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

论文摘要

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接受,同时也关系到执政党能否真正实现有效执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们合理的、多样性的价值追求,注重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这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以人为本一直贯穿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进程中。在西方,人本思想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萌芽,经过中世纪的曲折发展,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逐步形成,成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旗帜。人本主义者们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独立性和价值,实现个人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也注重对人的价值追求、对民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在古代社会的早期,即使神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也强调天命与人事的结合;到了先秦时期,正式确立了民本思想,形成了系统化的民本理论,重民、保民思想成为意识形态中的基本价值取向;经过秦汉以后的发展,民本思想内容不断丰富,理论臻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提升和超越,实现了对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崭新理念,使之成为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对人类解放的追求和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向往,成为其核心价值追求,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实现“以人为本”的历史转向,也就是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和战略的人本取向,彰显人文关怀,即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体系,其中,政治观、法律观和道德观是它的核心内容。因此,建设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观、以人为本的法律观和以人为本的道德观。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观必须从塑造公民现代主体性政治人格入手,按人民意志和利益要求配置政治资源,形成实现以人为本政治观的制度保证;构建以人为本的法律观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立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和弘扬以人为本的司法精神;构建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必须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培养公民道德主体意识,确立尊重个人、集体优先的群己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
  • (二) 选题的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
  • (一) 研究方法
  • (二) 论文创新
  • 第一章 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的人本诉求
  • 一、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人本诉求
  •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人本萌芽
  • (二) 中世纪意识形态中的人本呼唤
  • (三) 近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人本取向
  • 二、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人本诉求
  • (一) 夏、商和西周重天命与人事的结合
  •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 (三) 秦汉以后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四) 民本思想的现代转换
  • 三、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人本诉求的本真认识
  • (一)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思想
  • (二)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与"以人为本"
  • (三)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本意蕴
  •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解读
  •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理论中的人文关怀
  • (一) "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出发点
  • (二) "以人为本":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主线
  • (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终极价值诉求
  • 三、列宁主义的人本实践
  • (一) 列宁"以人为本"的政策措施
  • (二) 列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 四、毛泽东思想的人本体现
  • 第三章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价值取向的人本转向
  • (一) 邓小平理论:人本转向的实现
  •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本取向的丰富
  • (三) 科学发展观:人本取向的发展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解析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人本取向的依据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人本取向的基本内涵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人本取向的重大意义
  • (四) 坚持人本取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创新
  • (一)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人本整合方式
  • (二) 促发展谋和谐的人本执政理念
  •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意识形态共识的人本主导方式
  • 第四章 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观
  • 一、以人为本政治观溯源
  • (一) 西方社会人本政治观的发展与特点
  • (二) 马克思以人为本政治观的基本内涵
  • (三) 马克思以人为本政治观的中国化
  • 二、以人为本政治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一)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体现
  • (二)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
  • (三)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 三、构建以人为本政治观的路径选择
  • (一) 塑造公民现代主体性政治人格
  • (二) 以人民的意志利益配置使用政治资源
  • (三) 以人为本政治观的制度建设
  • 第五章 构建以人为本法律观
  • 一、以人为本的法律观溯源
  • (一) 中西方以人为本法律观溯源
  • (二)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法律观
  • (三) 以人为本法律观在中国的发展
  • 二、以人为本法律观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 (一) 以人为本体现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和价值
  • (二) 以人为本是检验社会主义法律的标准
  • (三) 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民主性、科学性
  • 三、构建以人为本法律观的有效途径
  • (一) 确立以人为本的立法观
  • (二) 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 (三) 弘扬以人为本的司法精神
  • 第六章 构建以人为本的道德观
  • 一、以人为本道德观溯源
  • (一) 中国传统道德观中的人本性
  • (二) 西方社会人本道德观
  • (三)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道德观的基本内涵
  • 二、以人为本道德观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 (一) 以人为本是当代道德建设的人文需求
  • (二) 以人为本促进当代道德建设对人权的保障
  • (三) 以人为本推动实现人的道德自由
  • 三、构建以人为本道德观的基本路径
  • (一) 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
  • (二) 培养公民道德主体意识
  • (三) 确立尊重个人、集体优先的群已观
  • 结束语 建设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一、正确理解意识形态建设的"以人为本"价值取向
  • 二、加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人本价值取向的研究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著作
  • 二、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