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新闻报道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探讨

犯罪新闻报道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探讨

论文摘要

犯罪新闻报道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一直是传播学界和犯罪学界关心的话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媒介竞争日益严酷的今天,犯罪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到传媒的重视,为了赢得竞争上的优势,犯罪新闻报道大有泛滥之势,其内容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犯罪无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相对比例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犯罪手段日益高科技化、犯罪年龄日益低龄化、犯罪形式日趋暴力化。于是,人们难免会对两者的关系产生疑问。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犯罪新闻报道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它们应该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负有一定的责任。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了解犯罪新闻报道与未成年人犯罪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年龄、性别、家庭关系、学校关系、邻里关系、接触犯罪新闻报道的频率等自变项与对犯罪现象、第三人效应的认知以及相应的态度和行为等依变项之间关系的探讨,来研究犯罪新闻报道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本文主要运用了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宏观效果理论、第三人效应理论、犯罪学的社会控制理论、不同接触理论以及犯罪心理学的家庭关系紧张理论、犯罪被害恐惧理论等,对犯罪新闻报道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文献探讨的同时,本文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对沈阳市沈北新区的400名中小学生和广州市未成年人管教所的105名被管教的未成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05份,收回有效问卷475份,其中在沈北新区中小学生中收回有效问卷为380份,在广州市未成年人管教所收回有效问卷为95份。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阐述了本文的写作动机和目的。第二节对本文涉及到的一些名词进行了界定,并做了简要的阐述。第二章为文献探讨,分为三节。第一节就犯罪新闻报道的现状进行了的分析,主要概括了当前犯罪新闻报道存在的扭曲社会现实的问题。第二节主要是从环境因素和主体因素两个方面就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系统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其中的文化原因,并结合传媒和犯罪新闻报道本身的特征,分析了犯罪新闻报道在该系统中的位置。第三节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就与犯罪新闻报道和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介绍并论析了其中的八个理论。第三章为理论解读与实证分析,分为三节。第一节通过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读,并结合犯罪社会学的社会控制理论、不同接触理论和犯罪心理学的家庭关系紧张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犯罪新闻报道对未成年人态度和行为层面的影响。同时对两个不同的调查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第二节通过对宏观效果理论的解读,并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犯罪被害恐惧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犯罪新闻报道对未成年人认知层面的影响。并对两个不同的调查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第三部分通过对第三人效应理论的解读,对调查结果做了实证分析。同时对两个不同的调查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第四部分为结论与建议,分为两节。第一节根据前面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的情况,提出了本文的结论,并对该结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第二节根据结论的内容,从规范传媒行为方面提出了国家控制和媒介自律两方面的建议。从注重对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提出了三条途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犯罪新闻报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与理论界通常的认识不尽相同。通常人们认为,未成年人接触犯罪新闻报道(特别是那些含有色情和暴力内容的犯罪新闻报道)与他们的侵犯性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但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犯罪新闻报道对未成年受众的影响更多的是认知层面的,而非仅有态度和行为层面的,是潜移默化的而非即时的。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以及程度如何,因人而异。它与未成年人的性别、家庭结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女生受到的正面影响比男生大,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好的学生比关系差的学生受到的正面影响大,双亲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的孩子受到的正面影响比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孩子大。在普通中小学生中的调查结果和被管教的未成年人的调查结果有一定不同。无论是在认知层面还是在态度和行为层面,前者受到犯罪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都要小与后者。这与他们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他们接触犯罪新闻报道的动机有很大关系。前者的上述关系和谐程度明显大于后者,动机也明显比后者端正,因此他们接触犯罪新闻报道时对内容的选择、理解与记忆是不同的,受到的影响也就不尽相同。另外,第三人效应认知在未成年人中虽然也存在,但强度很弱,特别是在被管教的未成年人中,第三人效应认知没有观察到,因此不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说明,犯罪新闻报道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是存在的,但这种影响的程度不像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大。其影响的性质(正面还是负面)及影响的程度(大还是小)因未成年受众个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动机与目的
  • (二) 名词解释
  • 1.犯罪新闻
  • 2.未成年人犯罪
  • 3.传播效果
  • 4.犯罪社会学
  • 5.犯罪心理学
  • 二、文献探讨
  • (一) 犯罪新闻报道的现状
  • (二)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系统及犯罪新闻报道在该系统中的位置
  • 1.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系统
  • 2.犯罪新闻报道在该系统中的位置
  • (三) 理论界关于两者关系的争议
  • 三、理论解读与实证分析
  • (一) 解读一——使用满足理论
  • (二) 解读二——宏观效果理论
  • (三) 解读三——第三人效应理论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及原因分析
  • 1.结论
  • 2.原因分析
  • (二) 建议
  • 1.规范传媒行为
  • 2.注重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合理性运用分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浅谈如何做好文化新闻报道[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22)
    • [3].新时期如何做好中国影视新闻报道[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23)
    • [4].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创新探索——以《山东教育》杂志为例[J]. 青年记者 2019(35)
    • [5].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如何创新[J]. 传播力研究 2019(34)
    • [6].移动互联时代广电全媒体“两会”新闻报道创新探索[J]. 中国传媒科技 2019(12)
    • [7].创新广电新闻报道,打好五大“组合拳”——以汕湛高速茂名段建设主题宣传为例[J]. 传媒论坛 2020(02)
    • [8].为共和国庆生,我们使命必达——总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报道纪实[J]. 电视研究 2019(12)
    • [9].读者观点[J]. 小康 2020(07)
    • [10].从网络舆论的“偏听偏信”谈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J]. 新闻前哨 2020(01)
    • [11].让新闻报道“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J]. 青年记者 2020(03)
    • [12].让金融新闻报道“活”起来[J]. 中国地市报人 2020(01)
    • [13].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媒体新闻报道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06)
    • [14].新闻报道语篇同名回指转述的语用认知阐释[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3)
    • [15].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和实践探索[J]. 记者摇篮 2020(06)
    • [16].俄语新闻报道中的术语功能探究[J]. 新闻传播 2020(08)
    • [17].突发公共事件中暖新闻报道的探索和思考[J]. 记者摇篮 2020(07)
    • [18].探析新媒体语境下改善法治新闻报道的对策[J]. 新闻传播 2020(06)
    • [19].科技新闻报道框架结构特点与发展展望——以2014—2017年科技新闻报道为例[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战“疫”中,如何写好“战地报道”——对战“疫”新闻报道的观察与思考[J]. 新闻传播 2020(05)
    • [21].数据“深加工”:疫情下的数据新闻报道透视[J]. 中国记者 2020(07)
    • [22].粮油新闻报道如何出新出彩[J]. 新闻传播 2020(10)
    • [23].数据新闻在气象新闻报道中的尝试与探索[J]. 新媒体研究 2020(11)
    • [24].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与社会活动联动传播合力探析[J]. 传媒评论 2020(07)
    • [25].新闻报道要善于用故事“说话”[J]. 传媒评论 2020(07)
    • [26].新闻报道里的人性化设计[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11)
    • [27].《民法典》中“新闻报道”行为的主体[J]. 青年记者 2020(19)
    • [28].新闻报道如何真正体现人文关怀[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5)
    • [29].如何避免新闻报道的本质失实[J]. 中国地市报人 2020(08)
    • [30].新闻报道中如何防范“低级红”“高级黑”[J]. 新闻前哨 2020(09)

    标签:;  ;  ;  ;  ;  

    犯罪新闻报道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