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研究

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借鉴西方到实现“中国模式”化发展的曲折历程。早在19世纪末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已经起步了,但是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学位制度,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以后,才得到较为完整的建设和实行。我国学位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什么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学位制度的缘起与发展的脉络是怎么样的?学位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当前国情下,应如何构建我国的学位制度?该制度需要哪些运行环境?这些都是本文将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将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置入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宏观背景下,综合运用历史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论述和分析。全文包括绪论、一、二、三、四、五章,以及结语,共七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概述了选题意义,进而详细论述了当前学术界在学位制度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指出其研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最后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阐述了学位制度的基本问题——学位、学位制度的概念和学位称号的来源,以及学位制度在中国是如何出现的。学位是由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授予的、表示专门人才学术水平的称号;学位制度是关于学位分级、各级学位学术标准、学位授权审核原则和学位授予办法等方面的系统规定,是一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制度。目前,有关中国学位制度缘起的研究,尽管大都指向以西方学位制度为蓝本的现代学位制度,但首先是以传统教育的改造和承袭为基础和前提,结合中国特定的教育环境和状况,逐渐发展和形成的,并不完全是移植的结果。第二、三章考察了民国时期学位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脉络。第二章从学位制度创建的社会背景、制度建设、特征及影响等方面对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学位制度的创建情况做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剖析和探讨。该时期学位制度的建设,第一级学位——学士学位制度的设计相对而言比较全面;研究生教育设施——大学院也有明确规定,只是与该教育层次相适应的硕士、博士学位制度只有设置的意向,仅仅做了构想,没有细则规定,学位规程或者说是学位章程只是提及,并没有制定出来。第三章论述了国民政府时期学位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国民党统治前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学位制度建设情况是不同,但是总体上学位制度的建设较北洋政府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学位授予法》和《学位分级细则》,确立了我国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同时,对学生的入学考试、学习年限、毕业论文审查、学位授予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规范,完成了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基本建设。第四、五章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学位制度的发展概况。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对新中国的学位制度建设进行了分别论述。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27年时间里,先后两次尝试着制定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的学位制度,但都是无果而终;“文革”时期,社会混乱,高等教育名存实亡,就更谈不上学位制度的建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学位制度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文件法规,为学位制度工作提供了法制化的保证以及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学位制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论述了二十世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学位制度建设的发展特点,并指出了现行学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特别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学位制度的缺失问题,以期对学位制度的改革有所启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学位制度的基本问题及其在中国的出现
  • 第一节 学位制度的基本问题
  • 第二节 西方学位制度的传入及其与中国现实的结合
  • 第二章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学位制度的创建(1912-1927)
  •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学位制度创建的背景
  •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学位制度的构想与创建
  •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学位制度的特点与简评
  •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学位制度的发展(1927-1949)
  • 第一节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学位制度的建设
  • 第二节 抗战时期学位制度的建设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学位制度的建设
  • 第四节 中共苏区、边区、解放区学位制度的缺失
  • 第五节 国民政府时期台湾、香港学位制度研究
  •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学位制度的重建与挫折(1949—1977)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学位制度重建的背景
  • 第二节 第一次学位制度的制定和流产
  • 第三节 第二次学位制度的制定和流产
  •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学位制度的停滞
  • 第五节 港、澳、台地区的学位制度建设
  •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学位制度的确立及其发展(1978-2000)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及其完善
  • 第二节 学位工作的广泛开展及其成就
  • 第三节 港、澳、台的学位制度
  • 第四节 中外学位制度的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的制度缺失与完善[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8(02)
    • [2].“双一流”建设中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19(04)
    • [3].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进展研究[J]. 情报学进展 2010(00)
    • [4].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与课程建设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23)
    • [5].《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上海恢复研究生教育40年》出版[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12)
    • [6].引领创新的南开大学研究生教育[J]. 中国研究生 2019(12)
    • [7].一流目标驱动的天津市研究生教育[J]. 中国研究生 2019(12)
    • [8].2019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十大热点[J]. 中国研究生 2020(01)
    • [9].201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工作会议暨第四届研究生教育研究高端论坛在武汉举行[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1)
    • [10].构建文学研究生教育与地方文学发展的良性互动[J]. 文学教育(上) 2020(02)
    • [11].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二届研究生教育学国际会议综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3)
    •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的变迁——基于词频统计方法和政策工具的视角[J]. 当代教育论坛 2020(02)
    • [13].英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探析及启示[J]. 高教论坛 2020(02)
    • [14].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重点及启示[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02)
    • [15].以“党建+”模式助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J]. 河南教育(高教) 2020(03)
    • [16].加快发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战略意义的认识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4)
    • [17].试析李良玉先生的研究生教育思想[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8].医学院校药学研究生教育情况分析与课程建设探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0(03)
    • [19].当代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传统文化资源之辨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03)
    • [20].研究生教育发展指数之构建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0(02)
    • [21].研究生教育目的的实现——从研究生“被退学”谈起[J]. 北京教育(高教) 2020(07)
    • [22].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协同性的实证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2)
    • [23].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4].学习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笔谈)[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9)
    • [25].特色鲜明的研究生教育——祝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19)
    • [26].《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生教育40周年纪念专辑》编者按[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19)
    • [27].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生教育40年寄语[J]. 图书情报工作 2019(19)
    • [28].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专家谈[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05)
    • [29].高等院校学位研究生教育方法探析——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J]. 中国高校科技 2018(12)
    • [30].改革开放4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成就与展望[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12)

    标签:;  ;  ;  ;  

    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