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

赣南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

论文摘要

赣南地区位于东西向南岭构造带与北北东向武夷山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大地构造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滨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带的内侧华夏板块中,是江西省乃至东南地区重要的萤石成矿区。但该区萤石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工作还显得薄弱,成为制约本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瓶颈。本论文研究以现代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对赣南萤石矿成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萤石成矿流体特征等与成矿有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开展赣南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工作,圈定预测远景区,为该区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依据。对赣南萤石成矿规律研究表明,萤石矿床多与燕山期造山运动有关,且又以燕山晚期的地质活动对成矿更为有利,矿床成矿时代主要属晚白垩世。萤石矿床围岩主要以震旦系和白垩系对矿床的控制最为明显。本区萤石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主要是燕山早期花岗岩)的存在息息相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燕山期花岗岩,尤其是其中的黑云母是F的主要携带者。该区的萤石矿床,明显地受断裂构造控制,大部分含矿断裂为北东向或北北东向,按断裂性质,又以压扭性断裂有利于成矿。萤石矿成矿流体的来源为由地表水(大气降水),其后演化为地热水并从岩石中萃取成矿物质,形成成矿溶液,最后形成矿床,通过对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温度变化于102378℃之间,其中以130190℃出现的频率最高,为萤石矿形成的主要温度。矿床为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通过对成矿控制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系统研究,确定主要控矿因素,并选用综合类别法和加权法两种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成矿预测,总体上划分为:三南成矿带、瑞会成矿带、兴国-宁都成矿带、崇义-上犹成矿带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与现状:地理交通位置、历史与现状、存在的问题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2 大地构造及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3 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
  • 3.1 赣南萤石矿的分布特征及矿化类型
  • 3.2 萤石矿的矿石结构构造
  • 3.3 萤石矿的围岩蚀变
  • 3.4 萤石矿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 4 成矿规律研究
  • 4.1 时空规律研究
  • 4.2 地层的控矿规律
  • 4.3 岩浆岩的控矿规律
  • 4.4 构造控矿规律
  • 4.5 成矿流体分析
  • 4.6 成矿模式
  • 5 赣南萤石成矿远景与成矿预测
  • 5.1 赣南萤石矿成矿远景区的圈定
  • 5.2 找矿标志
  • 5.3 赣南萤石矿主要成矿远景区预测评价
  • 6 结论
  • 6.1 主要结论与认识
  •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6.3 主要收获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赣南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