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颈椎反曲畸形与颈椎管有效容积关系及数学模型

退变性颈椎反曲畸形与颈椎管有效容积关系及数学模型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近些年,对颈椎反曲畸形的研究成为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已有学者报道了在脊髓病中脊柱的形态和脊髓的形态与临床症状有关。目前,对颈椎反曲畸形后颈椎管形态的研究多以横断面面积、压迫率、前后径为参数,对椎管形态的整体评价较为局限;针对颈椎退变导致反曲畸形发生后,颈椎管容积的变化情况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退变性颈椎反曲畸形对颈椎管有效容积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影像学测量的数据,量化颈椎管有效容积,评估颈椎反曲畸形矫正与否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材料的构成:所有患者是我院自2004.7——2006.12期间符合以下条件的门诊和住院病人:颈椎生理前凸正常组:全为门诊病人,总数57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1.2岁(42—72)。颈椎生理曲度反曲组:X线和MRI片上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出现颈椎反曲畸形。其中门诊病人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3.6岁(43—71);住院病人共21例,均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4岁(42-70)。反曲组病人均排除其他病因。利用软件photoshop,autoCAD在X线片测量反曲节段的椎体个数N,弓弦距M,反曲节段的Cobb角,颈椎整体Cobb角和颈椎体前缘线与椎体后缘线的长度(P为两者比值);在MRI片测量出:层问距e(mm);颈椎MRI各矢状层面的硬膜囊面积,其中Sa为枕骨大孔下缘到C2下缘之间的面积;Sb为枕骨大孔到C7下缘的面积;反曲组颈椎横截面上椎体反曲部分侵占椎管的面积sc。将同一个颈椎MRI的各个层面的Sa,Sb,Sc分别积分,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体积Va,Vb,Vc,椎管容积比率R=Vb/Va。住院病人手术均采用颈前路手术进行减压,反曲矫正,钢板固定,术后3天允许下床活动,术前术后神经系统评分采用JOA评分系统。数据处理,Va,Vb,P,R值采用成组T检验,Vc与MN之间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反曲组手术病人颈椎反曲畸形矫正与否与手术疗效之间关系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颈椎曲度正常组整体Cobb角为27±8.1°,颈椎曲度反曲组整体Cobb角为—18±7.8°;正常组Va为6.30±0.62(cm3),反曲组Va为6.22±0.41(cm3),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Vb为17.28±1.42(cm3),反曲组Vb为13.63±1.30(cm3),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R为3.1±0.3,反曲组R为2.4±0.4;正常组P值为3.1±0.3,反曲组P值为2.4±0.4,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c与MN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将术后的恢复率≧50%视为疗效优,术后的恢复率<50%视为疗效差,术后反曲矫正与否与疗效的关系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课题首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测算出颈椎管有效容积,以及颈椎反曲部分侵占颈椎管有效容积的值,但此模型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颈椎反曲畸形将导致颈椎管有效容积减少;矫正颈椎反曲畸形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考虑可能与扩大颈椎管有效容积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 退变性颈椎反曲畸形与颈椎管有效容积关系及数学模型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颈椎反曲畸形的研究现状
  • 正文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退变性颈椎反曲畸形与颈椎管有效容积关系及数学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