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谦策略跨文化对比研究

自谦策略跨文化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使用自谦策略的对比,分析导致中美学生使用自谦策略异同及其深层次文化因素。本研究回答两个主要问题:1)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自谦策略的使用方面是否存在异同?如果有,存在哪些异同?2)哪些文化因素导致了中美学生使用自谦策略的异同?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基于Leech,Levinson & Brown和顾曰国的礼貌理论而建构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来获取研究资料。本研究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问卷共设45个项目,每3个为一组(每组为同一语境,但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有所不同),共15组(内容包括:见面招呼,回应恭维,回应感谢,致欢迎词,馈赠礼物,请求帮助,自我介绍及致歉等不同语境)。受试者分别来自中美两国205名大学生,其中中国学生135名,美国学生70名。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办法,从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分别选7名中国学生和5名美国学生进行访谈,分析导致中美学生使用自谦策略现状的原因。根据收集的研究数据,有以下主要发现:一、在当前中美两国文化中,自谦策略的使用频率都不高。由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自谦策略在中国人中的使用不如以往那样频繁。二、中国人使用自谦策略的频率高于美国人。同时,在中国文化中说话者的社会身份地位越是高听话者,其使用该策略的频率就越低;反之,说话者社会身份地位越是低于听话者,其使用频率越高。但这些特征在美国文化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三、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礼貌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性,所以会导致使用不同的策略。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自谦策略与Brown & Levinson提出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没有直接联系。对中国人来说,自谦策略的使用不仅表达基于社会地位的谦卑与尊敬,而且也是一种不考虑社会身份的和谐融洽人际关系的策略。四、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证实了Leech的假设:在礼貌原则的六准则中,谦虚准则并不常被遵循;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更重视谦虚准则。但是对Leech的另一假设,即谦虚准则中的次准则b(尽量多贬低自己)没有次准则a(尽量少赞扬自己)重要,本研究并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据。相反,本研究的结果却证实了顾曰国教授的结论:自谦策略(即Leech谦虚准则中的次准则b)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中国礼貌的主要表达方式。五、导致中美两国学生使用自谦策略异同有以下文化因素:第一,中国人重视集体主义,而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第二,中国家庭教育强调谦虚内敛品质,而美国家庭教育侧重独立竞争意识;第三,因对谦虚内涵的不同理解导致中美两国人对自谦策略的使用及态度有所差异。第四,在全球化背景下,因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美两国人对自谦策略的使用及态度又有所趋同。本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有如下启示:1)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调语言知识,而且也要注重文化差异性的讲解;2)研究者对礼貌现象进行跨文化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本研究的局限是分层抽样不能保证所选对象能够百分之百代表全体中国人和美国人,另一局限是没有探讨自谦策略的使用与其它变量的关系,比如性别、教育程度等变量。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study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Definition of Key Terms
  • 2.1.1 Self-denigration as a Sub-maxim of Politeness
  • 2.1.2 Self-denigration as a Strategy of Politeness
  • 2.1.3 Definitions of Cross-cultural Miscommunication
  • 2.2 Theoretical Framework—Politeness Theory
  • 2.2.1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 2.2.2 Brown & Levinson’s Framework
  • 2.2.2.1 Criticism of Universality of Face
  • 2.2.3 Gu’s Politeness Principle
  • 2.3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f Self-denigration
  • 2.3.1 Previous Cross-cultural Studies
  • 2.3.2 Previous Studies in Chinese Culture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Research Designs
  • 3.2.1 Quantitative Design
  • 3.2.1.1 Subjects
  • 3.2.1.2 Instrument
  • 3.2.1.3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sis
  • 3.2.2 Qualitative Design
  • 3.2.2.1 Subjects
  • 3.2.2.2 Instrument
  • 3.2.2.3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4.1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Quantitative Study
  • 4.1.1 Frequency of the Use of the Self-denigration Strategy
  • 4.1.2 Use of the Self-denigration Strategy Based on Interlocutors’Social Status..
  • 4.1.3 Summary
  • 4.1.3.1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the Self-denigration Strategy
  • 4.1.3.2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as Observed in Chinese Culture
  • 4.1.3.3 B&L’s Politeness Model as Observed in Chinese Culture
  • 4.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Qualitative Design
  • 4.2.1 Cultural value orientations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 4.2.2 Different Family Educations
  • 4.2.3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Modesty
  • 4.2.4 Cultural Globaliza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 Appendix Ⅱ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自谦策略跨文化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