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煤气化钙基脱硫剂还原脱硫及硫化钙氧化的研究

加压煤气化钙基脱硫剂还原脱硫及硫化钙氧化的研究

论文摘要

2G PFBC-CC和IGCC是有发展前途的两种洁净煤发电技术,然而煤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H2S等含硫物质不仅污染大气,而且腐蚀设备,必须进行净化,同时性质不稳定的脱硫产物CaS也必须进行稳定处理。作为一项关键工艺,钙基脱硫剂的脱硫及CaS氧化对于上述发电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至关重要。以此为背景,本文在热重分析仪上对钙基脱硫剂(石灰石和白云石)还原态条件下的脱硫及其产物的氧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小型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装置上进行了模拟实际过程的石灰石脱硫试验。在加压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H2S与钙基脱硫剂的硫化反应以及CaS氧化反应的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几个关键参数(如压力、温度、反应气浓度、颗粒粒径、脱硫剂类型、气体成分等)对反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反应的机理和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反应气体(H2S或O2)摩尔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总压,反应速率和转化率随之增加;保持反应气体分压不变时,增加总压,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却随之减小。温度对反应影响较大。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虽然反应较快,但也容易发生烧结导致反应活性大幅降低。提高反应气体浓度,均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且对反应气体分压来说为一级反应。随着脱硫剂粒径的增加,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条件和脱硫剂类型对硫化反应影响也很大。在CaCO3完全煅烧条件下,各种脱硫剂都有很高的脱硫效率;而在CaCO3非煅烧条件下,未煅烧的石灰石反应能力较差,而半煅烧白云石则有很高的脱硫效率。此外,对脱硫剂煅烧和硫化这两个实际气化过程中不可分离的伴随过程也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二者彼此都有影响。对于钙基脱硫剂的硫化反应以及CaS的氧化反应,在反应的初始阶段,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而在反应后期,主要受通过致密产物层的固态离子扩散控制。引入分形维数的概念对传统反应模型进行了改进,初步建立了分形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和分形微粒模型,试验也证实了模型的适用性。首次将热重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联用技术应用到CaS氧化反应中,应用FTIR分析技术,对反应固体产物成功地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反应产物进行的SEM-EDS分析也证实,在CaS氧化过程中,高于870℃时,发生CaS与CaSO4的固固反应。首次在加压条件下对CO2与CaS之间的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应用FTIR和烟气分析仪等手段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由于CO2含量的不同,生成的反应产物也不同。对不同反应程度的脱硫产物的氧化试验表明,随着脱硫剂硫化程度(即S/Ca)的增加,其氧化率反而减小。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物表面分形维数的影响以及分形维数对样品反应特性的影响。试验发现,煅烧条件和颗粒粒径对样品的分形维数影响较大。一般说来,分形维数大的样品,反应性能也好。在0.1MWth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装置上进行了模拟实际过程的石灰石脱硫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0.1-0.3MPa)、温度(844-918℃)以及Ca/S(2-3)的增加,脱硫效率也随之增加,本试验脱硫效率最高可达90%。试验结果证明了2G PFBC-CC系统中利用石灰石作为脱硫剂进行煤气化还原脱硫工艺路线的可行性。除了试验研究以外,还利用ASPEN PLUS软件定量描述了钙基脱硫剂的硫化以及CaS氧化过程中各组分之间可能发生的反应,了解气体成分对反应的影响程度,模拟预测在趋势上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为试验研究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考虑到坩锅对热重分析试验的影响,利用Fluent计算软件对不同类型的坩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发现底面开孔的坩锅最有利于反应气体与固体反应物之间的传质。基于这样的结果,本试验所用坩锅采用了Pt丝网编织而成的底面和侧面均多孔的设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2.1 钙基脱硫剂还原脱硫的研究现状
  • 1.2.2 CaS 氧化的研究进展
  • 1.2.3 反应模型的研究概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完全煅烧的钙基脱硫剂的加压热重硫化
  • 2.1 引言
  • 2.2 模拟煤气组分的平衡计算
  • 2.2.1 温度的影响
  • 2.2.2 压力的影响
  • 2的影响'>2.2.3 CO2的影响
  • 2.2.4 CO 的影响
  • 2.2.5 水煤气转换反应的影响
  • 2.2.6 硫化反应的平衡计算
  • 2.3 试验系统
  • 2.3.1 加压热重分析仪系统
  • 2.3.2 试验条件
  • 2.3.3 试验方法
  • 2.3.4 试验样品及分析
  • 2.3.5 反应转化率的计算
  • 2.3.6 反应气速的确定
  • 2.4 硫化试验结果及讨论
  • 2.4.1 压力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2.4.2 温度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2S 分压对硫化反应的影响'>2.4.3 H2S 分压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2.4.4 脱硫剂类型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2.4.5 脱硫剂粒径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2.4.6 H2含量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2.4.7 脱硫剂的SEM-EDS 分析
  • 2.4.8 脱硫剂的XRD 分析
  • 2.5 脱硫剂同时煅烧和硫化
  • 2.6 CaO 硫化反应机理
  • 2.6.1 硫化反应的两种不同机理
  • 2.6.2 固态扩散理论简介
  • 2.7 CaO 硫化反应模型及计算
  • 2S 质量平衡方程'>2.7.1 H2S 质量平衡方程
  • 2.7.2 气体扩散方程
  • 2.7.3 固态产物层内扩散方程
  • 2.7.4 求解方法
  • 2.7.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2.7.6 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2.8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非煅烧钙基脱硫剂的加压热重硫化
  • 3.1 引言
  • 3.2 模拟煤气反应的平衡计算
  • 3.3 试验装置及研究方法
  • 3.3.1 试验条件
  • 3.3.2 试验步骤及方法
  • 3.4 试验结果及讨论
  • 3.4.1 压力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3.4.2 温度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2S 分压对硫化反应的影响'>3.4.3 H2S 分压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3.4.4 脱硫剂类型的影响
  • 3.4.5 样品的SEM-EDS 分析
  • 3.4.6 样品的XRD 分析
  • 3硫化的反应机理'>3.5 CaCO3硫化的反应机理
  • 3.6 反应模型及计算
  • 3.6.1 颗粒表面积与粒径关系的推导
  • 3.6.2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3.6.3 模型中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3.6.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3.6.5 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3.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硫化钙的氧化
  • 4.1 引言
  • 4.2 前人对CaS 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 4.3 CaS 氧化反应平衡计算
  • 4.3.1 氧气充足时的反应平衡
  • 4.3.2 氧气不足时的反应平衡
  • 4.4 试验装置及研究方法
  • 4.4.1 热重试验方法及步骤
  • 4.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4.5 试验结果及讨论
  • 4.5.1 压力的影响
  • 4.5.2 温度的影响
  • 4 之间的固固反应'>4.5.3 CaS 与CaSO4之间的固固反应
  • 2的逸出'>4.5.4 CaS 氧化过程中SO2的逸出
  • 2对CaS 氧化反应的影响'>4.5.5 CO2对CaS 氧化反应的影响
  • 4.5.6 氧气分压的影响
  • 4.5.7 脱硫剂硫化程度的影响
  • 4.5.8 样品的SEM-EDS 分析
  • 4.5.9 样品的XRD 分析
  • 4.6 CaS 氧化反应机理
  • 4.7 反应模型及计算
  • 4.7.1 模型的建立及计算方法
  • 4.7.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4.7.3 模型与试验的比较
  • 4.8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钙基脱硫剂硫化及 CaS 氧化的分形描述
  • 5.1 引言
  • 5.2 分形维数的计算
  • 5.2.1 分形模型
  • 5.2.2 BET 法测量比表面积和孔径
  • 5.2.3 分形维的计算
  • 5.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5.3.1 气体扩散与反应物的孔结构
  • 5.3.2 煅烧对颗粒分形维的影响
  • 5.3.3 完全煅烧条件下分形维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3 非煅烧条件下分形维对硫化反应的影响'>5.3.4 CaCO3非煅烧条件下分形维对硫化反应的影响
  • 5.3.5 分形维对CaS 氧化反应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th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脱硫的试验研究'>第六章 0.1MWth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脱硫的试验研究
  • 6.1 引言
  • th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试验装置系统'>6.2 0.1MWth加压喷动流化床煤部分气化试验装置系统
  • 6.2.1 试验装置系统
  • 6.2.2 试验材料
  • 6.2.3 煤气成分测量方法
  • 6.2.4 试验工况
  • 6.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6.3.1 压力
  • 6.3.2 温度
  • 6.3.3 钙硫摩尔比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创新之处
  • 7.3 论文不足之处和今后开展的工作
  • 致谢
  • 附录 热重反应器内流场的 Fluent 模拟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三嗪类液体脱硫剂的性能评价方法[J].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环保脱硫剂制品项目[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3)
    • [3].一种新型催化脱硫剂在水泥窑尾烟气脱硫中的应用[J]. 水泥 2020(03)
    • [4].水泥生产工艺中新型脱硫剂的使用分析[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35)
    • [5].适用于井口的三嗪类液体脱硫剂快速评价方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06)
    • [6].锌基合成气深度精脱硫剂开发及性能分析[J]. 工业催化 2020(08)
    • [7].水泥生产工艺中新型脱硫剂的研究与应用[J]. 江苏建材 2019(03)
    • [8].水泥生产工艺中新型脱硫剂的研究与应用[J]. 水泥工程 2019(03)
    • [9].原油化学脱硫剂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 2018(02)
    • [10].高温煤气脱硫剂发展现状研究[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8(04)
    • [11].烧结处理焦炉煤气废脱硫剂的研究与应用[J]. 烧结球团 2017(01)
    • [12].催化氧化精脱硫剂在食品二氧化碳生产中的应用[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6(01)
    • [13].关于低温甲醇洗放空尾气硫化物精脱硫剂的探讨[J]. 化工管理 2016(20)
    • [14].原油化学脱硫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油田化学 2015(02)
    • [15].铁系脱硫剂脱除硫化氢的研究实验[J]. 辽宁化工 2020(10)
    • [16].煤气干法脱硫剂的研制[J]. 新疆化工 2011(02)
    • [17].低温锌基脱硫剂研究进展[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8(02)
    • [18].添加铁渣对钠基脱硫剂性能影响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5)
    • [19].纳米零价铁脱硫剂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评价[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5)
    • [20].铁系脱硫剂的专利技术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5(12)
    • [21].负载型中孔碳气凝胶脱硫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6(01)
    • [22].湿法烟气脱硫系统采用电石渣为脱硫剂的试验研究[J]. 中国电力 2016(08)
    • [23].烟台盛利达冶金辅料有限公司钢铁脱硫剂[J]. 现代铸铁 2014(06)
    • [24].国内外高温脱硫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J]. 辽宁化工 2015(03)
    • [25].烟台盛利达冶金辅料有限公司钢铁脱硫剂[J]. 现代铸铁 2015(03)
    • [26].凹凸棒黏土脱硫剂脱除3-甲基噻吩的实验研究[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3(01)
    • [27].干法脱硫剂的优选及在河嘉203H井的应用[J]. 河南化工 2012(Z4)
    • [28].干法脱硫剂的优选及在河嘉203H井的应用[J]. 内江科技 2012(12)
    • [29].一种石灰系复合脱硫剂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探讨[J]. 冶金分析 2011(11)
    • [30].天然气复合三元脱硫剂Cu-Zn-Ni/Al_2O_3性能的实验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1(09)

    标签:;  ;  ;  ;  ;  ;  ;  

    加压煤气化钙基脱硫剂还原脱硫及硫化钙氧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