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氧化铋BiOX(X=Cl,Br,I)光催化剂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

卤氧化铋BiOX(X=Cl,Br,I)光催化剂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

论文摘要

半导体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处理技术,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TiO2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高效、廉价、反应彻底和稳定性好等优点。然而,TiO2只有吸收387 nm以下波长的紫外光才能被激发,而紫外光只占太阳能光谱的5%左右,并且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也比较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光催化剂材料的研发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报道,BiOX(X=C1、Br、I)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光催化剂,拥有独特的层状结构、电子结构以及良好的光学性质,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也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本文旨在利用简单的制备方法得到高活性的BiOX光催化剂,并采用XRD,SEM,DRS和XPS等表征手段以对其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低成本、简单的水解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BiOCl光催化剂。该催化剂是由片状结构组成的微纳颗粒,用甲基橙作为目标降解物来评价光催化剂的活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添加,盐酸浓度,BiCl3-HCl体系pH值和热处理温度等制备条件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催化活性被考察,并运用扫描电镜、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此外,还将BiOCl光催化活性和TiO2-P25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SDBS条件下,盐酸浓度为1.5mol/L,BiCl3-HCl体系pH值为8和80 ℃的热处理温度下,催化剂用量为1g/L时,具有3.3 eV带隙能的BiOCl较TiO2-P25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2)以BiCl3,SnCl4·5H2O和盐酸为原料,采用水解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得到Sn/BiOCl光催化剂。采用XRD、SEM、EDS和DR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利用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考察了Sn掺杂BiOCl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的Sn掺杂BiOCl具有较高的活性,Sn掺杂前后的BiOCl都是四方晶型结构,但是掺杂后的衍射峰位置略向高角度方向偏移,Sn掺杂BiOCl催化剂外貌为片块状结构,掺杂合适的金属离子可以扩宽BiOCl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当Sn掺杂量为9%时,BiOCl带隙能从3.3 eV降低到2.9 eV,从而提高了光催化剂的活性。当催化剂用量为1 g/L,经120 min模拟太阳光照射时,可使甲基橙溶液(10 mg/L)去除率达到100%。(3)用水解法制备了BiOBr光催化剂,然后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吸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测试方法表征。制备得到的BiOBr光催化剂具有四方晶相结构,是由片状结构组成的颗粒,比表面积为32.19 m2/g,带隙能为2.92 eV。此外,以氙灯照射下的甲基橙为降解物,对BiOBr的光催化性质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iOBir光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0.8g/L,拥有与TiO2-P25相近的光催化活性。机理研究表明:在光催化过程中,光生空穴和羟基自由基起决定性作用。此外,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的BiOBr对腐殖酸、亚甲基蓝和甲基橙均有较高的去除率,因而可以认BiOBr是一种适应范围较广、选择性较低的高活性光催化剂。(4)以Bi(NO3)3·5H2O和KI为铋源和碘源,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无水乙醇、乙醇和水、异丙醇),原料配比,表面活性剂(CTAB、SDBS和PVP)、搅拌速度和热处理温度等制备条件BiOI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水中甲基橙的降解效果确定BiOI光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乙醇体系,Bi(NO3)3·5H20和KI的配比为1:0.5时,较快的搅拌速度,80 ℃C热处理条件下、添加SDBS制备的BiOI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去除率能达到97.06%。(5)采用醇解法制备BiOI光催化剂,带隙能为1.82 eV,以甲基橙浓度的变化来评价BiOI的光催化活性,初次使用具有较高活性,第二次使用催化剂活性急剧下降,为此,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X射线光电子分光仪等测试表征对使用前后的BiOI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前后BiOI的晶型和外部形貌没有明显变化,仍保持四方晶型、片状结构,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表明,BiOI光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会连续出现I-峰,XPS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半导体光催化
  • 1.2.1 光催化基本原理
  • 1.2.2 常用改性方法
  • 1.2.3 光催化主要应用
  • 1.3 铋系列光催化剂研究现状
  • 1.3.1 卤氧化铋光催化剂
  • 1.3.2 其它含铋光催化剂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2.1 主要试剂
  • 2.2 实验仪器
  • 2.3 催化剂的分析表征方法
  • 2.3.1 X射线衍射(XRD)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2.3.3 X射线能谱分析(EDS)
  • 2.3.4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
  •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2.4 光催化剂活性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三章 BIOCL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BiOCl的制备条件的影响
  • 3.3.1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3.3.2 不同盐酸浓度的影响
  • 3-HCl体系pH的影响'>3.3.3 BiCl3-HCl体系pH的影响
  • 3.3.4 不同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 3.4 BiOCl光催化剂的表征
  • 3.4.1 X射线衍射(XRD)
  • 3.4.2 物理吸附(BET)
  • 3.4.3 热重分析(TG-DTA)
  • 3.4.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 3.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3.5 BiOCl的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 3.5.1 不同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3.5.2 不同过程对降解甲基橙的影响
  • 2-P25活性比较'>3.5.3 BiOCl与TiO2-P25活性比较
  • 3.6 BiOCl光催化剂的稳定性
  • 3.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金属离子掺杂对BiOCl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Sn掺杂BiOCl粉体的制备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不同离子掺杂对BiOCl催化性能的影响
  • 4.3.2 不同制备方法的SEM图
  • 4.3.3 不同制备方法的DRS图
  • 4.3.4 不同制备方法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4.3.5 Sn掺杂BiOCl的XRD和EDS图
  • 4+掺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4.3.6 不同浓度的Sn4+掺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4.3.7 Sn掺杂BiOCl的DRS图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BiOBr光催化剂的合成、性能及机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BiOBr光催化剂的制备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不同碱性物质调pH值对BiOBr的影响
  • 5.3.2 XRD和EDS分析
  • 2吸附分析'>5.3.3 N2吸附分析
  • 2-P25活性比较'>5.3.4 BiOBr与TiO2-P25活性比较
  • 5.3.5 活性物种对BiOBr光催化过程的影响
  • 5.3.6 BiOBr光催化剂的选择性
  • 5.3.7 BiOBr光催化剂的稳定性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BiOI催化剂醇解法制备条件的确定
  • 6.1 前言
  • 6.2 BiOI催化剂的制备
  • 6.3 BiOI光催化剂制备条件的确定
  • 6.3.1 不同溶剂体系对BiOI活性的影响
  • 6.3.2 硝酸铋与碘化钾不同配比对BiOI活性的影响
  • 6.3.3 不同转速对BiOI光催化剂的影响
  • 6.3.4 BiOI光催化剂的TG-DTA分析
  • 6.3.5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BiOI活性的影响
  • 6.3.6 用氨水调节pH值后的影响
  • 6.4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BIOI催化剂的活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 7.1 引言
  • 7.2 BiOI催化剂的制备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DRS分析
  • 7.3.2 BiOI光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 7.3.3 XRD分析
  • 7.3.4 SEM分析
  • 7.3.5 BiOI催化剂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7.3.6 XPS分析
  • 7.4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论文创新点
  • 8.3 工作展望
  • 致谢
  •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的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卤氧化铋BiOX(X=Cl,Br,I)光催化剂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