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变矩器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

液力变矩器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的液力变矩器制造行业当前还比较落后,不仅品种少、产量低而且性能差、应用范围窄,自行开发研制液力变矩器的能力比较薄弱,大多停留在仿制的阶段,针对液力变矩器的研究也比较单一与零散,研究不够深入系统。由于液力变矩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它又是自动变速器中的关键部件,无论从设计、试验还是制造等方面都需要从零开始,技术难度大。通过液力变矩器项目的实施,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形成系统的液力变矩器开发流程、设计方法,建立起产品基础数据库,逐步完善和形成液力变矩器的自主研发体系。本文结合红宇公司的重大技改项目——“汽车液力变矩器研发与制造”项目,采用光学三维扫描仪、三维CAD软件及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技术,并与试验相结合对液力变矩器进行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根据液力变矩器设计的一元束流理论,在逆向设计完成泵轮、涡轮和导轮三维CA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液力变矩器循环圆的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计算,得出液力变矩器基本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一元束流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对误差较大。2)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对液力变矩器流道进行几何建模,利用商业CFD软件CFX对其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内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细致分析,了解其分布特性,比较典型的有:泵轮出口面流动呈现射流/尾流结构。节面内的压力分布随着速比上升逐渐呈现按径向比例分布的趋势。涡轮出口段流场具有较均匀、稳定的特性,流体流出时与叶片角度相对一致。液流流入导轮时角度变化大,低速比时,液流直接冲向压力面从而产生高能低速区,高速比时,液流冲向吸力面,在压力面一侧出现低速尾流区。3)利用商业CFD软件CFX计算得出变矩器的原始特性,原始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数值模拟是比较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设计水平,也缩短了设计周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设计方法
  • 1.2.2 内流场试验研究
  • 1.2.3 内流场数值计算
  • 1.2.4 国内研究机构
  • 1.2.5 国外研究机构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液力变矩器设计概述
  • 2.1 结构型式
  • 2.2 工作原理
  • 2.3 设计方法
  • 2.4 参数定义
  • 2.4.1 性能参数
  • 2.4.2 几何参数
  • 2.4.3 流道几何定义
  • 2.5 本章小结
  • 3 液力变矩器的一元束流理论计算
  • 3.1 液力变矩器的三维CAD 建模
  • 3.1.1 涡轮的三维数据采集
  • 3.1.2 涡轮的三维CAD 建模
  • 3.2 液力变矩器的循环圆设计
  • 3.2.1 确定外环、内环和出入口边
  • 3.2.2 计算确定设计流线
  • 3.2.3 设计循环圆
  • 3.3 液力变矩器的性能计算
  • 3.3.1 一元束流理论
  • 3.3.2 性能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4 液力变矩器的三元流动理论研究
  • 4.1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
  • 4.1.1 计算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4.1.2 三维湍流模型
  • 4.2 控制方程离散
  • 4.2.1 常用离散化方法
  • 4.2.2 有限体积法
  • 4.3 液力变矩器的内流场模型
  • 4.3.1 边界条件
  • 4.3.2 几何模型
  • 4.3.3 网格模型
  • 4.4 内流场的CFD 计算
  • 4.4.1 计算步骤
  • 4.4.2 计算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液力变矩器内流场分析
  • 5.1 泵轮内流场分析
  • 5.1.1 泵轮流道弦面流场特性
  • 5.1.2 泵轮流道翼面流场特性
  • 5.1.3 泵轮流道节面流场特性
  • 5.2 涡轮内流场分析
  • 5.2.1 涡轮流道弦面流场特性
  • 5.2.2 涡轮流道翼面流场特性
  • 5.2.3 涡轮流道节面流场特性
  • 5.3 导轮内流场分析
  • 5.3.1 导轮流道弦面流场特性
  • 5.3.2 导轮流道翼面流场特性
  • 5.3.3 导轮流道节面流场特性
  • 5.4 内流场流量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及对比分析
  • 6.1 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分析基础
  • 6.1.1 液力变矩器的外特性及通用特性
  • 6.1.2 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
  • 6.1.3 液力变矩器的各种性能及评价指标
  • 6.2 液力变矩器基本性能试验
  • 6.2.1 液力变矩器试验方法
  • 6.2.2 液力变矩器试验数据
  • 6.3 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泵泵轮制造工艺[J]. 防爆电机 2018(04)
    • [2].轨道车用起动变矩器泵轮叶片强度研究[J].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6(09)
    • [3].变泵轮转速液力变矩器动态特性数值模拟[J]. 液压与气动 2014(12)
    • [4].逆向工程技术在液力变矩器泵轮设计中的关键应用[J]. 汽车零部件 2009(08)
    • [5].变扭器翻新工艺(下)[J].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09(01)
    • [6].液力变矩器泵轮内流场的仿真分析及性能预测[J]. 工程机械 2008(12)
    • [7].基于反求技术下的液力变矩器泵轮叶片参数的研究[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6(04)
    • [8].泵轮轴向振动条件下高速液力耦合器特性[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07)
    • [9].基于流固耦合的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叶片强度分析[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4(03)
    • [10].泵轮模型数控加工新工艺[J]. 大电机技术 2013(04)
    • [11].基于流固耦合的液力变矩器泵轮叶片结构强度分析研究[J]. 机械工程师 2016(03)
    • [12].面向液力变矩器负载的泵轮动态转矩估计模型[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8)
    • [13].液力变矩器泵轮内流场非定常流动现象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14)
    • [14].基于Mastercam的泵轮盘数控加工[J]. 工具技术 2011(09)
    • [15].泵轮式混合澄清槽泵轮抽吸高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 湿法冶金 2019(03)
    • [16].超扁平化液力变矩器泵轮流场主流特征分析[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7].液力变矩器泵轮叶片优化设计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08(23)
    • [18].用轴面驱动力法确定液力变矩器泵轮的进口半径[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19].变矩器泵轮铸件低压浇注工艺优化[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6(11)
    • [20].泵轮式混合澄清槽混合室单相流的CFD模拟[J]. 湿法冶金 2019(03)
    • [21].变矩器泵轮开裂的原因[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9(10)
    • [22].杭州机床集团开发成功国内首台数控泵轮强力成形磨[J]. 机床与液压 2010(19)
    • [23].液力偶合器泵轮短叶片断裂原因及处理[J].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09(01)
    • [24].水爆清沙技术应用探讨[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5].液力变矩器泵轮热处理工艺改进及控制[J]. 工程机械 2014(08)
    • [26].变扭器故障的分析及处理方法[J]. 铁道机车车辆工人 2010(03)
    • [27].宏程序在液力偶合器泵轮数控加工中的应用[J]. 新技术新工艺 2008(10)
    • [28].基于霍夫变换的液力变矩器泵轮内部流速提取[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4(04)
    • [29].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变矩原理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6(05)
    • [30].火力发电厂电动给水泵液力偶合器泵轮(变频)调速法[J]. 电力建设 2012(06)

    标签:;  ;  ;  

    液力变矩器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