初步的校核和测量,以供参考。

陈佩仪[8](2006)在《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的研究及工业应用》文中认为目前,广东省特别是佛山地区有大量的陶瓷生产企业,其能源供应采用煤气化工艺,每年产生大量的煤气化工艺废水,这些废水含大量的氰化物、挥发酚等难处理组分,直接进行废水处理需投入大量资金。本研究将此类废水和煤气化过程筛分的粉煤混合制备成水煤浆燃料。在国内,利用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很少,尚处于初步阶段。 本文研究以顺成陶瓷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运行的煤气化和水煤浆燃烧工艺为模型体系。主要是以煤气净化废水(属于焦化废水,包括煤气洗涤废水、除尘废水及焦油分离水)制备水煤浆并应用于陶瓷生产过程中粉料干燥炉,以对焦化废水能否回收制水煤浆提供数据与理论基础。本文不仅对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焦化废水、各阶段煤气及水煤浆燃烧后的烟气总排放口的污染物作基础性的定性、定量分析,而且还对其制备应用及在陶瓷企业中的适用性作详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煤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污染物众多,其简单的净化系统起到了一定的净化效果。水煤浆燃烧后的烟气总排放口污染物中颗粒物及氟化物含量超标,说明工艺基本上合理,但在工艺上还需要有所改进,以减少这两项排放物的含量。测定的焦化洗涤废水的成分含量复杂,有害种类众多,直接处理难以达到国家标准且经济上不允许。通过硫含量的平衡估算,得出原煤的硫含量与系统中测定的硫含量偏差为2.97%。 把焦化洗涤废水回收焦油后用作水煤浆原料,既解决了焦化废水的排放问题,又充分利用了不适用于煤气化工艺的煤粉,大大降低了陶瓷企业的能源消耗。从经济角度考虑,用焦化废水制成的水煤浆与原用的重油比较,一年可节省费用383万元。利用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不仅能变废为宝,还大大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结果表明,利用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焦化废水及粉煤为原料制备水煤浆燃料达到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目标,完全适用于现有陶瓷企业的推广使用。

崔箫[9](2006)在《基于湿法(表面、混凝作用)和干法控制黑烟污染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目前世界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工业燃煤陶瓷窑炉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炭黑粒径较小,并具有疏水性的表面。由于炭黑的特殊性质,传统的烟尘治理技术难以有效去除炭黑。本论文首先从炭黑粒子产生的机理出发,对炭黑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了深入的研究,为后面黑烟的去除作好准备。在对炭黑特性的详细研究、阅读大量文献的思考后提出了两种去除炭黑的新方法:一是对传统袋式除尘器进行改造、更新,将新型的材料——微孔陶瓷作为除尘器的滤料,用干法过滤去除炭黑;二是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及混凝剂,在改善炭黑与水的润湿性的同时,改变炭黑在溶液中的沉降状态,从而加快炭黑的润湿、沉降速度,提高炭黑的去除效率。在湿法去除炭黑实验中,首先验证加入无机絮凝剂AlCl3·6H2O和有机絮凝剂PAM的协同效应,并考察了添加药剂顺序对其协同效应的影响。然后,从改变炭黑的润湿性和沉降状态入手,配置了一系列的混凝剂加表面活性剂的溶液,考察各物质间是否有协同或排斥效应。通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量,对混凝剂在各个浓度下表面张力值最低溶液进行炭黑去除效率的测定,最终选定了一组最佳配方: 100 Na2SO4( mmol·L-1)+1.2 SDBS( mmol·L-1)+40 PAM (mg·L-1),其炭黑的去除效率达到94.34%。在采用干法去除炭黑的实验研究时,首先分析了传统滤料与微孔陶瓷的特点,研究微孔陶瓷的滤料特性;在滤料荷好尘的情况下,研究了除尘器的过滤性能。并对除尘器的整体性能做了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的烟尘浓度和过滤速度下炭黑的去除效率。研究发现:当含尘浓度在1 000mg/m31 250mg/m3的范围内,过滤风速控制在1.0m/min1.5m/min时,炭黑去除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7.6%。两种去除炭黑的方法均在传统除尘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传统的湿法除尘基础上,在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善炭黑和水的润湿性;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混凝剂有效改善了炭黑在溶液中的沉降状态,使炭黑更容易被水润湿并快速沉降而被捕集。采用新型耐高温的微孔陶瓷材料作为除尘器的滤料,继承了袋式除尘器的高除尘效率特点,对除尘器进行优化设计,有效地提高炭黑的去除效率。两种方法对炭黑的去除开拓了新的思路和广阔的工业推广前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2005)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建筑陶瓷以煤代油、代汽新型燃烧改造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陶瓷以煤代油、代汽新型燃烧改造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电能替代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现状
    2.1 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1.1 能源消费总体情况
        2.1.2 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结构
    2.2 分行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2.1 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行业构成
        2.2.2 农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2.3 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2.4 第三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2.5 居民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3 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和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1 简单平均预测法
    3.2 滑动平均预测法
    3.3 指数平滑预测法
    3.4 增长速度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应用
    4.1 运用增长速度法预测2015至 2020 年每年的终端能源消耗
        4.1.1 增长速率序列和未来的增长率的确定
        4.1.2 预测结果
    4.2 对预测结果的分析
        4.2.1 未来几年终端能源消费趋势分析
        4.2.2 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行业终端能源消费特点研究及替代方案
    5.1 工业重点行业终端能源消费特点研究
        5.1.1 工业行业中的电能替代方案
        5.1.2 工业替代典型环节的经济性分析
    5.2 第三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特点研究
        5.2.1 交通运输
        5.2.2 空调制冷
        5.2.3 采暖系统
    5.3 居民终端能源消费消费特点研究
        5.3.1 居民主要用能情况分析
        5.3.2 居民对能源价格的接受程度分析
        5.3.3 主要用能设备替代可行性分析
        5.3.4 电能可替代环节及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能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潜力
    6.1 能源政策
    6.2 能源价格
    6.3 新技术新设备应用
        6.3.1 干燥技术
        6.3.2 交通运输工具
        6.3.3 制冷与采暖
    6.4 其它方面
        6.4.1 环境保护
        6.4.2 结构调整
    6.5 工业重点行业电能替代潜力分析
    6.6 第三产业电能替代环节潜力分析
        6.6.1 交通运输业替代环节及潜力分析
        6.6.2 地源热泵推广潜力分析
        6.6.3 电锅炉推广潜力分析
    6.7 居民电能替代环节及潜力分析
    6.8 营销策略
    6.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竹浆木质素系高效分散剂在水煤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木质素的概述
        1.1.1 木质素的应用研究
        1.1.2 造纸黑液的来源及主要成分
        1.1.3 造纸黑液的综合利用现状
    1.2 水煤浆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水煤浆技术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1.2.2 酚水水煤浆的应用
        1.2.3 水煤浆吸附分散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3 木质素类水煤浆分散剂的应用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主要实验仪器及反应装置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1.3 主要反应装置
    2.2 样品分析方法
        2.2.1 竹浆黑液样品分析
        2.2.2 酚水样品分析
    2.3 竹浆黑液及分散剂的结构特征测试
        2.3.1 紫外吸收光谱(UV)测试
        2.3.2 红外吸收光谱(IR)测试
        2.3.3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
        2.3.4 特性粘度的测定
        2.3.5 元素分析测试
        2.3.6 官能团含量的测定
        2.3.6.1 磺酸基含量的测定
        2.3.6.2 羧基和酚羟基含量的测定
        2.3.7 核磁共振(1H-NMR)测试
    2.4 水煤浆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2.4.1 煤粉的制备
        2.4.2 煤样的工业分析
        2.4.3 煤粉的粒度分布
        2.4.4 水煤浆的制备
        2.4.5 水煤浆流动性的测定
        2.4.6 水煤浆表观粘度及流变性的测定
        2.4.7. 水煤浆稳定性的测定
    2.5 煤/水界面性能测试
        2.5.1 分散剂在煤/水界面吸附性能测试
        2.5.2 煤粒及分散剂表面电位的测定
        2.5.3 溶液在煤粒表面接触角的测定
第三章 竹浆木质素系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
    3.0 引言
    3.1 竹浆黑液样品分析
    3.2 竹浆木质素系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
        3.2.1 反应溶液的浓度对磺化产物性能的影响
        3.2.2 亚硫酸钠用量对磺化产物性能的影响
        3.2.3 不同竹浆黑液量对磺化产物性能的影响
    3.3 竹浆造纸黑液与木质素分散剂的分子结构表征
        3.3.1 紫外光谱分析
        3.3.2 红外光谱分析
        3.3.3 元素分析
        3.3.4 凝胶色谱分析
        3.3.5 官能团含量的测定
        3.3.6 核磁光谱分析
    3.4 竹浆黑液木质素水煤浆分散剂的制浆性能
        3.4.1 分散剂掺量的影响
        3.4.2 制浆用水pH的影响
        3.4.3 制浆温度的影响
        3.4.4 电解质的影响
        3.4.5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质素分散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作用机理
    4.0 引言
    4.1 木质素分散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4.1.1 木质素分散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
        4.1.2 制浆条件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4.2 木质素分散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等温线研究
    4.3 木质素分散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作用力研究
        4.3.1 pH值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4.3.2 无机盐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4.3.3 尿素对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质素系高效分散剂在陶瓷厂酚水水煤浆中的应用
    5.0 引言
    5.1 酚水样品分析
    5.2 酚水水煤浆用竹浆木质素分散剂的制备
        5.2.1 分子量的影响
        5.2.2 磺化度的影响
        5.2.3 助剂的影响
    5.3 木质素分散剂对酚水水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5.3.1 分散剂掺量的影响
        5.3.2 制浆温度的影响
    5.4 木质素分散剂对酚水水煤浆稳定性能的影响
        5.4.1 制浆浓度的影响
        5.4.2 分散剂掺量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低品位水煤浆成浆、燃烧特性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搞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能源结构特点
        1.1.2 我国石油生产和供应现状
    1.2 水煤浆技术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水煤浆技术发展现状
        1.2.2 国内水煤浆技术发展现状
    1.3 水煤浆制备技术
        1.3.1 水煤浆制备技术和工艺
        1.3.2 水煤浆添加剂技术
        1.3.3 水煤浆品种及质量规范
    1.4 水煤浆燃烧技术
        1.4.1 水煤浆燃烧特点
        1.4.2 水煤浆燃烧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
    1.5 低品位水煤浆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内容
2 低品位水煤浆成浆特性和流变特性研究
    2.1 前言
    2.2 燃料特性
        2.2.1 燃料成分分析
        2.2.2 燃料粒度分布
    2.3 水煤浆制备方法和测试仪器
        2.3.1 电动搅拌干法制浆
        2.3.2 定粘浓度定义
        2.3.3 测试仪器及测量方法
    2.4 低品位水煤浆成浆特性研究
        2.4.1 水煤浆的粘温特性
        2.4.2 浓度对粘度的影响
        2.4.3 添加剂对粘度的影响
    2.5 低品位水煤浆的流变性及流变方程
        2.5.1 低品位水煤浆的流变特征
        2.5.2 基于幂律模型的流变方程
    2.6 低品位水煤浆稳定性试验研究
        2.6.1 静态稳定性测量方法
        2.6.2 倒置法研究水煤浆稳定性
    2.7 本章小结
3 低品位水煤浆热重试验和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仪器及方法
        3.2.1 热天平工作原理及系统
        3.2.2 TGA/SDTA851热重分析仪及实验方法
        3.2.3 实验样品成分特征
        3.2.4 TG-DTG分析方法
    3.3 非等温热重试验研究
        3.3.1 不同水煤浆燃料的TG-DTG曲线
        3.3.2 不同升温速率的热重分析
        3.3.3 水焦浆(石油焦水浆)的热重分析
    3.4 基于热分析的着火和燃尽特性指数
        3.4.1 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和可燃性指数
        3.4.2 低品位水煤浆燃烧特性分析
        3.4.3 水焦浆燃烧特性分析
    3.5 低品位水煤浆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
        3.5.1 动力学研究方法
        3.5.2 Coats-Redfern法求解方程
        3.5.3 低品位水煤浆燃烧动力学参数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低品位水煤浆卧式炉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4.1 3.2MW燃烧试验装置及系统
        4.1.1 卧式炉及烟风系统
        4.1.2 燃烧器及喷嘴
        4.1.3 炉前供浆系统
    4.2 试验燃料和工况
        4.2.1 燃料特性及制备方法
        4.2.2 试验工况
    4.3 煤浆燃烧试验全系统运行参数分析
    4.4 低品位水煤浆悬浮燃烧特性研究
        4.4.1 炉膛轴向及径向温度场分布特征
        4.4.2 炉内燃烧气氛分布特征
        4.4.3 燃烧效率计算
    4.5 燃烧过程含碳颗粒的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
        4.5.1 沿轴向颗粒含碳量分布
        4.5.2 颗粒形态变化的SEM分析
    4.6 低品位水煤浆在筒形炉内灰渣沉积特性
        4.6.1 硅碳棒研究结渣方法
        4.6.2 燃烧过程结渣的外貌特征
        4.6.3 灰渣沉积量和沉积速率的计算
    4.7 低品位水煤浆火焰黑度的测量及分布研究
        4.7.1 火焰黑度的测量原理
        4.7.2 卧式炉内火焰黑度分布规律
    4.8 低品位水煤浆污染物排放特性
        4.8.1 不同燃料气态污染物排放特征
        4.8.2 不同燃料粉尘排放浓度
    4.9 本章小结
5 220t/h燃油锅炉改烧水煤浆关键技术研究
    5.1 220t/h(1#炉)燃油锅炉介绍
    5.2 改造原则和技术难点
        5.2.1 油炉改造原则和技术要求
        5.2.2 油炉改烧水煤浆技术难点
    5.3 锅炉本体改造关键技术
        5.3.1 炉膛及水冷壁
        5.3.2 非对称射流水煤浆燃烧器
        5.3.3 撞击式水煤浆雾化喷嘴
        5.3.4 受热面改造及防尘、防磨
    5.4 出渣除尘和辅机系统
        5.4.1 出渣方法和装置
        5.4.2 飞灰浓度估算及除尘器选择
        5.4.3 主要辅机改造
        5.4.4 锅炉范围其他部件改造
    5.5 低品位燃料热力计算结果
        5.5.1 燃料特性
        5.5.2 热力计算结果分析讨论
    5.6 水煤浆系统研究
        5.6.1 港口储存和罐车运输
        5.6.2 厂区水煤浆卸贮运系统
        5.6.3 炉前水煤浆供浆系统
    5.7 本章小结
6 低挥发分水煤浆在220t/h锅炉上的燃烧试验
    6.1 试验工况及燃料特性
        6.1.1 试验工况
        6.1.2 燃料成分
        6.1.3 粒度、粘度和稳定性
    6.2 水煤浆燃烧调试方法和内容
        6.2.1 调整试验方法
        6.2.2 测试内容和方法
    6.3 锅炉燃油调试和试验结果
        6.3.1 燃料和工况
        6.3.2 锅炉燃油时主要运行参数
        6.3.3 炉内温度场分布
        6.3.4 热效率测定与计算
        6.3.5 油燃烧烟气排放测试结果
    6.4 锅炉燃水煤浆调试和试验结果
        6.4.1 水煤浆点火过程
        6.4.2 浆枪位置和雾化蒸汽参数
        6.4.3 不同燃浆工况锅炉主要运行参数
        6.4.4 燃烧效率和锅炉效率计算
    6.5 燃浆燃烧器出口及炉膛温度分布
        6.5.1 燃烧器喷口温度分布
        6.5.2 炉膛燃烧区域及炉膛出口温度分布
    6.6 水煤浆燃烧火焰黑度测量与计算
        6.6.1 黑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6.6.2 220t/h锅炉水煤浆燃烧火焰黑度
    6.7 低挥发分水煤浆燃烧排烟成分及污染物
    6.8 本章小结
7 低挥发分水煤浆灰渣沉积和结渣特性的研究
    7.1 引言
    7.2 试验设备、内容和方法
        7.2.1 试验设备
        7.2.2 试验内容
        7.2.3 试验方法
        7.2.4 试验工况
    7.3 煤灰成分预测结渣特性
        7.3.1 水煤浆灰成分分析
        7.3.2 煤灰成分预测方法
        7.3.3 基于煤灰成分的预测结果
    7.4 锅炉燃烧区域灰渣沉积动态过程研究
        7.4.1 硅碳棒结渣观察分析
        7.4.2 燃烧区域灰渣沉积量和沉积速率
    7.5 XRD与SEM辅助结渣特性分析研究
        7.5.1 XRD辅助结渣特性分析研究
        7.5.2 SEM辅助结渣特性分析研究
    7.6 基于模糊数学的结渣评判模型及预测
        7.6.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7.6.2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7.7 基于属性和联系数学的结渣综合评判模型及预测
        7.7.1 结渣综合评别模型
        7.7.2 模型应用及预测结果
    7.8 本章小结
8 220t/h锅炉水煤浆燃烧CFD数值模拟
    8.1 模拟对象和条件
        8.1.1 锅炉和燃烧器简介
        8.1.2 燃烧器配风
        8.1.3 燃料特性和计算工况
    8.2 网格划分和计算方法
        8.2.1 炉膛建模
        8.2.2 网格划分
        8.2.3 计算方法
        8.2.4 软件介绍
    8.3 燃烧数值计算模型
        8.3.1 湍流模型
        8.3.2 燃烧模型
        8.3.3 热辐射模型
        8.3.4 离散相模型
        8.3.5 NO_x生成模型
    8.4 低挥发分水煤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8.4.1 炉膛温度、气氛及速度分布
        8.4.2 一次风截面温度、气氛及速度分布
        8.4.5 二次风截面温度、气氛及速度分布
    8.5 变工况下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8.5.1 不同负荷下炉膛高度方向温度分布
        8.5.2 不同浆种下炉膛高度方向温度分布
    8.6 NO_x生成浓度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8.7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对比
    8.8 本章小结
9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9.1 全文总结
        9.1.1 成浆和流变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9.1.2 热重分析及燃烧试验研究
        9.1.3 燃油设计锅炉改造技术及燃烧和结渣试验研究
        9.1.4 数值模拟计算
    9.2 本文创新之处
    9.3 不足之处和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褐煤低温热改质及成浆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1.1 褐煤特性及其利用
        1.1.2 水煤浆技术的发展现状
    1.2 褐煤的改质工艺
        1.2.1 褐煤的脱灰改质工艺
        1.2.2 褐煤的脱水改质工艺
        1.2.3 褐煤的低温热改质工艺
    1.3 水煤浆技术概述
        1.3.1 水煤浆的制备技术
        1.3.2 水煤浆成浆性与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评定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霍林河和小龙潭褐煤的低温热处理
        2.1.1 基础性质分析及热解动力学分析
        2.1.2 低温热处理实验过程
        2.1.3 煤样低温热处理前后的样品分析
    2.2 水煤浆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2.2.1 水煤浆的添加剂的选择
        2.2.2 水煤浆的制备工艺
        2.2.3 水煤浆浓度的测定
        2.2.4 水煤浆流变性的测定
        2.2.5 水煤浆稳定性的测定
3 褐煤的低温热处理实验
    3.1 热重及热解动力学分析
        3.1.1 热重实验
        3.1.2 热解动力学分析
    3.2 低温热处理前后褐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3.2.1 恒温时间的选择
        3.2.2 低温热处理前后煤样的煤质分析
        3.2.3 煤样低温热处理前后基本组成结构的变化
        3.2.4 煤样低温热处理前后含氧官能团的变化
        3.2.5 煤样低温热处理前后比表面积的变化
        3.2.6 煤样低温热处理前后吸水性的变化
        3.2.7 煤样低温热处理前后吸氧量的变化
    3.3 本章小结
4 改善霍林河和小龙潭煤成浆性能的研究
    4.1 霍林河和小龙潭改质煤成浆性能研究
        4.1.1 球磨时间对水煤浆粒度分布的影响
        4.1.2 添加剂的添加量对成浆性能的影响
        4.1.3 搅拌强度对成浆性的影响
    4.2 低温热改质提高成浆性能研究
        4.2.1 改质温度对成浆性能的影响
        4.2.2 加热时间对成浆性的影响
        4.2.3 氧含量对煤浆表观粘度的影响
    4.3 粒度级配改善成浆性能研究
        4.3.1 浓度对煤浆粘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4.3.2 不同粒度级配对浆体粘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小龙潭褐煤固体热载体法热解制得半焦的成浆性能研究
    5.1 固体热载体法热解制得半焦过程
    5.2 各反应温度半焦单独制浆的成浆性能研究
    5.3 小龙潭原煤与不同反应温度半焦配比混合制浆的实验
        5.3.1 小龙潭原煤的加入量对各反应温度半焦成浆浓度的影响
        5.3.2 小龙潭原煤的加入量对各反应温度半焦水浆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5.3.3 煤样的表面性质对其成浆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控制黑烟污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以及实验目的
        1.1.1 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
    1.2 工业燃煤陶瓷窑炉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2.1 黑烟简介及其危害
        1.2.2 粉尘及其危害
        1.2.3 硫氧化物SO_X 及其危害
        1.2.4 氮氧化物NO_X 及其危害
    1.3 黑烟的形成的相关问题
        1.3.1 黑烟是能源浪费产生的结果
        1.3.2 产生机理
        1.3.3 燃烧过程中炭黑粒子的生成机理
    1.4 影响控制燃煤窑炉产生黑烟的因素
        1.4.1 煤种的差异
        1.4.2 空气供应量
        1.4.3 空气与煤挥发分的混合状况
        1.4.4 炉温
        1.4.5 燃烧时煤的挥发分停留时间
    1.5 现阶段消除黑烟的技术
        1.5.1 主要技术简介
        1.5.2 治理难点
        1.5.3 发达国家对工业陶瓷窑炉的污染控制
    1.6 黑烟消除的新思路及研究方法
        1.6.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6.2 根据炭黑性质特点提出去除黑烟的新方法
    1.7 研究内容
第2章 微孔陶瓷的介绍和研究
    2.1 微孔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
        2.1.1 挤压成型工艺
        2.1.2 颗粒堆积工艺
        2.1.3 发泡工艺
        2.1.4 添加造孔剂工艺
        2.1.5 通过多孔模板复制形成气孔的制备工艺
        2.1.6 溶胶-凝胶工艺
        2.1.7 升华-干燥工艺
        2.1.8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2.2 微孔陶瓷材料的应用
        2.2.1 熔融金属过滤材料
        2.2.2 催化剂载体
        2.2.3 隔热材料
        2.2.4 作为布气材料
        2.2.5 食品、医药行业用微孔陶瓷材料
        2.2.6 生物工程材料
        2.2.7 辐射活化材料
    2.3 微孔陶瓷管的性能设计
        2.3.1 孔径
        2.3.2 渗透量
第3章 炭黑的性质
    3.1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炭黑的外观
    3.3 炭黑的组成
    3.4 炭黑的堆密度
    3.5 粒径分布
    3.6 炭黑的比表面积
    3.7 炭黑的润湿性
    3.8 炭黑的安息角
    3.9 炭黑的粘附性
第4章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的性能实验及炭黑去除效果的研究
    4.1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式除尘器简介
        4.1.1 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
        4.1.2 袋式除尘器技术特点
        4.1.3 影响袋式除尘器效率和寿命的因素
    4.2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
        4.2.1 研发除尘器的原则
        4.2.2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性能特点
        4.2.3 新型滤料—微孔陶瓷
    4.3 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4.3.1 实验装置与设备
        4.3.2 滤料空载压降实验
        4.3.3 模拟新滤料荷尘实验
        4.3.4 设备质量除尘效率测试
        4.3.5 设备分级除尘效率测试
        4.3.6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的清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的研究及工业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焦化废水概述
        1.2.1 焦化废水的来源、性质及危害
        1.2.2 焦化废水的一般处理流程
        1.2.3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
        1.2.4 焦化废水的处理难点
    1.3 水煤浆技术概述
        1.3.1 水煤浆的性质
        1.3.2 水煤浆的制备
        1.3.3 水煤浆燃烧过程特性
        1.3.4 水煤浆的应用优势
    1.4 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的研究概况
    1.5 选题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标
        1.5.2 课题来源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思路设计
第二章 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的基础研究
    2.1 引言
    2.2 煤气化工艺流程简述
    2.3 气态物的分析
        2.3.1 评价参数
        2.3.2 采样布点
        2.3.3 分析方法
        2.3.4 结果和讨论
    2.4 焦化废水分析
        2.4.1 评价参数
        2.4.2 采样点
        2.4.3 分析方法
        2.4.4 结果及讨论
    2.5 硫含量的平衡估算
第三章 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的应用分析
    3.1 引言
    3.2 原材料分析
        3.2.1 原煤分析
        3.2.2 添加剂分析
    3.3 焦化废水预处理
        3.3.1 焦油分离水
        3.3.2 煤气洗涤废水
        3.3.3 除尘废水
    3.4 水煤浆制备工艺
        3.4.1 水煤浆质量指标
        3.4.2 水煤浆制备流程
第四章 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的适用性分析
    4.1 引言
    4.2 陶瓷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途径
        4.2.1 实施步骤
        4.2.2 本研究清洁生产途径
    4.3 效益分析
        4.3.1 经济效益
        4.3.2 环境效益
    4.4 水煤浆技术在陶瓷企业中的应用及推广
        4.4.1 应用情况
        4.4.2 存在问题
        4.4.3 推广的制约因素
        4.4.4 对策及建议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独创性声明
致谢

(9)基于湿法(表面、混凝作用)和干法控制黑烟污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陶瓷窑炉黑烟的主要成因及污染现状
    1.2 陶瓷窑炉黑烟的危害
    1.3 陶瓷窑炉黑烟的产生机理
        1.3.1 黑烟的产生是能源的浪费
        1.3.2 发达国家工业陶瓷窑炉的污染控制
        1.3.3 国内陶瓷窑炉产生黑烟的机理
    1.4 燃烧过程中炭黑粒子的生成机理
        1.4.1 气体火焰中炭黑的生成机理
        1.4.2 煤燃烧过程炭黑的生成机理模型
第2章 炭黑产生的影响因素及物化性质
    2.1 影响控制燃煤窑炉产生黑烟的因素
        2.1.1 煤种的差异
        2.1.2 空气供应量
        2.1.3 空气与煤挥发分的混合状况
        2.1.4 炉温
        2.1.5 燃烧时煤挥发分的停留时间
    2.2 炭黑的性质
        2.2.1 炭黑的外观
        2.2.2 炭黑的组成
        2.2.3 炭黑的堆密度
        2.2.4 粒径分布
        2.2.5 炭黑的比表面积
        2.2.6 炭黑的润湿性
        2.2.7 炭黑的安息角
        2.2.8 炭黑的粘附性
    2.3 现阶段消除黑烟的技术
        2.3.1 燃煤陶瓷窑炉烟尘治理技术的难点
        2.3.2 消除黑烟的主要技术
    2.4 去除炭黑的新思路及研究方法
        2.4.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4.2 根据炭黑性质特点提出去除黑烟的新方法
    2.5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2.5.1 基于表面和混凝机理的湿法控制炭黑的研究
        2.5.2 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的性能实验及炭黑去除效果的研究
第3章 基于表面和混凝作用的湿法去除炭黑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原理
        3.1.1 实验方案
        3.1.2 实验设备
        3.1.3 实验化学药品
    3.2 混凝剂溶液去除炭黑的对比实验
        3.2.1 混凝剂的混凝原理
        3.2.2 混凝剂溶液的炭黑去除实验
        3.2.3 实验结果
    3.3 表面活性剂与有机絮凝剂的复配实验(A 组)
        3.3.1 炭黑的润湿原理
        3.3.2 A 组配方1 实验
        3.3.3 A 组配方2 实验
        3.3.4 A 组配方3 实验
    3.4 表面活性剂与无机凝聚剂的复配实验(B 组)
        3.4.1 B 组配方1 实验
        3.4.2 B 组配方2 实验
        3.4.3 B 组配方3 实验
    3.5 表面活性剂、凝聚和絮凝剂的复合实验(C 组)
        3.5.1 C 组配方1 实验
        3.5.2 C 组配方2 实验
        3.5.3 C 组配方3 实验
    3.6 实验现象分析与讨论
        3.6.1 实验现象与结果
        3.6.2 实验机理与分析
    3.7 应用前景
第4章 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的过滤性能实验研究
    4.1 过滤式除尘器简介
        4.1.1 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
        4.1.2 袋式除尘器技术特点
        4.1.3 影响袋式除尘器效率和寿命的因素
    4.2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
        4.2.1 研发除尘器的原则
        4.2.2 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性能特点
        4.2.3 新型滤料—微孔陶瓷
    4.3 除尘器性能的实验研究内容
        4.3.1 实验内容
        4.3.2 实验装置与设备
    4.4 除尘器性能的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4.4.1 除尘器处理风量与静压环静压关系
        4.4.2 干式微孔除尘器过滤风速与压力损失的关系
        4.4.3 新鲜微孔陶瓷滤料的荷尘
        4.4.4 黑烟入口浓度与除尘效率之间的关系
        4.4.5 干式微孔除尘器的清灰
    4.5 结论
第5章 工业应用前景分析
    5.1 工业应用方案
    5.2 工业应用经济效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授受及申请专利

(10)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一) 能源消费特点
    (二) 能源利用情况
        1.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2.节能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的差距
    (三) 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三、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遵循原则
        1.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2.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
        3.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4.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
        5.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6.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三) 节能目标
        1.宏观节能量指标:
        2.主要产品 (工作量) 单位能耗指标:
        3.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
        4.宏观管理目标:
四、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一) 重点领域
        1.重点工业
        2.交通运输
        3.建筑、商用和民用
    (二) 重点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 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
    (二) 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促进节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
    (三) 制定和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
    (四) 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
    (五) 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
    (六) 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
    (七) 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
    (八)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九) 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
    (十) 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规划实施

四、建筑陶瓷以煤代油、代汽新型燃烧改造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电能替代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力研究[D]. 李春元.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4)
  • [2]竹浆木质素系高效分散剂在水煤浆中的应用研究[D]. 江红艳.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3]水煤浆的工业应用进展[J]. 魏文珑,王灿,常宏宏,王志忠. 选煤技术, 2009(06)
  • [4]低品位水煤浆成浆、燃烧特性研究及应用[D]. 张传名. 浙江大学, 2009(01)
  • [5]福建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选择[J]. 吴肇光.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S1)
  • [6]褐煤低温热改质及成浆性能研究[D]. 宋彬彬.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8)
  • [7]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控制黑烟污染的实验研究[D]. 汪明. 湖南大学, 2008(01)
  • [8]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的研究及工业应用[D]. 陈佩仪. 广东工业大学, 2006(09)
  • [9]基于湿法(表面、混凝作用)和干法控制黑烟污染的实验研究[D]. 崔箫. 湖南大学, 2006(11)
  • [10]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J].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有色冶金节能, 2005(02)

标签:;  ;  ;  ;  ;  

以煤代油、代蒸汽建陶燃烧转化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