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域,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互花米草不同构件枯落物分解特征及分解过程中元素变化动态,并对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茎、叶、花序、鞘枯落物均为“慢—快—慢”分解模式,即立枯分解较慢,倒伏初期分解较快,分解末期有所变缓。(2)整个分解过程分解速率由快到慢顺序为叶、花序、鞘、茎,分解速率分别为0.008210d-1,0.006179d-1,0.004289d-1,0.003194d-1。茎、鞘在立枯阶段,随高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倒伏阶段分解速率相当。(3)整个分解过程中,互花米草茎、叶、花序、鞘枯落物C、N元素NAI均小于100%,即C、N元素发生净释放,释放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花序、鞘、茎。P元素NAI呈波动变化,在立枯阶段都出现了P元素净积累,倒伏阶段呈“V”型变化趋势,P元素发生了净释放。(4)C、P浓度对分解影响较弱,N浓度成为枯落物分解的主要影响因子。部分构件分解速率与其C/N比有显著负相关。影响枯落物分解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温度、空气湿度、风速、水中盐度、沉积量,且不同构件枯落物分解速率与不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同。氮、磷输入对枯落物分解都起促进作用,高氮输入促进更显著(P<0.05)。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区次生林叶片—枯落物—土壤连续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3)
 - [2].毛乌素沙地油蒿枯落物分解对增温的响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06)
 - [3].放牧对草地枯落物分解和土壤动物群落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20(10)
 - [4].宁夏荒漠草原枯落物分解过程中植物营养元素变化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3)
 - [5].不同处理下油松枯落物减流减沙效应试验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4)
 - [6].黄土高原森林枯落物储量、厚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16(22)
 - [7].放牧生态系统枯落物及其作用[J]. 草业学报 2017(07)
 - [8].不同抚育强度下枯落物持水性的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17(02)
 - [9].黄土高原区典型植被枯落物蓄积量空间变化特征[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06)
 - [10].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枯落物持水性能空间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 [11].麦积山风景区5种典型林分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19(11)
 - [12].喀斯特区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上植物-枯落物-土壤系统δ~(13)C值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1)
 - [13].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枯落物积累及分解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 [14].胶州湾滨海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中枯落物-土壤养分动态[J]. 生态学杂志 2019(04)
 - [15].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枯落物分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草地学报 2019(01)
 - [16].草丘微地貌对苔草泥炭沼泽枯落物分解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8(01)
 - [17].贡嘎山枯落物降雨截留试验及其水文效应[J]. 人民黄河 2017(05)
 - [18].赣江源不同密度针叶林枯落物持水特征[J]. 南方林业科学 2015(06)
 - [19].黑河地区不同优势树种林下枯落物量的比较[J]. 防护林科技 2014(08)
 - [20].地上枯落物的累积、分解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 生态学报 2014(14)
 - [21].森林生态系统中枯落物分解实验方法的评析[J]. 森林工程 2012(01)
 - [22].枯落物覆盖对阔叶红松林土壤蒸发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2(10)
 - [23].基于遥感技术的林地枯落物持水量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4)
 - [24].辽东地区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 2010(06)
 - [25].模拟升温对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生物量及其枯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J]. 海洋科学 2020(02)
 - [26].桂北地区不同密度杉木林枯落物与土壤水文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5)
 - [27].枯落物处理对格木林土壤碳氮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短期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7)
 - [28].内蒙古典型草原枯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J]. 草地学报 2018(03)
 - [29].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持水效能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5)
 - [30].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J]. 河北林果研究 201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