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在学习型农村构建中的地位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在学习型农村构建中的地位研究

论文摘要

构建学习型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学习型农村是指在农村建立充分而完善的教育体系,保障所有农村居民终身的学习权利。其目标在于通过提升农村地区人口整体素质来发展经济。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农村社区教育条件较差,因此学习型农村的构建有着不同于学习型城市的特点。学习型农村的构建与高等农业院校之间有着双赢互动的发展关系,一方面学习型农村的构建需要高等农业院校为它提供人力、物力和智力的支持,另一方面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学习型农村的构建为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研究高等农业院校在学习型农村构建中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学习型农村的构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但学习型农村的构建不可能由农民自己来完成,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力量。高等农业院校在学习型农村构建中居于轴心地位,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站,是构建学习型农村的动力站,是学习型农村构建的组织者。笔者通过SWOTs分析法发现,高等农业院校在参与学习型农村构建的过程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自身专业、人才优势,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应对挑战,通过自身的改革,积极参与学习型农村的构建。参与学习型农村的构建,对高等农业院校现有的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集中表现在现有的教学方式、课程体系、专业设置等不适应学习型农村中构建的需要。所以,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及时转变办学观念,实现办学层次多样化;教学模式多元化,以适应学习型农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学习型农村构建具体模式是多元的,各高等农业院校在实践中都创造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和模式,如“直接参与型”与“间接参与型”就是两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模式。其中湖南农业大学的“双百富民工程”就是一种值得借鉴、推广的“直接参与型”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意义
  • 3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 4 研究内容
  • 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学习型农村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1 理论依据
  • 1.1 乡村教育思想
  • 1.2 终身教育理论
  • 1.3 人力资本论
  • 2 学习型农村的特点
  • 2.1 农民的学习需求注重现实的经济利益
  • 2.2 农民学习能力较弱
  • 2.3 经济、教育相对落后
  • 3 高等农业院校在学习型农村构建中的必要性
  • 3.1 构建学习型农村,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
  • 3.2 构建学习型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 3.3 构建学习型农村,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需要
  • 3.4 构建学习型农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 4 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学习型农村构建的可行性
  • 4.1 学习型农村构建的必备条件
  • 4.1.1 经济条件学习型农村构建的基础
  • 4.1.2 主体条件学习型农村构建的关键
  • 4.1.3 组织条件学习型农村构建的保障
  • 4.2 学习型农村构建的现实条件
  • 4.2.1 农村经济有发展,基础不坚实
  • 4.2.2 农民学习热情高,文化水平有待提升
  • 4.2.3 农村教育机构多,缺乏整合
  • 4.3 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学习型农村构建的SWOTs分析
  • 4.3.1 优势分析(strengths)
  • 4.3.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 4.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 4.3.4 威胁分析(threats)
  • 第三章 高等农业院校在学习型农村构建中的轴心地位
  • 1 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站
  • 1.1 高等农业院校已从农村经济建设的边缘走向中心
  • 1.2 高等农业院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1.3 高等农业院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 2 学习型农村构建的动力站
  • 2.1 高等农业院校主导农民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
  • 2.2 高等农业院校主导农民学习能力的提升
  • 3 学习型农村构建的组织者
  • 3.1 教育资源的整合器
  • 3.2 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
  • 3.3 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 4 湖南农业大学“双百富民工程”的启示
  • 4.1 背景分析
  • 4.2 “双百富民工程”的具体措施
  • 4.3 成效分析
  • 4.3.1 为学习型农村的构建夯实了经济基础
  • 4.3.2 提升了农民自身发展的能力
  • 4.3.3 推动了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的改革发展
  • 第四章 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学习型农村构建的策略
  • 1 高等农业院校在学习型农村构建中面临的挑战
  • 1.1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习型农村的构建
  • 1.2 办学层次的高定位,不符合学习型农村构建的实际
  • 1.3 相对独立的办学形式,不利于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
  • 2 高等农业院校自身改革的策略
  • 2.1 建立城乡“双元”教育模式
  • 2.2 转变观念,实现办学层次多样化
  • 2.3 建立联合的办学机制
  • 3 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学习型农村构建的路径选择
  • 3.1 直接参与型(农业高校+致富能人+农户)
  • 3.1.1 “直接参与型”的内涵
  • 3.1.2 “直接参与型”的流程解析
  • 3.1.3 “直接参与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3.2 间接参与型(农业高校+学习网络+农户)
  • 3.2.1 “间接参与型”的内涵
  • 3.2.2 “间接参与型”的流程解析
  • 3.2.3 “间接参与型”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高等农业院校在学习型农村构建中的地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