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转换功能论文-杜凯

注意转换功能论文-杜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注意转换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极拳,老年人,执行功能,注意转换功能

注意转换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杜凯[1](2019)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及fMR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注意转换功能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基本方式,表现在执行多个任务或情景时,认知资源相互转换的过程。注意转换功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会在整个中老年期表现出明显的衰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横向比较和纵向跟踪的实验方法,观察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注意转换功能的行为学变化,进一步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比较分析老年人在注意转换任务下相关脑区的激活情况,以期揭示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及其脑机制,为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和认知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实验证明和理论依据,为“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实现和太极拳运动的推广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在上海市杨浦周边社区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招募长期从事太极拳锻炼者15名作为太极拳组(太极拳锻炼年限≥2年),无规律性体育运动习惯者15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执行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注意转换功能采用More odd shifting任务进行评价测试;再分别从太极拳组中抽取10名,对照组中7名自愿参加者进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2)招募无规律性体育运动习惯的老年人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15名和对照组15名进行纵向跟踪研究,实验组实施太极拳运动干预,每周2次,每次60分钟,持续24周,对照组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并进行普通拉伸动作练习和健康教育,执行功能采用MoCA量表,注意转换功能采用More odd shifting任务进行评价测试。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行为学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进行处理分析。研究结果:1.MoCA量表结果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太极拳组的MoC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纵向跟踪研究发现,经过6个月的太极拳干预后,实验组的MoCA得分相比实验前有了明显提高,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实验前后的MoCA得分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前两组的MoCA得分比较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实验后实验组的MoC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More odd shifting任务结果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太极拳组在大小任务的正确率和奇偶任务的反应时方面虽稍好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而太极拳组在奇偶任务的正确率,大小任务的反应时以及转换代价方面要好于对照组,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太极拳组混合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纵向跟踪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六个月的太极拳干预后,实验组在大小任务和奇偶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与实验前相比上均无明显变化,且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混合任务的正确率相比实验前明显提高,反应时也明显低于实验前,特别是实验后的转换代价明显下降,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大小任务、奇偶任务和混合任务的正确率、反应时以及转换代价等方面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前两组在大小任务、奇偶任务和混合任务的正确率、反应时以及转换成本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大小任务的正确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反应时低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奇偶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稍好于对照组,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混合任务的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提高,反应时也显着降低,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转换代价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More odd shifting任务态脑功能成像结果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太极拳组在执行转换任务时左侧前额叶、右侧尾状核、右侧枕中回等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显着增加,左侧颞上回的激活程度减弱。结论:1.太极拳练习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执行功能。2.太极拳练习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的注意转换功能,尤其体现在More odd shifting实验范式中混合任务的正确率、反应时和转换代价方面。3.长期太极拳练习能使老年人在执行转换任务时的激活模式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注意转换功能相关脑区激活程度显着增加,与焦虑和抑郁等认知心理状态有关的脑区激活水平减弱。(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9-05-31)

杜凯,刘静[2](2018)在《体育运动对注意转换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注意转换功能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执行多个任务或情景时,认知资源相互转换的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个体的注意转换功能可以通过运动干预得到改善和提高。就体育运动对注意转换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综述发现:在研究对象的选取方面,我国学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儿童、大学生以及慢性疾病的研究方面;运动类型多为短时有氧运动为主,干预方式相对较单一;研究方法较多地采用行为学任务测试,而使用先进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可以较多的关注认知健康的老年人群,进行不同类型的运动干预,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探讨体育运动对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及其内在的神经机制。(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朱子义,陈玉洁[3](2018)在《现实群际威胁对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现实群际威胁对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使用经典注意转换任务范式,通过操作现实群际威胁,考察现实威胁对注意转换代价上的影响.实验1验证了前人的发现:现实群际威胁会损耗注意转换功能,较之控制组,现实威胁组被试在行为层面表现出更大的注意转换代价.实验2则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考察现实群际威胁影响注意转换功能的时间进程,发现现实群际威胁对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主要发生在N270成分和LPP成分上.(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彭凡[4](2016)在《状态焦虑和奖惩刺激对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一直受到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关于焦虑如何影响运动表现,已有很多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予以解释。Eysenck等人在2007年提出注意控制理论,讨论了焦虑与认知任务中的注意控制问题。注意控制理论吸纳了加工效能理论、注意双系统理论以及执行功能理论的核心要点,并在综合了相关实证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两项核心假设:第一,焦虑损害自上而下的目标导向注意系统;第二,焦虑干扰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和转换功能。近年来研究者纷纷探讨该理论在运动领域的适用性。奖励与惩罚是运动员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时常面临的压力,由于奖惩刺激(积极或消极)会引起个体的趋近行为或回避行为,转换任务中包含趋近与回避行为。作者假设,焦虑和奖惩刺激均是影响转换功能的因素。本研究通过3个平行实验检验这一假设,并试图检验其在运动员群体中的适用性。研究1使用了交替任务转换范式的More-Odd shifting任务,通过考察奖励、惩罚、奖惩结合叁种奖惩刺激下不同状态焦虑水平的大学生与运动员的被动可预测性转换功能,检验注意控制理论关于焦虑干扰转换功能的假设,并探究奖惩刺激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高状态焦虑降低了加工效能,而对正确率影响不大,符合注意控制理论的假设;而在运动员群体中,高状态焦虑对加工效能和正确率都影响不大,这与注意控制理论不符;奖励提高正确率,惩罚降低正确率,奖惩并存增加主观努力,无奖惩降低了转换代价。研究2使用了线索任务转换范式的More-Odd shifting任务,通过考察奖励、惩罚、奖惩结合叁种奖惩刺激下不同状态焦虑水平的大学生与运动员的被动不可预测性转换功能,检验注意控制理论关于焦虑干扰转换功能的假设,并探究奖惩刺激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高状态焦虑降低加工效能,而对正确率影响不大,符合注意控制理论的假设;而在运动员群体中,高状态焦虑对加工效能和正确率都影响不大,与注意控制理论不符;奖励提高正确率,惩罚降低正确率;高状态焦虑下奖惩并存增加主观努力,但低状态焦虑下奖惩刺激对主观努力无影响;无奖惩降低转换代价。研究3使用了自主任务转换范式的More-Odd shifting任务,通过考察奖励、惩罚、奖惩结合叁种奖惩刺激下不同状态焦虑水平的大学生与运动员的主动性转换功能,检验注意控制理论关于焦虑干扰转换功能的假设,并探究奖惩刺激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高状态焦虑降低加工效能而对正确率影响不大,符合注意控制理论的假设;而在运动员群体中,高状态焦虑对加工效能和正确率都影响不大,与注意控制理论不符;奖励提高正确率,惩罚降低正确率,奖惩并存增加主观努力,无奖惩降低转换代价。以上3个平行研究结果呈现一致的趋势,得出的结论有:注意控制理论关于状态焦虑影响转换功能的假设可能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适用性,适用于大学生,但不适用于运动员。这也许是由于长期的专业运动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转换功能,本研究推测:注意控制理论可能不适用于转换功能较高的个体。同时,在大学生及运动员群体中,奖励均可提高转换功能的操作成绩,惩罚均可降低转换功能的操作成绩;奖惩并存时主观努力最高;无奖惩时转换功能的转换代价最低,奖励条件下转换代价低于惩罚条件下转换代价,且这一效应,在高状态焦虑下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6-05-15)

何庆欢[5](2011)在《强迫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注意转换功能与COM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医生们常发现强迫症(OCD)患者存在过分关注与自己所在意的事物而无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认知灵活性中注意转换功能缺陷的表现。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存在认知灵活性缺损,并有研究认为OCD的认知灵活性是其特征性的认知表现。也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强迫症患者存在注意转换功能缺损。但是由于强迫症的异质性,很多研究结果的一致性不强。目前在对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采用内表型理论提供的研究方法对某些疾病进行研究。内表型理论认为,在某些疾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存在着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而这种中间状态的标志则是某些神经生理、生化或行为改变。内表型的研究内容包括了认知功能。因此我们假设注意转换功能损害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内表型特征,希望通过对患者及其未患病病一级亲属的注意转换功能评定和比较来了解这一特征。目前的研究认为注意转换功能与额叶-纹状体环路的功能有关,与多巴胺神经递质的生物活性有关。有研究发现COMT基因多态性与注意转换功能有关。所以本研究选取COMT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进行研究,进一步说明注意转换功能损害可能是强迫症的内表型。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级亲属注意转换功能的水平以及此认知功能特征与COMT基因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01例强迫症患者、其未患病的同胞兄弟姐妹26例和90例正常对照参加了此研究。对所有被试进行了任务转换范式、持续性注意、逻辑记忆、视觉记忆、工作记忆、言语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stroop色-字、Hayling造句、停止信号任务以及智商的测量;收集被试静脉血2ml,经DNA提取、PCR扩增、酶切、电泳,最后读取基因型。结果:1)研究发现,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在属于注意转换范畴的任务转换范式中重复正确率和转换正确率这两方面无显着性差异,而在重复反应时间和转换反应时间方面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着程度(P<0.05)。在属于记忆功能范畴的逻辑记忆延迟方面的组间差异达到统计学显着程度(P<0.05),而其他视觉记忆和工作记忆方面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此外,两组之间在属于抑制功能范畴内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也未达到统计学显着程度。在属于执行功能范畴的言语流畅性测试错误个数(F=5.13, P=0.025)和WCST分类数(F=4.72, P=0.031)方面的组间差异达统计学的显着程度。在持续注意测试的击中率方面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P=0.049,?2=0.02)。2)叁组被试的注意转换功能以及其他认知功能表现由差到好排序为:患者组、一级亲属组、正常对照组。其中,注意转换功能的重复反应时间差异显着(P<0.01),转换反应时间的组间差异接近统计学显着程度(0.059),其效应值?2=0.09。在持续注意SART测试中,叁组间反应时间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间执行功能比较,WCST分类数差异显着(P<0.01)。叁组之间在记忆功能、抑制功能和言语流畅性方面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性程度。3)各组间基因型频数分布无明显差异,各组中基因型在性别分布方面亦无显着性差异。对研究一样本中强迫症患者各基因型的认知功能比较发现,言语流畅性测试中错误数组间差异显着(P<0.05)。其中Met/Met型错误个数高于其他两型错误个数。而在对照组,各基因型组间认知功能差异不明显(P>0.10)。对研究二样本进行的比较表明,患者组、未患病一级亲属组和正常对照组叁组间在注意转换的重复时间、注意转换的转换时间、持续注意的反应时间、言语流畅性测试正确数、WCST持续错误数和分类数等认知功能在COMT各基因型中的差异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强迫症及其未患病一级亲属在注意转换功能中表现的模式为(从差到好):患者、患者一级亲属、正常对照。强迫症及其未患病一级亲属在记忆(言语记忆、逻辑记忆、工作记忆)、持续注意功能、抑制功能(Stroop色-字测试、Hayling测试、停止信号任务)和执行功能(言语流畅性、威斯康辛卡片分类)中表现的模式为(从差到好):患者、患者一级亲属、正常对照。强迫症患者的注意转换功能和遗传相关,与COMT基因多态性无关。(本文来源于《广州医学院》期刊2011-05-01)

注意转换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注意转换功能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执行多个任务或情景时,认知资源相互转换的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个体的注意转换功能可以通过运动干预得到改善和提高。就体育运动对注意转换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综述发现:在研究对象的选取方面,我国学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儿童、大学生以及慢性疾病的研究方面;运动类型多为短时有氧运动为主,干预方式相对较单一;研究方法较多地采用行为学任务测试,而使用先进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可以较多的关注认知健康的老年人群,进行不同类型的运动干预,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探讨体育运动对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及其内在的神经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意转换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杜凯.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及fMRI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9

[2].杜凯,刘静.体育运动对注意转换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科技.2018

[3].朱子义,陈玉洁.现实群际威胁对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彭凡.状态焦虑和奖惩刺激对注意转换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6

[5].何庆欢.强迫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注意转换功能与COM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

标签:;  ;  ;  ;  

注意转换功能论文-杜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