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繁殖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繁殖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繁殖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存福

导师: 韩建国

关键词: 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种子繁殖,繁殖分配,生殖补偿,冠层结构,种子产量,种子质量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于2001-2003年在我国北方牧草种子的主产地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对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种子繁殖特性及繁殖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 无芒雀麦的生殖枝主要由冬眠芽形成,当年生的春芽也能发育成生殖枝。分蘖时间集中在夏秋季节,春季分蘖比较少。无芒雀麦春季施用氮肥和春季施用氮磷钾肥,能增加第二年的生殖枝数量。疏枝能促进禾本科牧草的分蘖,提高翌年的生殖枝数量。 无芒雀麦种子的繁殖分配在11.8%~15.8%,田间管理措施对繁殖分配没有显著的影响。花序的繁殖分配在21%~30%,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变化比较大。紫花苜蓿个体的繁殖分配在3%~19%,变化幅度大,植株个体大小影响繁殖分配。 紫花苜蓿在降低种群密度的情况下,花序长度、花序数数量、荚果数量为超补偿效应,花序上的小花数和千粒重为等补偿效应,种子产量具有超补偿性和欠补偿性。在低密度下,植株中部和上部的荚果数量多;在较高的密度下,植株各部位的荚果数量明显减少。 无芒雀麦获得高的种子产量依赖于足够的生殖枝数量和较大的生物量。当无芒雀麦冠层叶面积指数为1,叶片分布均匀,22.5°天顶角直射辐射系数为0.76,散射辐射系数为0.5,平均叶倾角较大为78°,消光系数较小,能够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紫花苜蓿密度较低,个体大小适中,枝条粗壮,夏生枝条少且生长缓慢,是获得种子高产的基础。 无芒雀麦的小穗主要分布在花序的下部,小穗上的小花数和种子数则在花序的上部最多。一般情况下花序下部的种子结实率高于上部。紫花苜蓿植株上下各部位,花序数量基本相同,呈均匀分布;花序上的小花数从枝条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多,枝条上的小花数则以中部居多,荚果在枝条的中部以上居多,下部较少。 紫花苜蓿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含水量不断下降,接近成熟前,含水量下降较快;而种子干物质积累比较快,到成熟前10天左右,积累速度减慢。苜蓿种子进入黄熟期就具备比较高的发芽率。黄熟期到成熟,发芽率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水平,而种子脱氢酶含量不断增加,到成熟时脱氢酶含量达到最大,种子的活力最高。苜蓿种子的平均发芽势40%,平均硬实率46%。种子发育过程中,发芽势缓慢升高升,硬实率平缓下降。发芽势和硬实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对于无芒雀麦,春季施氮肥45~90kg/hm~2,秋春施氮肥135(95/40)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行距50cm,保留30cm的植株,当年疏枝35~45cm时,对种子产量基本没有影响,疏枝后的第二年种子产量显著增加。返青前灌溉,能增加无芒雀麦的枝条数和花序上的小穗数,提高种子产量。 对于紫花苜蓿,群体密度为10株/m~2植株、140~170个/m~2枝条时,种子产量最高达1070kg/hm~2,比对照提高94.5%。紫花苜蓿施硼、钼和镁肥,能提高种子产量。施硼量3.5kg/hm~2,施钼量0.12kg/hm~2,施镁量15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硼、钼、镁肥能提高苜蓿结实率,施硼肥后结实率最高达到27.9%。硼肥还能增加荚果中的种子数,增加幅度达20%。钼肥适宜用量下也能提高荚果中的种子数。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牧草种子的作用

1.2 牧草种子生产现状

1.2.1 地域性生产

1.2.2 牧草种子主产区及其贸易

1.2.3 牧草种子生产水平

1.2.4 我国的牧草种子生产

1.3 牧草种子生产的研究

1.3.1 无芒雀麦种子生产研究

1.3.2 苜蓿种子生产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目的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种子田建植与管理

2.3 无芒雀麦田间处理及指标测定方法

2.4 紫花苜蓿田间处理及指标测定方法

2.5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牧草种子繁殖特性

3.1 生殖枝形成及其数量

3.1.1 无芒雀麦种植当年生殖枝的形成

3.1.2 无芒雀麦返青初期枝条的生长发育

3.1.3 紫花苜蓿生殖枝形成特点

3.2 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

3.2.1 管理措施对无芒雀麦营养枝和生殖枝的影响

3.2.2 无芒雀麦生殖枝数量与种子产量

3.2.3 无芒雀麦冠层结构与种子产量

3.2.4 紫花苜蓿的生殖生长

3.2.5 紫花苜蓿生殖补偿效应

3.3 繁殖分配

3.3.1 无芒雀麦花序的繁殖分配

3.3.2 无芒雀麦种子的繁殖分配

3.3.3 紫花苜蓿的繁殖分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生殖器官数量特征

4.1 无芒雀麦生殖器官数量特征

4.1.1 花序数量特征

4.1.2 小穗数量特征

4.1.3 小花数量特征

4.1.4 种子数量特征

4.2 紫花苜蓿生殖器官数量特征

4.2.1 花序数量特征

4.2.2 花的数量与分布

4.2.3 荚果数量与分布

4.2.4 荚果中种子的数量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种子产量变化及质量动态

5.1 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变化

5.1.1 春季施用氮肥

5.1.2 秋春施用氮肥

5.1.3 氮磷钾配合施肥

5.1.4 疏枝

5.1.5 灌溉

5.2 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变化

5.2.1 群体密度

5.2.2 硼肥与种子产量

5.2.3 钼肥与种子产量

5.2.4 镁肥与种子产量

5.3 种子水分变化

5.3.1 种子发育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

5.3.2 成熟时种子的含水量

5.4 种子干物质积累

5.4.1 干物质积累规律

5.4.2 干物质积累与种子含水量

5.5 种子质量动态

5.5.1 种子脱氢酶变化规律

5.5.2 发芽率动态

5..5.3 发芽势变化

5.5.4 硬实率变化

5.6 讨论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杂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群生理生态和稳定性研究[D]. 张永亮.甘肃农业大学2005
  • [2].氮素添加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种间关系及氮素平衡的影响[D]. 谢开云.中国农业大学2015
  • [3].施肥对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形成及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 孙铁军.中国农业大学2004
  • [4].密度调控、施氮肥等措施对6种多年生冷季型禾草种子生产的影响[D]. 韩云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抗逆性、生产性能及品质特性研究[D]. 韩清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 [2].施肥对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形成及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 孙铁军.中国农业大学2004
  • [3].结缕草繁殖特性及其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D]. 马春晖.中国农业大学2004
  • [4].冰草和老芒麦种子生产的研究[D]. 贺晓.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
  • [5].紫花苜蓿种子丰产关键因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D]. 吴素琴.甘肃农业大学2003
  • [6].水肥耦合对6种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和生产性能的效应[D]. 王佺珍.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密度调控、施肥、刈割等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 王显国.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磷钾营养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D]. 温洋.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9].杂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群生理生态和稳定性研究[D]. 张永亮.甘肃农业大学2005
  • [10].紫花苜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调控[D]. 杜文华.甘肃农业大学2005

标签:;  ;  ;  ;  ;  ;  ;  ;  

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繁殖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