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压作用下轴向斜接管结构强度特性的研究

内压作用下轴向斜接管结构强度特性的研究

论文题目: 内压作用下轴向斜接管结构强度特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化工过程机械

作者: 焦厚骏

导师: 桑芝富

关键词: 斜接管,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极限分析,应力集中系数,爆破压力

文献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轴向斜接管结构在石油化工、电力、核工业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由于轴向斜接管结构破坏了正交接管结构的对称性,在连接区域的应力集中比具有相同结构的正交接管大得多,开孔-接管区成为整个容器的薄弱部位。因其结构复杂,使得全面分析斜接管截交区的应力状态和承载能力变得较为困难。国内外有关学者及专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但对大开孔(d/D>0.5)和小角度斜接管结构的研究较少,故目前各国设计规范在斜接管结构设计方面的规定都不够详尽和具体。因此对斜接管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 本论文通过电测法和有限元法对内压作用下不同开孔率不同倾斜角度的轴向斜接管圆柱形结构进行试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对三个接管轴线与筒体法线夹角θ分别为30°、45°和60°,相应开孔率d/D分别为0.65、0.47和0.32,接管与筒体安放式焊接结构的轴向斜接管容器进行爆破试验,研究其受内压作用在接管与筒体截交区的应力分布规律,获取最大应力值及其出现的位置,进而得到应力集中系数;以及试验容器的极限载荷、爆破压力及爆破失效位置。 2.对与试验模型具有相同结构参数的容器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通过上述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接管-筒体截交处应力集中明显,最大应力值位于α(α表示在截交相贯线俯视投影上的点离锐角点径向夹角)为30°附近或150-180°所对应的截交区范围内。截交处接管侧与筒体侧具有相对应的应力集中,且应力集中范围相对大于筒体侧应力集中范围。θ较大的斜接管结构,钝角侧附近区域的应力相对锐角侧变大。 2.接管-筒体截交区域为斜接管筒体结构的薄弱部位。锐角侧和钝角侧附近区域极限载荷较小。随内压载荷的增加,接管与筒体轴线夹角变大;θ=60°的斜接管结构,接管远离截交区的一端同时向筒体弯曲。 3.斜接管结构容器的爆破压力比正交结构的爆破压力小。对于不同角度的斜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进展

1.2.1 薄壳理论解

1.2.2 有限元法

1.2.3 试验研究

1.3 本试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1.3.1 极限分析方法

1.3.2 爆破压力验证试验及其估算公式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研究

2.1 试验模型

2.1.1 结构及几何尺寸

2.1.2 材料及其性能

2.1.3 试验模型的制造

2.2 试验过程及方法

2.2.1 试验准备

2.2.2 电阻应变片布置

2.2.3 加载系统

2.2.4 数据测量和采集

2.2.5 试验模型加载

2.3 试验结果

2.3.1 应力值的计算

2.3.2 弹性应力分布及应力集中

2.3.3 极限载荷

2.3.4 爆破压力及爆破失效位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限元分析

3.1 ANSYS有限元软件背景和特点

3.1.1 ANSYS有限元软件背景

3.1.2 ANSYS有限元软件特点

3.2 非线性有限元简介

3.2.1 非线性结构分析

3.2.2 弹塑性分析

3.2.3 求解方法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单元的选用

3.3.2 网格的划分

3.3.3 载荷及其边界条件

3.3.4 材料模式的选择

3.4 计算结果分析

3.4.1 弹性应力分布规律

3.4.2 塑性变形及塑性区扩展

3.4.3 极限载荷

3.4.4 爆破压力及失效区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析与比较

4.1 弹性应力的分析与比较

4.1.1 最大弹性应力

4.1.2 弹性应力分布

4.1.3 应力集中系数

4.2 极限压力的分析与比较

4.2.1 试验极限压力与有限元计算极限压力的比较

4.2.2 各模型的极限压力与Cloud公式计算结果的比较

4.3 爆破压力的计算与比较

4.4 爆破失效位置的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2.1 研究展望

5.2.2 应用展望

符号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3-23

参考文献

  • [1].夹角小于45°的大开孔轴向斜接管结构应力集中系数规律研究[D]. 任园.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6
  • [2].压力容器容积变形测试与爆破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吴丹玲.浙江工业大学2015
  • [3].基于物联网的移动压力容器监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周智超.昆明理工大学2012
  • [4].大型压力容器法兰密封面在线修复技术的研究[D]. 张娜.兰州理工大学2007
  • [5].压力容器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维修策略应用研究[D]. 刘万朋.华东理工大学2013
  • [6].低速冲击载荷下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的损伤分析[D]. 杨留鑫.大连理工大学2012
  • [7].低温压力容器缺陷红外检测及热激励影响分析[D]. 宋芬芬.东北石油大学2012
  • [8].声发射技术在大型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研究[D]. 朱玉明.南京林业大学2006
  • [9].移动式压力容器半实物仿真操作考核系统研究[D]. 高杰.华东理工大学2017
  • [10].海上压力容器基于风险的检验评估方法研究[D]. 庞鑫.北京化工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内压作用下轴向斜接管的塑性极限载荷及应力集中系数研究[D]. 杜超飞.兰州理工大学2014
  • [2].轴向斜接管的应力研究及分析设计方法的对比研究[D]. 陈帅甫.兰州理工大学2013
  • [3].压力容器非径向接管的应力分析与补强研究[D]. 邹军.华南理工大学2012
  • [4].大开孔接管压力管道的应力分析[D]. 郭晓庆.东北大学2008
  • [5].内压圆柱壳体开孔补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D]. 赵利利.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
  • [6].压力容器大开孔接管有限元分析及强度设计的研究[D]. 王磊.南京理工大学2006
  • [7].带接管压力容器极限压力及爆破压力的研究[D]. 陈凤.南京工业大学2005
  • [8].接管纵向弯矩作用下带补强圈容器的极限分析[D]. 吴本华.南京工业大学2004
  • [9].接管弯矩作用下容器补强结构极限载荷的研究[D]. 王晓明.南京工业大学2004
  • [10].圆柱壳大开孔应力分析研究[D]. 张洪伟.大连理工大学2003

标签:;  ;  ;  ;  ;  ;  

内压作用下轴向斜接管结构强度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