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与“二拍”比较研究

“三言”与“二拍”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明末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和凌濛初创作的“二拍”当推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之翘楚。“三言”与“二拍”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有共同之处,艺术水平亦难分伯仲,故在文学史上一般都将两书并称,后世也多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建国以来不少学者对它们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研究论文广泛涉及作者生平、思想、作品评价、人物分析等。但对二者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三言”与“二拍”体现的小说观及其差异和原因,商贾小说中的商人形象及其差异和原因,婚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差异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整体上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三言”与“二拍”的比较分析,关照形成这些差异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从而深入挖掘他们所体现出的社会内涵。论文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三言”与“二拍”的研究现状及选题构想。第一章具体论述“三言”体现的通俗性和教化性。冯梦龙以小说作为教育的工具,用深入市民心理的故事,借助通俗语言的运用、拟话本模拟说书人口吻的感染力等特点来宣扬它的教化思想,去喻、去警、去醒世人。而“二拍”却是以其新奇性和娱乐性为创作原则的。凌濛初将他的两部话本小说集命名为《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其用意就是为了让读者“拍案惊奇”。第二章具体论述“三言”中的商人多以儒道经商,义利并举,他们的发财致富、家业兴旺都与自身的道德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冯梦龙通过塑造、描写大量深入人心的商人形象和故事情节来打动读者,希望通过对他们的行为、结局的描写来起到教化世人的作用。而“二拍”中的商人则多以霸道获利。在封建统治的钳制下,资本主义经济孱弱地发展,商人渴望发财但却难以如愿以偿,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保佑和奇迹出现上。“二拍”作为市井小说正反映和满足着民间百姓这种渴望神明保佑,幻想一朝变泰的投机者的求奇心理。第三章具体论述“三言”中大量节妇烈女形象的塑造是因为身为封建士大夫的冯梦龙自觉捍卫起“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文艺传统,充分发挥着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的社会效用。而“二拍”中的女性大胆泼辣,纵情欢爱,不愚守贞洁,这种形象的塑造与晚明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有很大关联。凌濛初以敏锐的洞察力,感受到这股新的文学思潮,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一章 “三言”与“二拍”体现的小说观之比较
  • 第一节 “三言”体现的小说观
  • 第二节 “二拍”体现的小说观
  • 第三节 小说观差异的原因
  • 第二章 “三言”与“二拍”的商人形象比较
  • 第一节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
  • 第二节 “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 第三节 商人形象差异的原因
  • 第三章 “三言”与“二拍”的女性形象比较
  • 第一节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
  • 第二节 “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 第三节 女性形象差异的原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冯梦龙身后其俗文学作品的历史命运——兼谈容肇祖对冯梦龙研究的贡献[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9(06)
    • [2].冯梦龙村探索“指尖种菜”“聪明”的房子让种植更智慧[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19)
    • [3].让冯梦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16年福建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综述[J]. 学术评论 2017(01)
    • [4].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分析[J]. 农家参谋 2017(16)
    • [5].冯梦龙研究的回忆与展望[J]. 学术评论 2016(01)
    • [6].从《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看冯梦龙小说的思想矛盾性[J]. 青年文学家 2020(14)
    • [7].小题怎么做[J]. 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6(12)
    • [8].冯梦龙《挂枝儿》、《山歌》中的市井众生相[J]. 青春岁月 2016(21)
    • [9].靠山吃山,靠水吃水[J]. 快乐语文 2016(35)
    • [10].《挂枝儿》中“俗中带雅”的民歌观[J]. 北方文学 2016(25)
    • [11].由《苏知县罗衫再合》情节重构看冯梦龙教化意识[J]. 北方文学 2016(17)
    • [12].溺水的锦鸡[J]. 意林(原创版) 2017(07)
    • [13].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分析[J]. 山西青年 2017(20)
    • [14].从塘报主要传播区域看明末清初时局变迁[J]. 北方文学 2017(27)
    • [15].冯梦龙: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事业的第一功臣[J]. 中学生 2011(Z3)
    • [16].冯梦龙“无讼”理念与当代法制文化的“两创”实践[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0(02)
    • [17].冯梦龙的家世、里籍[J]. 江苏地方志 2017(05)
    • [18].冯梦龙与新巷村[J]. 中国地名 2016(07)
    • [19].冯梦龙教育观刍议[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8(03)
    • [20].从冯梦龙文化挖掘廉洁基因[J]. 海峡通讯 2018(08)
    • [21].冯梦龙的情理观及其形成[J]. 青春岁月 2018(19)
    • [22].“知青精神”与冯梦龙研究[J]. 苏州杂志 2015(03)
    • [23].苏州人物山川之——冯梦龙[J]. 苏州杂志 2012(04)
    • [24].冯梦龙对妓女问题的理性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7)
    • [25].主持人语[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9(06)
    • [26].让冯梦龙重新“活”起来——记“推进冯梦龙文化传承和发展”座谈会[J]. 政协天地 2017(11)
    • [27].寿宁知县冯梦龙[J]. 福建艺术 2015(01)
    • [28].“东吴畸人”冯梦龙[J]. 苏州杂志 2020(04)
    • [29].冯梦龙不是“清初”大文学家[J]. 咬文嚼字 2014(11)
    • [30].冯梦龙戏曲改编与评点中的观众学探析[J]. 中国戏剧 2010(11)

    标签:;  ;  ;  ;  ;  ;  

    “三言”与“二拍”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