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定位论文-李涛,邓光兵,汤燕燕,苏燕,王金慧

连锁定位论文-李涛,邓光兵,汤燕燕,苏燕,王金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锁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小穗数,QTL,遗传图谱

连锁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李涛,邓光兵,汤燕燕,苏燕,王金慧[1](2019)在《基于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定位小麦小穗数主效QTL》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能量摄入和蛋白质来源。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可用耕地减少,粮食危机正变得越来越严重。穗粒数作为构成产量的叁要素之一,对小麦产量具有显着影响。而小麦穗粒数由每穗小穗数和可育小花数共同决定,因此定位并克隆小穗数基因,对穗粒数的遗传机制解析和分子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低小穗数(~20个)小麦品种川麦42和高小穗数(~24个)小麦品种科成麦1号构建了包括187个家系的双单倍体群体(DH)。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该遗传连锁图谱涵盖了小麦21条染色体,包括13068个分布在2406个bin中的SNP标记,总遗传距离为3091.39cM,平均遗传距离为0.24cM/marker,1.28cM/bin。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遗传连锁图谱和中国春参考基因组物理图谱(IWGSC RefSeqv1.0)具有较好的共线性。基于此,我们在3年2点5个环境中共鉴定到4个小穗数QTL,其中QTSN cib-3D在所有环境中均能检测到,解释8.26%~21.11%的表型变异。通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比较,QTSN.cib-3D所在区段(550Mb~555Mb)没有小穗数相关QTL报道,并且与位于3D上其他产量相关QTL也相距较远,因此推测QTSN.cib-3D可能为新小穗数主效QTL。目前我们正在进行QTSN.cib-3D的遗传效应解析和精细定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孙蕾,王学征,张志鹏,张亚楠,邱果[2](2019)在《基于CAPS标记的西瓜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3个性状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意义:西瓜的果肉颜色、果皮条纹、果肉苦味是西瓜重要农艺性状,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目前关于西瓜性状的QTL有很多,但对这3个性状的定位研究还不是很清晰。尤其是苦味性状,葫芦科(西瓜、甜瓜、苦瓜等)中苦味基因的分子标记和精细图谱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或没有。因此笔者通过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生物信(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8期)

姜婉竹,姚方杰[3](2019)在《榆耳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农艺性状QTL定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榆耳,一种珍稀的食用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研究中,分别以GiC(野生菌株)和GiD(栽培菌株)的单核菌株GiC-126和GiD-15为亲本,进行单-单杂交,得到杂交菌株C126-15,以114个单核菌株为作图群体。基于榆耳的全基因组开发620对SSR分子标记,其中183对引物的条带清晰可用于数据统计,对GiC-126、GiD-15及作图群体进行SSR-PCR。利用Joinmap4.0软件对获得的183个SSR标记进行连锁分析,构建10条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1048.5cM,标记间平均间距5.7cM。从作图群体中随机选取22个单核菌株进行自交,获得119个自交菌株作为自交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定位了作图群体菌丝生长速度(PDA和木屑)、生育期、耳片长度、宽度、厚度、产量等7个农艺性状的14个QTLs位点,LOD值在3.20-6.51之间,贡献率在2.22%-13.18%之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榆耳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功能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刘敬贤,黄亚群,陈景堂,祝丽英,赵永锋[4](2019)在《基于高密度连锁图谱定位玉米株高QTL》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析株高性状的遗传基础,以X178和NX531为亲本构建的124份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基于高密度SNP标记构建的包含7 278个bin的bin-map连锁图谱,对辛集、保定2个地点RIL群体的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3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6个QTL位点,有9个QTL的表型贡献率大于10.00%。其中辛集检测到7个,单个QTL表型贡献率范围4.67%~13.94%;保定检测到9个,单个QTL表型贡献率范围0.35%~25.56%。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qEHX3和qEHB3的置信区间存在重迭。在第1连锁群上289.16~296.77 Mb发现控制株高的qPHB1和穗位高的qEHB1-2定位区间相邻。在bin1.07定位到的qPHX1-1区间内存在br2(brachytic2)基因,bin1.09~1.1定位到的qPHX1-2区段内存在d8(dwarf8)基因,bin3.07定位到的qEHX3区段内存在ccd8基因,这3个基因影响节间的伸长,与株高、穗位高的发育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株高相关性状QTL精细定位、克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王超楠,张斌,张红,温娟娟,王涛[5](2019)在《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定位及连锁标记挖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抗根肿病大白菜材料G6所含抗病基因,开发连锁标记,以高感根肿病的大白菜高代自交系G4、高抗根肿病的大白菜高代自交系G6、G4和G6杂交得到的F_1及F_1自交构建的F_2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人工接种、表型鉴定和遗传学分析,发现该抗病材料中的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进一步扩大F_2群体数量对根肿病抗性基因的初定位,筛选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JoinMap 4.0软件对多态性标记进行连锁分析,获得了5个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连锁的InDel标记,其中最近的两侧标记为BrID10727和BrID10867,与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6,2.5 cM,抗病基因定位在大白菜染色体A08上。此外,经验证发现基于Crr1基因序列新开发的多态性标记BrID10381不在新定位抗根肿基因初定位区间内,因此,可以推断新定位抗根肿基因位点与Crr1并非同一位点,且标记BrID10381可以用于Crr1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亚楠[6](2019)在《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果实品质性状的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梨(Pyrus spp.)是一种重要的温带水果,因其肉质甜美多汁及其优良的食用、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而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果树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梨品质育种日益重要。但梨许多重要的品质性状受到多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影响,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很困难,并且梨世代周期较长,遗传背景复杂,使用传统方法育种的效率较低。本研究以‘苹果梨’ב八月红’的150株F1杂交后代为试材,采用重测序技术开发SNP标记,结合SSR标记,构建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同时,根据调查的群体后代单株的果实性状数据,结合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相关性状进行定位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苹果梨’和‘八月红’2个亲本及150个F1群体单株为试材,对来源的不同的22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得到在亲本间有效扩增的引物比例在56.4%,多态性比例为42.3%,其中符合作图要求的SSR引物占22.3%,共49对。2.利用重测序的方法,在亲本间共检测到3304623个且深度不低于4×的SNP标记,以Bin为作图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17个连锁群,共3116个Bin位点的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17个连锁群的总图距为1727.98 cM,平均图距0.55 cM。3.将符合作图要求的49对SSR引物,成功的把其中42对整合到上述Bin图谱中,分别定位到15个连锁群上,使得上述遗传连锁图谱的长度增加了175.65 cM,总图距达到1903.63 cM,连锁群长度范围为64.19 cM(LG15)-187.68 cM(LG3),相邻标记间平均距离0.47 cM-0.83 cM,其中LG13连锁群标记间平均距离最小,包含标记数161个,LG17连锁群标记间平均距离最大,标记数149个。除LG5和LG15连锁群外,每条连锁群上有1-6个SSR标记。4.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和Excel 2016对亲本及F1群体的14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9个性状(单果重、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心大小、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梗长度)在F1群体中呈连续变异,正态或偏正态分布,为数量性状;另5个性状(涩味程度、红色程度、果实形状、萼片状态、耐贮性)没有明显的连续变异,表现为质量性状特点。多个性状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果实纵径和横径与单果重、果肉硬度、果梗长度、果实形状等,性状间相互为极显着正相关;果形指数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形状、涩味程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等,性状间相互为极显着正相关;单果重与果心大小、果肉硬度呈极显着负相关;果梗长度与果肉硬度呈极显着负相关。5.利用构建的图谱和性状表型值,对14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分析,并对区域内基因进行功能注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获区间位点28个:5个单果重QTL位点、2个果心大小QTL位点、3个果肉硬度QTL位点、6个果实横径QTL位点、1个果梗长度QTL位点、6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QTL位点、2个可滴定酸含量QTL位点、萼片状态、红色程度和果实形状各1个区间位点,区间内标签276个,共扫描到2266个基因。其中,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涩味程度和耐贮性未检测到相关区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杜晓芬,王军,李云飞,王智兰,袁国保[7](2018)在《谷子分蘖相关QTL定位及紧密连锁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蘖是与农作物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分蘖对于谷子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谷子分蘖遗传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RAD-seq),以2个F2群体(命名为Cross AJ和Cross HC)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个F2群体的543个和131个单株及其亲本进行RAD-seq,利用MSTmap和Win QTLCart 2. 5软件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分析,结果共鉴定出8个控制分蘖相关的QTL。其中,利用Cross AJ共鉴定了6个QTL,分别为qAJTN1、qAJTN5、qAJTN7-1、qAJTN7-2、qAJTN7-3和qAJTN9,可解释表型变异0. 7%~9. 8%;利用Cross HC群体共鉴定了2个QTL,分别为qHCTN5和qHCTN7,可解释表型变异1. 4%~8. 3%。在这8个QTL中,qAJTN1、qAJTN5、qAJTN7-2、qAJTN9和qHCTN5为该研究新鉴定的位点,其余3个QTL(qAJTN7-1、qAJTN7-3和qHCTN7)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另外,通过将亲本的测序结果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搜索插入缺失位点InDel(Insertion-deletion),新开发了谷子分蘖相关QTL(qAJTN7-3和qHCTN7)紧密相关的InDel标记。结果为谷子分蘖机制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所开发的分子标记对于分蘖型谷子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董青[8](2018)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两个连锁粒形QTL的分解和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粒重和粒形是水稻重要的产量和品质性状,二者密切相关,均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长期以来,水稻粒重和粒形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研究主要围绕主效QTL开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微效QTL在水稻重要农艺性状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微效粒重/粒形QTL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迄今未见克隆报道。实验室前期应用籼稻组合珍汕97///珍汕97//珍汕97/密阳46衍生的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NIL),将qTGW1.2c定位在第1染色体长臂上2.1 Mb区间内。本研究应用来源于同一个BC_2F_9单株的18个NIL-F_2群体和15套NIL群体,对该区间进一步分析,在420 kb的区间内分解出2个控制粒重和粒形的QTL,进而开展了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具体结果如下:1 2个水稻粒形QTL的分解首先,在qTGW1.2c前期定位区间内发展了7个新的多态性标记,重新分析其交换区域的基因型,将qTGW1.2c区间缩小到RM11800和RM11844之间1.1 Mb的区域内。针对更新后的定位区间,筛选出杂合区间分别为RM11807–RM11842和RM265–RM11842的2个BC_2F_(10)单株,自交获得2个BC_2F_(11)群体;从中筛选珍汕97纯合型和密阳46纯合型单株,自交发展成2套BC_2F_(11:12) NIL群体。在这些群体中均检测到qTGW1.2c对粒重和粒形性状的显着作用,因此将该QTL界定在所用群体共有分离区间RM265-RM11842中。针对RM265-RM11842区间,发展了杂合区间呈梯系排列的4个BC_2F_(13)群体;从中筛选双亲纯合单株,自交发展了4套BC_2F_(13:14) NIL群体。对各NIL-F_2和NIL群体进行QTL检测,并比较不同群体的试验结果,在目标区间内分解出2个QTL。一个界定在Wn35183与RM11828之间132.4 kb的区域内,对粒长和粒宽作用相反,显着影响长宽比而不影响粒重;由于该QTL主要控制粒形(Grain shape),定位区间的第1个分离标记RM265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35.2 Mb处,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qGS1-35.2。另一个位于Wn35518与Wn35643之间125.5 kb的区域内,主要通过粒宽(Grain width)影响粒重,同理,将其命名为qGW1-35.5。2 qGW1-35.5的精细定位针对qGW1-35.5,发展了2个在定位区间呈杂合BC_2F_(14)群体,并筛选双亲纯合单株发展成2套BC_2F_(14:15) NIL群体,进一步验证了qGW1-35.5的遗传作用。继续发展了2个杂合区间交迭排列并覆盖目标区间的BC_2F_(15)群体,并筛选纯合单株构建了2套BC_2F_(15:16)5:16 NIL群体。应用这2个NIL-F_2和2套NIL群体,将qGW1-35.5定位区间缩小至Wn35518-Wn35618。针对更新区间,自交发展3个杂合区间呈梯系排列的BC_2F_(16)群体。比较这3个群体的QTL分析结果,最终将qGW1-35.5界定在Wn35518和Wn35604之间86.3 kb的区域内。在qGW1-35.5分离的2套BC_2F_(15:16)5:16 NIL中,密阳46等位基因分别增加粒宽0.008 mm和0.013 mm,提高粒重0.09 g和0.08 g。qGW1-35.5在增加粒宽的同时可显着提高粒重,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3 qGS1-35.2的精细定位针对qGS1-35.2区间,发展了3个杂合区间呈梯系排列的BC_2F_(14)群体,从中筛选双亲纯合型单株,自交产生3套BC_2F_(14:15) NIL群体。利用这些群体,将qGS1-35.2界定在Wn35183与Wn35263之间。针对更新区间,进一步发展了杂合区间交迭排列的2个BC_2F_(15)群体,利用其中双亲纯合型单株自交构建了2套BC_2F_(15:16) NIL群体。比较这些群体的QTL检测结果,最终将qGS1-35.2界定在Wn35183-RM11824之间57.7 kb的区间内。在qGS1-35.2分离的BC_2F_(15:16)5:16 NIL中,珍汕97等位基因可增加粒长0.030 mm,降低粒宽0.006 mm,从而使得长宽比增加0.015;结果还表明,该QTL对粒厚、粒重、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无显着影响。qGS1-35.2仅控制粒形而对其他产量性状无显着作用,可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改变粒形以提高稻米外观品质。采用qGS1-35.2 NIL群体中2种纯合型株系进行电镜观察、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和转录组分析。与密阳46型株系相比,珍汕97型株系的颖壳纵向细胞显着增多,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B2.1的转录水平显着增高,而细胞周期抑制基因KRP4的表达显着降低。这些结果表明,qGS1-35.2主要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影响粒长。根据水稻基因组注释系统,qGS1-35.2所在区间包含6个注释基因,其中,3个含有已知功能结构域,参与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和/或植物激素途径有关;其余3个编码假设蛋白。序列比对和Real-time PCR分析显示,3个含有已知功能结构域的基因中,2个在双亲间存在核苷酸变异,另1个在两种基因型株系间存在表达差异;3个编码假设蛋白的基因均在双亲间存在核苷酸变异,其中2个在两种基因型株系间存在表达差异。针对这些注释基因,开展CRISPR/Cas9基因编辑和/或过表达研究,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为qGS1-35.2的图位克隆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郭晋杰,韩新桐,张静,陈景堂[9](2018)在《基于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定位玉米子粒容重及相关性状QTL》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玉米优良自交系农系531和X178杂交构建的200份RIL群体,基于GBS技术获得SNP标记构建高密度的重组bin遗传连锁图谱,定位控制玉米子粒容重相关QTL。结果表明,构建的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的总长度分别为2 017.03 Mb和2 568.99 cM,相邻两个bin标记之间的平均物理距离和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27 Mb和0.35 cM。运用所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RIL群体获得的所有目标性状进行连锁作图,两年共定位到4个与子粒容重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位于chr1、chr7和chr8上;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出籽率两年分别共定位到了6、5、5、1、2个QTL位点,位点分布于chr1、chr2、chr3、chr4、chr5、chr7和chr8上。(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张妍,高巍,黄晨阳[10](2018)在《佛罗里达侧耳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菌盖颜色性状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菇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大宗食用菌种类之一,菌盖颜色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菌盖颜色性状成为平菇遗传研究和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nus Singer)为对象,利用2b-RAD(2b-Restriction Site Associated DNA)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菌株CCMSSC 00406单核担孢子分离群体进行SNP标记开发,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 IM)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在测交群体中定位到6个与菌盖颜色性状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3、4、5、7和9号连锁群,合计变异贡献率为64%。主效QTL位于第4、5和9叁条连锁群,对菌盖颜色的变异贡献率均大于10%。在此基础上,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J.E. Lange)Imbach黑色素合成基因等信息为参考,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并分析其在不同颜色菌盖表皮及在同一菌株的不同发育阶段(菌丝期、幼菇期、成熟期、衰老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基因、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等5个候选基因在深色菌株中表达量均显着高于白色菌株,另外,5个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在四个不同发育阶段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且在菌盖颜色最深的幼菇期表达量最高。推测多酚氧化酶基因等5个候选基因可能参与了佛罗里达侧耳菌盖颜色的形成。本研究构建了高密度佛罗里达侧耳遗传连锁图谱,并对菌盖颜色性状进行了QTL定位。为基因组组装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基因精细定位、农艺性状解析进而开展定向育种奠定分子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1)

连锁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与意义:西瓜的果肉颜色、果皮条纹、果肉苦味是西瓜重要农艺性状,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目前关于西瓜性状的QTL有很多,但对这3个性状的定位研究还不是很清晰。尤其是苦味性状,葫芦科(西瓜、甜瓜、苦瓜等)中苦味基因的分子标记和精细图谱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或没有。因此笔者通过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生物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锁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涛,邓光兵,汤燕燕,苏燕,王金慧.基于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定位小麦小穗数主效QTL[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孙蕾,王学征,张志鹏,张亚楠,邱果.基于CAPS标记的西瓜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3个性状定位分析[J].中国瓜菜.2019

[3].姜婉竹,姚方杰.榆耳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农艺性状QTL定位的研究[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4].刘敬贤,黄亚群,陈景堂,祝丽英,赵永锋.基于高密度连锁图谱定位玉米株高QTL[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王超楠,张斌,张红,温娟娟,王涛.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定位及连锁标记挖掘[J].华北农学报.2019

[6].赵亚楠.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果实品质性状的基因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杜晓芬,王军,李云飞,王智兰,袁国保.谷子分蘖相关QTL定位及紧密连锁标记开发[J].华北农学报.2018

[8].董青.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两个连锁粒形QTL的分解和精细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8

[9].郭晋杰,韩新桐,张静,陈景堂.基于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定位玉米子粒容重及相关性状QTL[J].玉米科学.2018

[10].张妍,高巍,黄晨阳.佛罗里达侧耳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菌盖颜色性状的QTL定位[C].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标签:;  ;  ;  ;  

连锁定位论文-李涛,邓光兵,汤燕燕,苏燕,王金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